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故而絲毫不顧禮儀和體統的據案大快朵頤,刀著並用取用這面前送上來的各種珍饈酒食當中,或是偶爾伸出沾滿油脂的手指,對著左近姿色尚可的宮人毛手毛腳的揩油;而對身邊和面前發生的其他事情,基本是一副無動於衷的態度。

  作為這次大宴的真正召集人,總攝天下軍國事加九錫禮的新進宋王趙熙,也在舉著一隻盛滿血色葡萄酒的犀角瑪瑙杯,志得意滿的打量著庭下赴宴的文武群臣和地方實力派們。

  按照親疏遠近的三六九等資序,距離他最近的無疑是趙氏一族賴以起家的世臣,家將部曲文臣屬僚等基本盤和諸多附庸勢力、各種時代有所親熟或是傾向趙氏的,地方將門與豪族關係人等;

  然後是被趙氏用武力和權勢手段,所收服和羈縻在手下的北塞諸侯和漠西各部藩族,歸化人首領。

  經過數百年間的演化和影響,他們雖然還是保留了相當程度上的額遊牧舊俗,但是多數能夠說上一口,口音或淺或重的唐話和基本文書書寫了;只是殘留這外域特徵的異樣發色和深削口鼻,多少和他們身上所批的錦帶華服,而有所格格不入的味道。

  而在他們積極而熱切的內圈以外,看起來心態上比較謹慎和平穩,矜持和中允多的,則是那些距離中原稍遠一些的朔方道、九原道、隴右道等延邊地區的方鎮大員們;

  積極響應了趙氏的號召與初步站隊之後,他們也是這個新朝用官職和名位來重點拉攏,需要有所分化瓦解,又有所藉助和驅使的對象。

  比如在大勢之下,給予相應的高官厚祿和保留部分領有軍隊的權益,讓他們相互移鎮換防,而成為新朝的屏藩和外圍勢力。

  而作為最外圈的赴宴者,充斥著失落,充滿惶惑或是無奈,不安情緒的,則是那些來自雲中、關內和河西道,被稱為近畿諸道的剩餘藩鎮軍頭們,因為他們實力和地盤大都已經殘損不堪,而根本沒有能力抗拒趙熙所帶來的大勢所趨;

  只能身不由己在趙熙規劃和布局內,亦步亦趨的隨大流而動,以求保住自己最後一點存身的基礎和名頭而已。因此,大多數人在被變相剝奪了地盤和人馬之後,就只能在這個新朝里領受一個聽起來比較尊崇的閒職,而扮演某種排場和背景的角色。

  而作為這場盛況空前的會宴一部分。

  這次就連疆域遠至鹹海的安西都護府,或又是雄踞高原勝型的青唐大都護府,或又是橫斷西北草原而北至凍土荒原的北庭都護府,都派來了足夠分量的時節和外臣,以示某種支持和立場上的表態。

  而作為其中最有分量的賓客和外使,無疑是那些名義來自河中之地的河中都督府,實為視為大夏朝廷東面行台的代表了。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也是趙熙這次能夠起兵而席捲西北之地,潛在最大的外援和助力了。

  光靠大夏朝廷在蔥嶺南北、內外西域的影響力和名頭威望,既足以讓大多數地方勢力不敢輕舉妄動而乖乖的維持現狀;

  不然,以西北之地諸多四戰之地和商路通衢的地理亂勢,犬牙交錯之下相互牽制的藩鎮諸侯們;只要一方有所輕舉妄動或是驟然出現勢力格局上劇烈變化,早就會因為時代牽扯糾纏不清的宿怨和野心,而讓他們爭相大打出手了。

  更別說讓他這一族以多年埋頭發展的基礎,乘著北朝磨滅的連鎖反應最終借勢而起,掃平和壓服諸多強橫勢力和地方大族,在這西北之地重建起大唐朝廷的名分和正統來。

  這時候,一名匆匆而來的內使,將一個消息帶給了正在舉杯遙祝的宋王趙熙,又變成了唱報官口中廣而告之的捷聞。

  「長安城中的南軍拼死突圍了……」

  「所幸諸軍將士用命,圍追堵截當中殺獲其大部……」

  「尤其是北涼候麾下的鐵騎健兒……」

  「陣踹破敵余萬而伏屍數十里……」

  「如今北涼世子正親帥大雪營追往……大散關方向……」

  「朝廷威武……」

  堂下頓然一片喧聲譁然,那些親近趙氏的軍將和臣僚們,更是爭相起身道賀道:

  「同祝此勝……」

  「願為總攝前驅……」

  「望附驥宋王其後……」

  「重開承光朝的大業……」

  這些不管有多少人是真心實意,還是大勢所趨,還是虛以委蛇都不得不站起身來表態到。

  「北涼候既有大功。」

  趙熙站起身擺擺手壓下聲浪,微微向著天子李失活的方位側身示意,算是交代和吩咐道。

  「可請天子敘升為縣公之爵,沿以舊號……」

  「准卿所奏……」

  滿袖子已經是油漬和酒肉殘渣的唐天子,急不可待的抹抹嘴擺擺袖子道。

  「著秘書監和內侍監起詔……」

  然後又在身邊的侍人暗自提醒下補充完這句之後,他再次把腦袋一頭栽在了身邊一個豐滿宮人胸口的上,用力的摩擦和蹭磨起來,看起來就是很有些迫不及待和不耐的情緒了。

  第1145章 潮新(十一)

  山河表里險峻異常的潼關城內,已經是一片兵馬戎祿而高度動員和戰備中的氣氛了。

  而原本打算在陝州境內集結起來,前往河東境內攻伐那個僭稱立國北漢偽朝的數隻兵馬,也相繼拔營退還到了這裡。

  而在關城的主衙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