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在整體社會生產力和生產組織方式都相當落後的環境下,那種史達林式的強制勞動組織形式,反而是一種相當貼合實際的應急手段和過渡階段。

  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將那些不適宜集體生產的懶漢、寄生蟲等渣滓,在最快的時間內淘汰掉,而留下真正勤勞質樸踏實肯乾的人群來。

  畢竟,就算是看起來最是老實巴交,與世無爭的農民,也有著苟且偷生的小聰明和貪圖便宜的本能驅使,只是膽量或大或小,是否能夠受到有效制約和正確引導的問題而已。

  然而,因為自身格局和眼界的狹促,他們發自骨子裡的麻木與愚昧也是相當頑固,往往需要用足夠的鞭子棍棒乃至其他的肉刑手段,才能用身體記憶的方式,來逐一打破和糾正那些世世代代所形成的慣性和積習,把他們重新塑造成為淮鎮所需的龐大產業機器當中,微不足道的無數個候選零件之一。

  至於那些被淘汰下來的對象或者說殘渣,自然也有更加適合他們的去處。比如高強度管教的強制勞動點,通常也是用來懲罰那些輕微犯罪的本地居民;

  在這裡他們也只有兩個選擇。

  要麼就此通過種種生活日常的強烈對照,而充分認識到自食其力和勞動創造價值的真善美,而就此痛改前非成為日常勞動和(洗腦)學習當中的積極分子,積累足夠的表現之後重新回到原來集體分派的大環境中去享受繁忙生活的美好之處。

  要麼就是轉送到看管更加嚴厲的重犯勞役地去,和那些冥頑不化的俘虜和特殊罪囚們一起,光榮的承當起作為某些特殊部門的消耗品角色;除非是有重大的事項舉報和立功表現之外,餘下的生命和時光,都將用來為淮鎮的秘密產業添磚加瓦,而充當「蠟燭成灰淚俱干」式的燃料了。

  因此,從這個層面上說。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人道不人道的問題了,而是在有限的社會資源和生產力基礎下,兩害取其輕的基本抉擇問題了;而且,如果對這些懶漢、蛀蟲和寄生物講人道的話,那就是對於更多勤勤懇懇踏實勞動奉獻的人們,最大的不人道和殘忍。

  事實上,所謂人道主義概念和個人權益的興起,還是要等到現代社會的科技高度昌明和物資大豐富之後,才有那個社會資源的積累和餘力,去推行和普及起來;結果就養出了一堆堆寄生在社會福利體系上,只要權力不要義務的女權表,或又是只愛遠方的阿貓阿狗,而不願意去愛自己鄰居和親人的白左腦殘。

  正所謂是倉稟足知榮辱,老祖宗很早就已經指出了類似的道理了。而在另一方面,則是防漸杜微的方向性引導基本需要;

  畢竟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無數次王朝更立的經驗證明,哪怕看起來最為懦弱和膽小怕事的人,在真正的絕望與的環境催生下,也有可能變成最為殘忍和冷酷的惡鬼;而被周邊的大勢和風潮所裹挾起來,瘋狂燃燒殆盡生命中最後一點餘力,來報復這個社會積累的不公正,乃至在咽下最後一口氣以前,努力破壞所能見到的任何一切東西。

  事實上這個反抗不合理壓迫和求變求生圖存救亡的因子,自從上前年前陳勝吳廣在大澤鄉喊出的那句口號之後,就已經深深的烙印在世世代代的中國人的骨子裡了。

  而不是像後世那個民主典範的阿三國一般,通過成千上萬年自上而下的宗教洗腦,仍是把這個國家和區域內的大多數人,給洗成了甘心世世代代受人奴役和歧視盜匪兩腳牲口;

  哪怕每年政府一邊大量出口糧食來牟利,一邊有無數破產的農民,帶著全家一起吊死或是付水自殺,或是寧願成片成片的餓死在家裡,也沒有多少人願意站出來反抗身邊的地主老爺和僧侶祭祀們。

  這簡直是中國那些末代王朝的士大夫們,所夢寐以求的良民標本啊。話說回來,這種讓勤勞者獲得更多好處和機會的競爭淘汰機制。

  接下來的內容,就是即將進入一年兩次的夏季大操的日程安排,以及近期時局變化而針對性的後續部署調整。按照淮軍現今的戰備規模和軍事常態。

  主戰營是一日一操,防戍營是兩日一操,守備團是四日一操,半脫產的建生軍的工程團和巡護隊,則是最少保證一月操練六至八日;而精銳一些的虞侯軍和牙軍之類直屬資序的,則是一貫保持著一日兩操的頻率。

  其中又分為日常態的小操,一月一次考績式的中操,半年一次軍種排位式的大操和對抗檢驗演習;然後根據戰地,行軍和駐防,以及後方整修,四類基本狀態,有所調整和變化而已;

  由此維持這部隊基本事態和素養的同時,這也代表著大量的金錢、物資、器械和糧食的消耗與投入。因此,以金字塔行事分布的淮鎮各級軍備體系下,實戰用途的部隊並沒有能夠維持過多大的規模。

  新舊領地內直接或是間接統治的將近三百萬人口的基數上,外加若干用來輸血的附庸勢力,也就堪堪維持了近十萬左右的常備戰鬥部隊而已,除了尚未完全補足的五個主力軍序之外,其餘都是二三線的防戍和工程部隊。

  至於其他方面積累下來的軍事資源和動員基礎,則都被以集體屯莊和大工場、礦山地的,集體生活和軍事化管理、定期初級軍事教育和隊形武器訓練,等等潛在預備役形式,蘊含在民間當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