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承擔起預備序列的補充營角色,而為地方各級軍序提供和輸送,一定素質和水準的後備兵員。

  正所謂是隨編隨遣,居無常所而不定員額的特殊存在,以防止和杜絕因為昔日鄉黨、故舊的關係,就此抱團起來串聯和生事的大多數可能性;

  進而通過潛移默化的日常影響下以及功勞和賞賜等手段,形成最初步集體榮譽感和體制歸屬感,最終被淮鎮軍事體系為代表的戰爭機器,給逐一的消化和吸收掉變成最基本的燃料和零件的補充。

  因此,將來還會編列上更多的效節營,以滿足新地盤的軍事維持和基本勤務的需要和缺口。

  當然了,這其中還有相應的風險和潛藏隱患的可能性,比如由於這些效節營過度使用和依賴,而導致一些舊軍的習氣和作風死灰復燃,乃至在淮軍內部形成相應的負面影響,把原本與用來鞏固和穩定後方的治安戰,變成更大規模的叛亂和反抗事件。

  因此,關於這十幾個效節營的正副主官及其配屬人員,也編列成基本情況的匯報,一起具結附屬在這份陳清扎子的背後。

  只是,其中好些個看起來有些眼熟的名字,讓我不禁要莞爾一笑,只覺得真是某種意義上的命運使然了。

  ……

  而在數千里之外,讓奔騰的大河在群山之間迴轉上一大圈的河東之地。

  曾經的北都太原府晉陽城,新立沒有幾年的北漢初代國主張德坤,也在自己的宮城高台之上,對著遠處太原盆地之中雄偉壯麗的表里山河,猶豫和徘徊著。

  這裡有前朝大唐時代所留下來的北都行苑和宮殿群,更有相應功能齊備的官署設置和布局,因此,為他這場形同笑料的立國運動省下了大部分的氣力和功夫。

  這個新建未久的北漢國,名分和實質上所具有的地盤,無非就是壺關以北包括晉中平原在內大半個河東道,外加上延邊堡塞所延伸而出雲中道的部分鄰接地區,大約十幾個軍州而已。

  而作為北漢朝廷中樞實際能夠的控制範圍,則還要再縮水上一圈,而只剩下晉中平原和太原盆地在內,兩片相連的河東核心地帶二十幾座大小城邑而已;至於其他的地方,都分散在大大小小的軍、城、鎮、戍為名的軍頭、將主等,具有地方豪強、大族背景的實力派手中,而僅僅以冊封納賦的名義下保持有限的羈縻和節制。

  因此,經過數年生聚和休養生息下來,雖然解決了他帶出來的這隻殘軍的就食問題,而在當地基本站穩了腳跟,但他這個一切草創的太原小朝廷竭盡全力搜刮和營治下來,所能夠維持和供養的最大軍力,也始終維持在五六萬之眾而已。

  其中為了加強實力,而以河東擁有的煤鐵冶煉資源為基礎,累計自產了不少火銃裝備起來,又發兵打擊和掃蕩延邊的草原勢力,所獲不少牛羊人口,也重新整治出了一番聲勢。

  但是接下來也就是這個程度了,表里山河的險固固然阻卻和妨礙了,南國大梁在北地設立和留駐的各鎮兵馬,對於河東道北部更進一進擊和追襲;但也同樣局限和困守住了這個偏居一隅的北漢小朝廷,向內發展和拓張的餘地和空間。

  原本還有一個經過塞外番胡肆虐而局面糜爛的雲中道,以及鄰接塞上的北原道,可以作為他謀求和進去的方向;但是這種情況在數個月前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所派出攻城掠地的人馬,在鄰近朔方道的中受降城附近,遇到了來自西軍勢力的一支偏師;

  雖然成功的擊潰了對方,卻也得到了西北諸道一盤散沙式的西軍藩鎮們,已經被聯合起來而統合在一面名為大唐西寧朝廷的旗幟下,開始大張旗鼓的揮師東進了。

  這對於原本飽受南邊梁軍藩鎮,和河北張邦昌勢力包夾威脅的北漢小朝廷,未嘗不是一個頗為利好的消息和變化了;但是隨後來自西軍聯合,或者說是西寧朝廷的使臣,開始出現在太原城內之後,就不是那麼令人愉快了。

  因為對方根本拒絕了他相互結盟和引為呼應的所求,而頗為倨傲和自信的要求他這個割據大半河東的小朝廷,就此去掉新鮮出爐未久的王號;而向西寧朝廷的當代天子李失活獻上臣表和接受冊封,就此成為屏護大唐西朝的外藩諸侯之一,才有可能繼續詳談南下呼應和坐困河東破局的一應事宜。

  這也不由在他的部下當中,依照地方實力派和外來親隨派系不同立場,掀起了激烈的爭論和非議,沒有人願意輕易放棄既得的頭銜和名位,但是有攝於西朝所表現出來的強勢和實力,只覺得讓人進退兩難而莫衷是一。

  因此,最後所有的壓力還是被反饋到了這位,已經穩坐大位數載的北漢國主,執掌三世的北朝權臣最後一支遺族——張德坤的身上了。

  如果有選擇的話,他更希望坐視南邊的梁朝諸鎮與西軍打的你死我活,而得以據山河之險而輕鬆坐收其利,但是,顯然局勢發展卻是並不遂人意的。

  他不由重重嘆了口氣,帶著某個決心走下了城樓。

  第1247章 新章(三)

  待在幽州的期間,我處理最多的就是各種新出爐的人事任命,以及各種來自後方由後宅里那群女人經手審定的厚厚評估單和預算表章。正所謂是哪怕遠出在外,也是名與權,人事與財權始終不可萬全假於人手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