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現狀和事實經過了不斷的宣傳,和各種渠道直接或事間接的廣而告之,比如安排一些流民現身說法之後,無形間也會進一步強化和加深社會中各個階層和群體,身為淮鎮治下的相對幸福和歸屬感。

  ……

  關內。

  滿是缺口的扶風城上,滿臉疲憊和倦怠之色的高寵,也重重吐出一口悶氣,看著從城下滿地屍橫枕籍中退去的軍馬,一面丈寬的趙字大旗赫然在望;

  終於可以結束了,這是他此刻唯有的想法;雖然守住了鳳翔之地而穩住了關內的局面,但是他由此付出的代價和損傷也是不小的。

  匯聚在這裡的三萬人馬,已經在攻守拉鋸之中死傷了過半;當然了,對方付出的代價自然是更大,畢竟是在這嚴寒之極的冬日野外,很容易失溫和凍傷;一旦出現傷員,也是難以得到及時救治,不是流血而死就是被凍死的結果。

  然而對於高寵這個關內留後而言,依舊是不可忽視的傷痛。

  畢竟,他這個關內留後的手下,既無多少田土人口,更沒有相應的資源產出,而大部分的軍中所需還得翻山越嶺的,從蜀地勞師動眾的輸送過來;在這個道路阻絕的冬天,正可謂是用一分就少一分了。

  第1053章 殤國(九)

  而在遠方風雪中的趙字大旗下,一名全身披掛罩著白狐裘的軍將,也在默默打量著這座讓他們死傷枕籍的堅城。

  如今的關內道實在太窮也太過貧瘠了,飽受斬獲摧殘的地廣人稀之下,也只有幾個城邑和大型據點,可以充作大軍的落腳之地。因此,在這個嚴冬時節,一旦搶攻和強取不下之後,就只能引兵而退以減少損失了。

  不過好在之前被驅使攀城的,主要還是那些附近西軍的殘餘和已經不成氣候的雜流武裝,作為他麾下基本盤的力量,還沒有怎麼的損失和動用過。相信經過這一番的殘酷折損之後,對方就更加沒有底氣和力量,阻擋和抵抗外來軍隊的控制和統治了。

  這些年南北大戰,幾乎將河西隴右朔方北原關內雲中諸道的大小藩鎮給牽扯了進去,而損失了大量的精銳健兒和將門子弟。尤其是關內道的十幾隻西軍武裝,幾乎是此起彼伏的轉眼填了壕。

  這才給了他們這些距離較遠,而原本鞭長莫及的遠地藩鎮,以長驅直入的滾雪之勢,而將其殘餘力量擊破、鎮壓、懾服,乃至吞併和整合起來的機會。

  畢竟,中原朝廷口中的西軍,實質上只是一個地域上的廣泛概念,事實上是按照地理走向分作若干個大型藩鎮聯合和武人集團,各有各的盟主和領頭人,而在相對苦寒貧瘠的西北之地,沿用前朝大唐舊制而自成一番體系。

  相互之間的勢力消長和地界的演變,也是保持著十數年到數十年一次大變和洗牌;許多人的恩怨情仇甚至已經牽扯和延續了十幾代人了。

  而這名統軍大將姓趙,單字一個熙,出自《書·堯典》的「允厘百工,庶績咸熙」之故。取意「如日當空」「振興治隆」之蘊,也代表了家族對於他所付予的厚望與期待……

  他的祖上出自河北道的涿郡趙氏,據說是西漢趙王遷的余裔,以普通家世一直沿襲到安史之亂時,才有人因為躋身追隨那位忠良楷范的,張巡張中丞麾下三十六義士之一,得以開始崛起與行伍。

  而隨著梁公劍指八荒無有一合之敵,外番敵國盡皆覆滅或是俯首,泰興年開始興起大西進浪潮;這位先祖也得以在遠戍實邊的號令下,帶領族人舉家一路前行來到了賀蘭山下;就此繁衍生息而成為勢大一方的地方豪族和舉足輕重的將門世家。

  後來更是在大唐潰亡的乙未之亂後,果斷吞併和收納了附近的官府體系和力量,而就崛起成為鎮防一方的武人政權;

  然後依託賀蘭山附近的絲路利益和商旅匯聚之要,既聚其財亦得其草原弓馬之利,又有遠近山中的鹽澤鐵山之利,而愈發的壯大起來。

  又經過數代人的勵精圖治和生聚力量,相繼擊敗了瓜州、沙州、西州那些宿有積怨的強鄰,武力威懾和鎮服了好幾路的草原諸侯為附庸,才建立起他趙家軍的赫赫威名來。

  但是這一次興師南下,卻是得到了安西和北庭方面的大力支持,卻是他所始料未及的;或者說,他背後的那個力量巨大的推手,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通過趙氏為首的遠地藩鎮群體,將西北各道諸路的藩鎮勢力,給重新整合起來的意圖。

  這一次搶在冬日裡攻打關內道,不過是初步的試水和摸底而已,對於這些初得中原的南軍,及其裝備、戰力和鬥志、士氣上的一次武力探查而已。

  ……

  徐州,羅氏新園。

  「你是說,廣府那邊又出狀況了?……」

  我有些驚訝的看著,親自拿一份情報過來的謎樣生物。

  「這對我們倒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卻是在對廣府的後續處理當中,一個顯然沒有被上位者們給意料到的意外情況。

  各軍進了廣府之後就再也不肯挪窩了,特別是在享用到了廣府的奢華和安逸之後,就更加不肯輕易的在動起來了。用這些底層將士的話說就是:

  「老子在北地流血流汗,吃苦受累為朝廷賣命這麼些年。」

  「現在好容易安頓下來停歇上一陣子,哪有又要逼我們去賣命的道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