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鶴野城一下,附近無險可守的唐馬寨,河祥、墉平、香河等等,分布在渾河與太子河下游之間的數十各市鎮、城寨和邑落,就此紛紛舉起了白旗,送出了犒賞和勞軍的牛馬豬羊,甚至還有女人。

  戰鬥結束之後,自然就進入打掃戰場和清理戰利品的時間了。雖然地方上在鬧饑荒而大多數民眾人人面有菜色,但是作為這些自立地方勢力的首領們,卻還是在這個冬天前收刮和積存了不少東西。

  所以經過一番耐心的說服/拷打,很容易就按圖索驥的抄出來許多財帛和糧食物資,其中就包括了存在鶴野城裡的上萬石大米,沒錯,就是大米。

  畢竟,這裡也是遼東乃至整個安東都護府內,少數適宜種植稻米並且擁有相當不錯的水稻產量的傳統地區了。就算在後世那些被高價賣到南方去的「東北大米」當中,也是有所一席之地的。

  當地最有名的稻米,就是珍珠粳和細白燦兩種了,前者是前朝宮內省指定的土貢之一,後者則是民間外銷賣的最多的品種。

  所以戰後休整的部隊,一下子都得以吃上香氣馥郁的大米飯和蒸乾臘,非執勤的序列則還有幾口當地稻米釀造的米酒來解乏。

  我甚至聽士兵委員會的渠道反饋說,有許多作為隨軍雜役的倭人,抱著淋上大醬搭著醬蘿蔔的飯糰,正在邊感動流淚邊祈禱著,這輩子在沒有吃過如此好吃的白米飯了云云。

  在短暫停留的期間,就地處決和清理掉一批中上層頭目,作為對抵抗者殺雞儆猴的榜樣和範例,反正我不再需要姑息養奸的繼續留用他們,來作為維持基層的統治力量;再把那些糧食拿出大半就地散發出去,賑濟一下地方上那些飢腸轆轆的民眾。

  一方面是最近容易見效的收買人心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乘機宣揚他們的困苦,就是這些的上層人物仗著武力橫徵暴斂造成的結果,淮軍乃是來撥亂反正的私貨;以此在最短時間內,獲得對照之下的人心背向結果。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今後都將按照這個模版進行處理,確保儘快的將占領區給穩定下來而建立起最基本的額統治秩序;反正我的淮軍素來軍紀森嚴又待遇優厚,根本看不上搶劫這些底層民眾所獲得那點東西。反而在日常接觸當中,用公平買賣之類的小恩小惠,更容易獲得有限的好感和認同。

  不過在戰場之外,有些髒活和見不得光的手段,還是得人來做的;於是當初召集的那批羅氏舊屬和藩兵,就得以真正派上用場了;

  畢竟,作為家破人亡的羅氏舊部,為了家國讎恨熱血上腦,就此做出一些過激的事情來,自然也是理所當然而不以為異的事情了;

  事後如果被揭出來,自然會進行相應的訓斥和約束,然後找幾個罪大惡極的俘虜,做替身砍了腦袋算是明典正刑的公開交代。

  在這個過程當中,隨軍的參軍杜士儀又搜括地方隱匿人口的過程中,無意發現了另一種更好的辦法和手段,就是用繳獲的糧食來當成做成飯食,而當場請這些地方百姓飽餐上一頓,於是許多人一邊吃飯一邊掉眼淚,然後乘機被淮軍安插進去的托給鼓動起來,當場數落和揭發那些自立首領們的種種罪行和劣跡。

  在這種情況下幾乎絕少有人能夠獨善其身,事實上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很多殘酷和悲劇的事情宗室層出不窮的;然後就是公開誅除首惡,而流放附從者到淮地的礦山鹽場去贖罪的例行戲碼。

  然後就在一片發動起來痛打落水狗的聲討當中,變相得完成了人心認同上簡單粗暴的易位。

  但是就算有繳獲的糧食和物資作為補充,但是打敗敵人容易,要想妥善組織和安置這些新獲地區的人口資源,就需要大量的糧食來作為維持局面的軟性手段和輔助措施;畢竟人一肚子餓得發慌就不可能再安分下去,而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了。

  因此,按照隨軍幕僚班子的統計和預算,最終在當地獲得下一次收成之前,日常糧食供應上的缺口大概有十七、八萬石左右。大概等於淮鎮風調雨順之下,一年半到兩年期的糧食積余;好在現在在後方暢通而保障穩定的情況下,還有其他地方的產出可以提供調劑和補充。

  正所謂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畢竟是安東南部的精華之地,在羅氏的治下有近百萬的人口基數;經過這兩年的離亂和動盪,大概有六七成的人口存留下來,不過大多數都處於逃亡或是被隱匿的狀態,也是我如今要招攬和收納的目標群體。

  哪怕在羅氏統治最鼎盛的年代,以本家和分支領有的形式,大概分別直接控制了其中的五分之二;然後再以委派代官的形式控制另外五分之一,而最後剩下的五分之二,則以羅氏附庸的形式存在那些中小諸侯手中;

  現如今,我想要吞併和消化的則是他們的大多數,得益於遼東持續的動亂和征戰,徹底打亂了長期沿襲下來的舊有秩序和羅氏統治的傳統慣性,讓我重新收拾起來也更加事半功倍一些。

  正所謂是相對武力的懲戒和威懾而言,足夠的糧食也是一種有力的武器。一旦這些人口為了活下去的糧食,從散落藏匿的地方走出來接受編管和再生產自救之後,就自然而然的就在潛移默化當中,變成淮鎮控制下新秩序的一份子了。

  因此我現在比較欠缺的,反而是將來建立地方政權和統治秩序的官吏,以及大量基層的執行人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