第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唯其才也",竟然可以做成這樣。

  曹操的長子曹昂,愛將典韋,都是死在張繡、賈詡之手,如果不是曹操運氣好,只怕自己都難逃一劫。可是當張繡、賈詡投降時候,曹操一樣重用。這種重用不僅僅是一時的權宜之計,後來張繡、賈詡都沒有受到過不公正的待遇,賈詡甚至一直進入到了魏國的決策層,以曹操曾經死敵身份,有過殺子之仇的事實,而身居太尉的職位,(太尉相當於大司馬的職位,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遠勝那些追隨曹操多年的文臣武將。

  難以想像,曹操竟可以這樣寬容、信任和重用賈詡。

  當然,曹操不僅僅是只招納人才。

  呂布的偷襲兗州、張繡投降復而反叛,都是曹操自身失誤造成的,曹操在寬容人才的同時,也反省了自身的錯誤,調整了戰略,這才是關鍵的地方。否則曹操這些驚世駭俗的舉動也不過是譁眾取寵,與宋襄公沒什麼區別。

  曹操的人才任用很冷靜、客觀。

  官渡之戰勝利後。

  "操獲全勝,將所得金寶緞匹,給賞軍士。於圖書中檢出書信一束,皆許都及軍中諸人與紹暗通之書。左右曰:"可逐一點對姓名,收而殺之。"操曰:"當紹之強,孤亦不能自保,況他人乎?"遂命盡焚之,更不再問。"

  君主從來怕的是手下將領不忠心,任用人才必然把忠誠擺在能力之先,而曹操沒有在意這些,豁達得令人難以置信。不過也只有曹操有這樣的信心和實力,能夠讓那些桀驁不馴的名將和謀士心服口服。其他人缺乏能力,不玩弄權術,貿然學曹操,就只是東施效顰,徒惹人笑話,自找苦吃而已。

  曹操遠征烏丸,條件惡劣,當時幾乎所有的謀士都反對,但他仍然堅持了郭嘉的戰略,大獲全勝。回到易州後,卻重賞先前勸諫不要攻擊的謀士。曹操說:"孤前者乘危遠征,僥倖成功。雖得勝,天所佑也,不可以為法。諸君之諫,乃萬安之計,是以相賞。後勿難言。"

  其冷靜和反省如斯。

  曹操從來是不遺餘力讚賞、鼓勵謀士和將領的思考,甚至每當戰敗的時候,也沒忘記讚揚當初提出正確意見的人。(這點和袁紹大相徑。)

  曹操部下能獨當一面眾多名將和謀士都是這樣成長起來的。

  《容齋隨筆·卷第十二》對曹操知人善任的評價作了總結。

  "荀彧、荀攸、郭嘉皆腹心謀臣,共濟大事,無待贊說。其餘智效一官,權分一郡,無小無大,卓然皆稱其職。恐關中諸將為害,則屬司隸校尉鍾繇以西事,而馬騰、韓遂遣子入侍。當天下亂離,諸軍乏食,則以棗祗、任峻建立屯田,而軍國饒裕,遂芟群雄。欲復監官之利,則使衛覬鎮撫關中,而諸將服。……張遼走孫權於合肥,郭淮拒蜀國於陽平,徐晃卻關羽於樊,皆以少制眾,分方面憂。操無敵於建安之時,非幸也。"

  "若論知人善任,曹操實後世之所難及"。

  確乎!

  3.1.3.天下戰略

  開始的時候,曹操與呂布爭霸濮陽,相持不下。曹操雖然有眾多謀士和名將,可呂布也不遜色。謀略方面,陳宮是三國的天才軍師,戰術高手。戰鬥力方面,呂布武力天下第一,手下更有張遼、高順等等。

  曹操雖然奇謀迭出,但一直沒占到便宜,反而是劉備乘機奪了徐州的控制權。想當年,曹操可就是為了報父仇,一意孤行攻打徐州,結果被呂布偷襲,差點全軍覆沒。好不容易才緩過起來,如今劉備坐得徐州,曹操很是生氣,想要攻打劉備。

  這個時候,荀彧提出了中原爭霸的重要戰略,他指出"深根固本以制天下",才能夠"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勸曹操不要急於攻打徐州,一則防止呂布偷襲,二則防止戰線過長。並且提出了解決糧食問題的對策,"東略陳地,使軍就食汝南、潁川",當時黃巾黨多有金帛、糧食,"破而取其糧,以養三軍"更是一舉多得。

  曹操聽從了這個建議。戰略實施後,雖然曹操在戰術上敗於陳宮、敗於賈詡,卻始終不能動搖根本。呂布、劉備原來都擁有自己的地盤和不弱於曹操的實力,可是當曹操全力經營自己領地、實行屯田制的時候,他們卻如夢遊一樣無所作為,最終敗於曹操之手。

  取得中原腹地四州後,曹操就直接面對北方豪強袁紹。袁紹自從破了公孫瓚後,實力大增,勢不可擋,不久打著奉詔的名義征討曹操。

  曹操乘著袁紹遲疑用兵之機,快速襲擊了劉備,招降張繡,免除了後患。

  官渡。前期曹操良將顏良、文丑雖被斬殺,但在官渡相持的時候,兵力仍相差很大,雖然事先作了很多的軍事準備,比如製造投石車、鞏固城防等。但也只能勉強保住城池不失。這樣相持了兩個月,糧食供應不上來,部隊也疲憊不堪。曹操怕支撐不了,派人問荀彧對策。荀彧替曹操下了決心,並且以超凡的遠見指出"今畫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進,情見勢竭,必將有變。此用奇之時,斷不可失。"

  果然不出所料,形勢真的發生了變化,曹操也抓住了每一個稍縱即逝的戰機,贏得了官渡的勝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