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頁
又一張小箋遞到含煙手上,一向鎮定的她指尖竟也有些顫抖。
“含煙小妹見字如晤:前日所託之事已查清:神羽和仙翎確已喪命,應是被其信任之人下毒所致。另外,愚兄得到確切消息,漢王已於六月十三日晨興兵於樂安,並撰討君檄文,分發各地。如今其勢已如水火,而妹前時所布之應對機制,不知為何,竟未能完全啟動,望妹早日圖之。”
下面的落款,是凌風二字,而日期,卻是昨日。
“這死去的少年,應該是含煙的親信吧?”瞻基擔憂地凝望著含煙發白的面龐,輕輕伸出一隻手去,溫柔地握住含煙冰冷的手指。
“是小婢青青的朋友。”含煙面色戚然,卻依然悄悄抽回手指:“這幾日臣的兩個信鴿無故失蹤,這才央他往城外去打探消息,不想竟有此劫。說起來這已是含煙兩日以來第三次面對自己身邊人的死訊了。含煙無能,妄以為自己的綿薄之力可以回天,卻屢屢令他人為含煙枉死。每每思之,頗有精力交瘁之感:竟不知是否真的是自己錯了,也許這場鬥爭中本來就不應該有我的存在?含煙自負一腔熱血,到頭來竟不知灑於何處!”
“含煙,快不要如此說了。宮闈內鬥,古來如是。你我從小都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難道對這點還參不透嗎?再者說來,含煙若為死去的人傷神的話,應該是怨怪那害死他們的人才對啊,怎麼反而責怪起自己來了?”
“皇上說這話的意思?”含煙果然精神一振:“莫不是已經知道這些事情幕後的真兇了?”
“確切的證據倒還是沒有。”瞻基猶豫了下:“朕知道,僅僅憑漢王謀反的時間與上次英國公處密探所指五哥與漢王約定共同舉事時間吻合一點,是斷不能讓含煙相信五哥確有謀逆意向的。當初的朕,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早在朕即位之初,關於五哥的各種說法便甚囂塵上,是朕把它們一一壓了下去。朕與五哥,是自小如一母同胞般一起長大的兄弟,而朕,更是把神武英明的五哥當成偶像一般信奉和崇拜。
“去年的這個時候,朕在應天聽說父皇突然駕崩的消息,一路馬不停蹄地趕來,卻被攔在了紫禁城外。幸好有眾大臣替朕護駕,才得見父皇遺容。當時封鎖宮門消息的,就是那個乾清宮的太監叫永華的,事發之後已然畏罪自裁,而這個人卻與五哥一向來往親厚!當然這原也沒什麼,可據母后所言,父皇之崩,怕是與飲食有關,而當日侍候他飲食起居的太監,正是永華!並且他曾在出事的前一天,恰好曾與五哥的侍從私下會面!”
瞻基說到此處,頓了頓,見含煙依舊一臉狐疑,便嘆口氣,續道:“也許你覺得五哥這樣做,似乎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可當時你也曾隨師傅一起站立朝綱,你該知道,當時若不是我受你恩惠快了一步抵達京城,而眾大臣又堅持立嫡不立長的話,這皇位五哥也是很有希望呢。後來,也曾有人告密說,那次朕返京途中遇襲,也是五哥透露口風給漢王知曉的,只是他沒有想到會有含煙你來救朕罷了。”
“皇上,”含煙緩緩踱到窗前:“既然襄王行事早已引起皇上疑慮,為何不早做決斷,或殺或放,皇上何嘗沒有這個能力?為何要等到此刻,又要說些沒有真憑實據斷斷不信的話呢?”
“可那也是朕的五哥呀!”瞻基凝望著含煙背影,深深嘆道:“朕與五哥手足之義,又豈是倉促之間可以割捨的?何況五哥以智計威震邊塞,若我早早表現出懷疑來,又豈是他的對手?別的不說,朕的皇妹鳳舞不正在他的手中嗎?”
含煙卻沒有對這話表現出過度的震驚,只淡淡地開口道:“鳳舞果然是皇裔?”
“果然什麼事都瞞不過你。”瞻基苦澀地笑笑:“不過相信只要不是五哥有意不讓你見到鳳舞的面容,應該也不難認出鳳舞的身份呢。鳳舞和朕本是雙胞兄妹,卻因為後宮爭寵,在一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各奔東西。據母后說,本來對方要害的,是我這個男嬰,誰知匆忙之中,卻把妹妹抱走。這一別就是十幾年,朕也是在幾個月前才打聽到鳳舞的下落,而那時的高府,卻已經被五哥的人護衛得嚴嚴實實。”
“不過這也是臣不明白的。襄王和漢王等人爭奪鳳舞,又是什麼原由呢?”含煙轉過頭來,直視著瞻基的雙眸。
瞻基見此,回身從案卷上取過一張捲軸,遞在含煙手中,又看著含煙打開細讀,方緩緩道:“這就是此次漢王興兵時分發各地的檄文原件。關於鳳舞的部分,說得簡直是令人髮指!竟然誣衊朕與鳳舞並非先皇所誕,並以此來質疑朕登上皇位的資格!這就是他們控制鳳舞的用意了,不過是為了謀逆尋找藉口而已!”
含煙把捲軸再次卷好遞迴,輕輕笑道:“其實這點皇上倒不必憂慮,這檄文看似頭頭是道,實則不堪一擊。就說文中誣指皇上與鳳舞生母郭氏,恰巧臣前些日子曾派人在應天探訪,也了解了關於此人的一些消息:郭氏在永樂三年以後根本就不曾離開過應天,而皇上無疑是生在紫禁城內的。何況郭氏本是遊走與達官顯宦之間的人,相信不久就會有臣子出面為皇上澄清了!”
“嗯。”瞻基點頭:“本來清者自清,朕也並不十分在意的。倒只怕證實了鳳舞的皇族身份,那她和五哥的關係,反成笑柄!”
“二月間太后順應含煙請求將鳳舞嫁入王府,如今想來,應該也有試探的意思吧?難道太后和皇上不怕襄王真的不知道鳳舞身份,弄假成真,亂了倫理?”
“含煙?你不知道?”瞻基驚訝地望著含煙:“你嫁入襄王王府也有幾個月了,難道五哥和你圓過房嗎?”
“皇上!”含煙羞紅滿面,輕輕嗔道。
“朕沒有唐突你的意思。”瞻基見含煙如此,神色之間也有些迷亂,只語速飛快地說道:“不過是聽傳言說五哥素日所好,唯有龍陽罷了。朕曾遣過一個絕色宮女,以侍女身份跟隨五哥從襄陽直到京城。可她百般勾引,都不曾惹得五哥動興,後來她才證實五哥和一些青年將官來往密切,並曾在襄陽王府之內秘密豢養孿童。”
“皇上所遣的莫非就是幾月前走失的那個叫小魚的丫頭?”含煙聽了這許多話,面色反而平靜下來。
“正是。小魚一直沒能得到五哥信任,所以在五哥遠征交趾的時候,朕已將她召回。不過也正是因為小魚,朕才能夠多少了解些神秘莫測的五哥,也才敢放心將含煙與皇妹交與他做掛名的夫妻。否則,含煙,你以為你在王府的日子朕能夠忍受嗎?”
“皇上!”眼見得瞻基正激情難抑一幅滿腹衷曲不吐不快的樣子,含煙卻忽然截過話頭:“皇上的意思含煙已經基本明白。皇上是想告訴含煙襄王謀逆本是蓄謀已久,而皇上對襄王的疑心也不是一朝一夕了,所謂含煙身邊的這些人的死,也不過是這場鬥爭中的犧牲罷了。含煙雖然還是有很多事不很明白,但是一種感覺卻是越來越強烈:那就是含煙到底還是不適合這裡。這是一場你們兄弟兩人的遊戲,而含煙又算什麼呢?傀儡嗎?還是棋子?”
“你怎麼能這樣說,含煙!”瞻基伸手攀住含煙衣袖:“你當然是重要的!難道我對你所做的一切,你都看不見嗎?我說過願為你捨棄後宮只要你一人,你卻不肯!我又為你設計了女相這樣的一個職位,只為了讓你盡情施展才華抱負,讓你明白,你的世界,應該就在這裡,在這高高在上萬人敬仰的光環中!我的一片苦心,難道你還是不能明白嗎?含煙,難道非要離開我嗎?五哥能給你什麼?榮華富貴嗎?目前的形勢下誰勝誰負你還看不出來嗎?郎情妾意嗎?嫁入王府這些日子你得到了嗎?你還可能得到嗎?含煙,你永遠是我的,你只能是我的!”
瞻基情緒越來越激動,拉住含煙衣袖的手漸漸用力,說到動情處,更是欲將含煙拉入懷中。誰知含煙卻在此時拼力一掙,那白色儒裙的長袖便“嗤”地一聲裂開,裂帛的聲音於空蕩蕩的文華殿內顯得格外刺耳,也讓兩個人都有了短暫的錯愕。
“啟稟萬歲!”殿外適時地響起當值太監的高呼:“錦衣衛指揮使吳達求見!”
“進來吧。”瞻基不及回神,隨口應著。可話一出口,又覺情境不妥,忙又對含煙道:“愛卿形象不雅,先往閣中躲避片刻吧?”
含煙本也尷尬,聽見此言,也不回話,抹身便走。剛剛轉入內室,殿門已經開啟,一個急切而喜悅的男聲就這樣傳來:“恭喜陛下,襄王等人俱已伏罪!”
聽到吳達的話,瞻基的臉色大變,立時轉頭望去:果然,已入內室的含煙轉身而出,面色煞白地佇立在二人面前。
“含煙小妹見字如晤:前日所託之事已查清:神羽和仙翎確已喪命,應是被其信任之人下毒所致。另外,愚兄得到確切消息,漢王已於六月十三日晨興兵於樂安,並撰討君檄文,分發各地。如今其勢已如水火,而妹前時所布之應對機制,不知為何,竟未能完全啟動,望妹早日圖之。”
下面的落款,是凌風二字,而日期,卻是昨日。
“這死去的少年,應該是含煙的親信吧?”瞻基擔憂地凝望著含煙發白的面龐,輕輕伸出一隻手去,溫柔地握住含煙冰冷的手指。
“是小婢青青的朋友。”含煙面色戚然,卻依然悄悄抽回手指:“這幾日臣的兩個信鴿無故失蹤,這才央他往城外去打探消息,不想竟有此劫。說起來這已是含煙兩日以來第三次面對自己身邊人的死訊了。含煙無能,妄以為自己的綿薄之力可以回天,卻屢屢令他人為含煙枉死。每每思之,頗有精力交瘁之感:竟不知是否真的是自己錯了,也許這場鬥爭中本來就不應該有我的存在?含煙自負一腔熱血,到頭來竟不知灑於何處!”
“含煙,快不要如此說了。宮闈內鬥,古來如是。你我從小都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難道對這點還參不透嗎?再者說來,含煙若為死去的人傷神的話,應該是怨怪那害死他們的人才對啊,怎麼反而責怪起自己來了?”
“皇上說這話的意思?”含煙果然精神一振:“莫不是已經知道這些事情幕後的真兇了?”
“確切的證據倒還是沒有。”瞻基猶豫了下:“朕知道,僅僅憑漢王謀反的時間與上次英國公處密探所指五哥與漢王約定共同舉事時間吻合一點,是斷不能讓含煙相信五哥確有謀逆意向的。當初的朕,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早在朕即位之初,關於五哥的各種說法便甚囂塵上,是朕把它們一一壓了下去。朕與五哥,是自小如一母同胞般一起長大的兄弟,而朕,更是把神武英明的五哥當成偶像一般信奉和崇拜。
“去年的這個時候,朕在應天聽說父皇突然駕崩的消息,一路馬不停蹄地趕來,卻被攔在了紫禁城外。幸好有眾大臣替朕護駕,才得見父皇遺容。當時封鎖宮門消息的,就是那個乾清宮的太監叫永華的,事發之後已然畏罪自裁,而這個人卻與五哥一向來往親厚!當然這原也沒什麼,可據母后所言,父皇之崩,怕是與飲食有關,而當日侍候他飲食起居的太監,正是永華!並且他曾在出事的前一天,恰好曾與五哥的侍從私下會面!”
瞻基說到此處,頓了頓,見含煙依舊一臉狐疑,便嘆口氣,續道:“也許你覺得五哥這樣做,似乎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可當時你也曾隨師傅一起站立朝綱,你該知道,當時若不是我受你恩惠快了一步抵達京城,而眾大臣又堅持立嫡不立長的話,這皇位五哥也是很有希望呢。後來,也曾有人告密說,那次朕返京途中遇襲,也是五哥透露口風給漢王知曉的,只是他沒有想到會有含煙你來救朕罷了。”
“皇上,”含煙緩緩踱到窗前:“既然襄王行事早已引起皇上疑慮,為何不早做決斷,或殺或放,皇上何嘗沒有這個能力?為何要等到此刻,又要說些沒有真憑實據斷斷不信的話呢?”
“可那也是朕的五哥呀!”瞻基凝望著含煙背影,深深嘆道:“朕與五哥手足之義,又豈是倉促之間可以割捨的?何況五哥以智計威震邊塞,若我早早表現出懷疑來,又豈是他的對手?別的不說,朕的皇妹鳳舞不正在他的手中嗎?”
含煙卻沒有對這話表現出過度的震驚,只淡淡地開口道:“鳳舞果然是皇裔?”
“果然什麼事都瞞不過你。”瞻基苦澀地笑笑:“不過相信只要不是五哥有意不讓你見到鳳舞的面容,應該也不難認出鳳舞的身份呢。鳳舞和朕本是雙胞兄妹,卻因為後宮爭寵,在一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各奔東西。據母后說,本來對方要害的,是我這個男嬰,誰知匆忙之中,卻把妹妹抱走。這一別就是十幾年,朕也是在幾個月前才打聽到鳳舞的下落,而那時的高府,卻已經被五哥的人護衛得嚴嚴實實。”
“不過這也是臣不明白的。襄王和漢王等人爭奪鳳舞,又是什麼原由呢?”含煙轉過頭來,直視著瞻基的雙眸。
瞻基見此,回身從案卷上取過一張捲軸,遞在含煙手中,又看著含煙打開細讀,方緩緩道:“這就是此次漢王興兵時分發各地的檄文原件。關於鳳舞的部分,說得簡直是令人髮指!竟然誣衊朕與鳳舞並非先皇所誕,並以此來質疑朕登上皇位的資格!這就是他們控制鳳舞的用意了,不過是為了謀逆尋找藉口而已!”
含煙把捲軸再次卷好遞迴,輕輕笑道:“其實這點皇上倒不必憂慮,這檄文看似頭頭是道,實則不堪一擊。就說文中誣指皇上與鳳舞生母郭氏,恰巧臣前些日子曾派人在應天探訪,也了解了關於此人的一些消息:郭氏在永樂三年以後根本就不曾離開過應天,而皇上無疑是生在紫禁城內的。何況郭氏本是遊走與達官顯宦之間的人,相信不久就會有臣子出面為皇上澄清了!”
“嗯。”瞻基點頭:“本來清者自清,朕也並不十分在意的。倒只怕證實了鳳舞的皇族身份,那她和五哥的關係,反成笑柄!”
“二月間太后順應含煙請求將鳳舞嫁入王府,如今想來,應該也有試探的意思吧?難道太后和皇上不怕襄王真的不知道鳳舞身份,弄假成真,亂了倫理?”
“含煙?你不知道?”瞻基驚訝地望著含煙:“你嫁入襄王王府也有幾個月了,難道五哥和你圓過房嗎?”
“皇上!”含煙羞紅滿面,輕輕嗔道。
“朕沒有唐突你的意思。”瞻基見含煙如此,神色之間也有些迷亂,只語速飛快地說道:“不過是聽傳言說五哥素日所好,唯有龍陽罷了。朕曾遣過一個絕色宮女,以侍女身份跟隨五哥從襄陽直到京城。可她百般勾引,都不曾惹得五哥動興,後來她才證實五哥和一些青年將官來往密切,並曾在襄陽王府之內秘密豢養孿童。”
“皇上所遣的莫非就是幾月前走失的那個叫小魚的丫頭?”含煙聽了這許多話,面色反而平靜下來。
“正是。小魚一直沒能得到五哥信任,所以在五哥遠征交趾的時候,朕已將她召回。不過也正是因為小魚,朕才能夠多少了解些神秘莫測的五哥,也才敢放心將含煙與皇妹交與他做掛名的夫妻。否則,含煙,你以為你在王府的日子朕能夠忍受嗎?”
“皇上!”眼見得瞻基正激情難抑一幅滿腹衷曲不吐不快的樣子,含煙卻忽然截過話頭:“皇上的意思含煙已經基本明白。皇上是想告訴含煙襄王謀逆本是蓄謀已久,而皇上對襄王的疑心也不是一朝一夕了,所謂含煙身邊的這些人的死,也不過是這場鬥爭中的犧牲罷了。含煙雖然還是有很多事不很明白,但是一種感覺卻是越來越強烈:那就是含煙到底還是不適合這裡。這是一場你們兄弟兩人的遊戲,而含煙又算什麼呢?傀儡嗎?還是棋子?”
“你怎麼能這樣說,含煙!”瞻基伸手攀住含煙衣袖:“你當然是重要的!難道我對你所做的一切,你都看不見嗎?我說過願為你捨棄後宮只要你一人,你卻不肯!我又為你設計了女相這樣的一個職位,只為了讓你盡情施展才華抱負,讓你明白,你的世界,應該就在這裡,在這高高在上萬人敬仰的光環中!我的一片苦心,難道你還是不能明白嗎?含煙,難道非要離開我嗎?五哥能給你什麼?榮華富貴嗎?目前的形勢下誰勝誰負你還看不出來嗎?郎情妾意嗎?嫁入王府這些日子你得到了嗎?你還可能得到嗎?含煙,你永遠是我的,你只能是我的!”
瞻基情緒越來越激動,拉住含煙衣袖的手漸漸用力,說到動情處,更是欲將含煙拉入懷中。誰知含煙卻在此時拼力一掙,那白色儒裙的長袖便“嗤”地一聲裂開,裂帛的聲音於空蕩蕩的文華殿內顯得格外刺耳,也讓兩個人都有了短暫的錯愕。
“啟稟萬歲!”殿外適時地響起當值太監的高呼:“錦衣衛指揮使吳達求見!”
“進來吧。”瞻基不及回神,隨口應著。可話一出口,又覺情境不妥,忙又對含煙道:“愛卿形象不雅,先往閣中躲避片刻吧?”
含煙本也尷尬,聽見此言,也不回話,抹身便走。剛剛轉入內室,殿門已經開啟,一個急切而喜悅的男聲就這樣傳來:“恭喜陛下,襄王等人俱已伏罪!”
聽到吳達的話,瞻基的臉色大變,立時轉頭望去:果然,已入內室的含煙轉身而出,面色煞白地佇立在二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