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與此同時一起撤回來的,據說還有一隻龐大的臨時船隊;因為據說是乘著擊敗叛軍水師所留下的空擋,辛稼軒在當地主動出擊,裹卷和徵發了沿海十幾個大小港口,所有適航出海的船隻;連同大量躲避戰火的各色人等一起,已經啟程向著夷洲這邊過來了。

  這時候,負責隨軍機宜要務的掌書記第五平,也走了進來向我通報了兩件新接到的消息。

  首先是關於景教,在淮北境內居然出現景教信徒,並且公開向教門宗錄司申報具體的身份和場所了;

  所謂景教的景,就是光明的意思,也就是光明教;以景教流行於中國碑的發掘,而在唐朝的歷史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其前身乃是早期天主教中的異端——聶伯利斯派,屬於在以弗所宗教會議的鬥爭中,被天主教羅馬派聯合東羅皇帝,一起打到流放到小亞的君士坦丁大主教,聶伯利斯的追隨者。

  流傳在現代社會的遺存,就是一度與黎巴嫩真主黨分庭抗禮之勢的,南黎巴嫩天主教馬龍派及其長槍黨武裝。

  不過,這個派系在中國傳播的歷史,從初代拜見唐太宗的主教阿本羅開始,就是一部走上層路線而全面跪舔統治者的本土化過程,其中上帝變成了皇父阿羅珂,耶穌成了聖人移鼠,十二門徒成了十二法王。

  而最奇葩的就是他們直接將大唐自太宗以降的歷代聖天子神主牌位,放在教堂里與上帝一起膜拜,甚至連福音書的教義,都全面向更加通俗易懂的釋道兩家靠攏。

  因此,這支景教才得以在唐代的異域三夷教中脫穎而出,壓倒先來的拜火教和後進的摩尼教,而一度成為唐朝官方特許在胡人居住地以外傳教的特例。

  當然了在我那個時空線上,過於依賴上層路線的景教,因為三武一宗法難的唐武宗滅佛運動,給殃及池魚斷絕了傳承。而變成某種出土遺蹟。

  但在這個時空線上,因為泰興中興之後的上百年盛世和對外征拓的武功強盛,本土化的景教不但沒有因此滅絕,還完成了某種意義上自上而下中土特色的轉型,而通過海陸並進的南北兩條線,出口轉內銷式的反哺,或者說反攻倒算到曾經的發源地去。

  不但在亞述教會總部所在的塞流西亞城,後來者居上的占據了主導地位,還在唐人掌握的諸教聖地——耶路撒冷城中,以東土教團的名義占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也是東方正統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只是乙未之亂後的上百年間動盪征戰下來,這些景教信眾也和釋道兩家一樣,因為逐漸失去了世俗饋贈和輸送的資源,轉而衰退下去而變得籍沒無名起來,也就是在廣府境內因為維持多樣性的體面和需要,尚有一些活化石一般的存在。

  至於其他的外傳教派也是好不到哪裡去;比如最早傳入東土的拜火教,只剩下西域諸侯和草原部落之間還有一些遺存;而走社會底層路線的摩尼教,則逐漸被後來者居上的大雲教所吸收和吞併,變成了不折不扣的邪魔外道。

  而相比南朝式微的局面,北地的景教徒在上百年前更是受到大雲教之亂的殃及池魚,而被殺戮和禁絕的幾乎是銷聲匿跡了。

  但沒有想到,在我頒布的淮地教門管理條例下,居然還有死剩種主動給冒了出來;當然了,相比後世那些形形色色的外來異端團體和家庭教會,這個時代的景教還算是比較中國化的事物。

  只要能夠類似後世三自愛國運動一般,公開擁護地方政權並尊紀守法,提倡公序良俗的風尚而置於教義之上;

  把它和其他僧道之流放在檯面上一起競爭,公開進行管控和引導並保持某種特色和多樣性,也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選擇;只是要嚴防其中有大雲教的殘孽,以此為掩護混進淮地來生事而已。

  另外,就是在南北之間突然興起的一些竭語和流行的歌謠,讓人有些在意起來。

  「寧遇羅剎鬼,勿使花帽軍……」

  「窺得爪印旗,命不留須臾……」

  這是什麼鬼東西啊,這狗屁不通的幾句,就是我的軍隊在北伐之中與北朝的數度交戰中,又以訛傳訛出來的新口號麼。

  卻是在與北地胡馬和北朝軍隊的戰鬥中,已經造成和醞釀出來某種荒誕離奇的傳聞。

  諸如粉色糰子的死神,帶著獸頭飛馳在戰場中的虎豹騎,還有雙羽帽的兔耳軍。三者齊聚則會勾連烈火和雷霆,毀滅戰場一切云云。

  粉色死神是因為我的將主旗,當它出現的時候也意味著伴隨著重裝部隊中,多組大炮和擲彈兵陣列的狂轟濫炸。

  虎豹騎那就有些不明所以了,只是這個充滿古代那位奸雄——人妻曹風格的叫法,讓我有些哭笑不得有無可奈何。

  於是我為了避嫌和自嘲,乾脆破罐破摔的下令,在所有騎馬的部隊頭盔上,加上兩個尖尖的小耳朵,再畫上鬍鬚鼻子和眼睛。這樣誰再把這個綽號,和那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傢伙聯繫在一起,我就拿這東西去砸他一臉。

  兔耳軍則是因為,銃軍列陣中成片軟檐帽上樹立的白色雙羽,被以訛傳訛的當成麼兔子耳朵式的象徵。

  這種恥度頗高的形容,讓我一度想起花花公子,兔女郎什麼的,卻沒想到會被對手用在我的部隊列陣上。

  但至少不是叫他們白耳軍,這個出自劉大耳親為部隊的名字,可比虎豹騎什麼的尺度更大。起碼人妻曹一生都沒有像劉大耳一樣,自稱中山王后裔而以重開漢室河山為己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