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是他回頭過來的表情不免有些不耐,對著身前的幾個人訓聲道。

  「告訴水師那些人,他們既然事情做都做了,還要想那麼多作甚……」

  「有時間就去多多操練,耐心蟄伏下去等待下一步時機……」

  「不要沒事就到我這裡來抱怨和牢騷……」

  「無端想得越多,是非也就越多……」

  「吃誰的糧餉,就該替誰盡心辦事才對呢……」

  「如果不是大社裡的多方籌措和持續輸供……」

  「東海道這麼多支水師,以他們被多方截留和上下卡扣的糧餉和日用……」

  「不要說把船給開出來操練,只怕早就饑寒交迫的人都跑光了……」

  「就算是想要盡忠國事,也要先填飽肚子不是……」

  「現在倒反過頭來和我抱怨什麼干係……簡直是養不熟麼。」

  好容易才把這些人給唯唯諾諾的罵走了,他這才鬆弛下來重重的嘆了一口氣。

  畢竟,這些年作為威風八面的東海社,他們這些執掌者私底下日子也不算好過的,為了支援和奉應歷次北伐戰事的所需,一次次的累計下來,東海社帳面的活錢和可流通的資源,幾乎都被抽空和枯竭了;

  連帶他們歷任下來努力裱糊和維持的帳面窟窿,也不得不被暴露出來而牽連處置了不少人,捨棄了幾茬檯面上的代理人,才勉強在朝廷那邊應付過去。

  不然也不會去前腳才推動形勢弄垮一個登萊鎮,後腳又和新興淮東鎮,去明爭暗鬥的搶奪北地商路和沿途地方資源專屬貿易權。

  只可惜偷雞不成反蝕了一把米,把在北地陸上苦心經營多年的人脈和布置,都給搭了進去而既無所得;後更是浪沉失蹤了數艘寶船,連同上面價值千萬用來鑄幣的倭地金銀,都一併付諸東流。

  這個雪上加霜的結果,也讓本來就是維持日艱的東海大社,差點因為資金流轉斷絕而導致商貿體系的總崩潰,若不是負責國朝財計的意味大佬,親自出手替他們彌合過去,又在其他地方挪用了一大筆來臨時補帳,才保住了他們這些的身家前程和世代維繫的地位。

  現在,就是利用廣府生變而嶺內嶺外相互征戰對據,而暫且無暇顧及海外的局面,儘快在東海社當中完成那些布局和手尾,好以戰損飄沒之類的諸多緣故,將歷代歷年帳面上積累下來的虧空和死帳,給一起抹平做沒了才是正途。

  當然了,這種事情段不可能是無償的,也正因為這些虧空和倒帳的逼迫,不然也不會讓他因此一錯再錯的搭上了某些人的賊船,而一步接一步的再也無法回頭了。

  現在,在東海社的影響力依舊沒法干涉到內陸的情況下,終於到了對方需要他們發揮盤外招作用的時候了。但是卻沒有想到會有把淮鎮這個意外的北地怪物,給招惹過來的時候。

  想到這裡,他又不免重重的嘆了一口氣,雖然還有水師這張底牌,但是是否要就此全面與淮鎮撕破臉,而不是繼續維持幕後了的冷戰和暗鬥,卻是在他們內部還有不少爭議的;

  畢竟這水師出動起來的船料損耗和人工,同樣也是費錢如流水的,值不值得走到這一步麼。因為,那位被賦予厚望的澄海世子,一照面就被打得大敗的消息,已經從夷州傳了出來。

  是否在繼續不計代價的支持這位世子,在夷州堅持對抗下去;只怕在他們之中,又是新一輪的爭議不下了;這就是參與的人多了,各種心思就雜亂不齊的弊端。

  突然,他看到了去而復還的幾個人,表情上還有帶著某種憂急和驚慌之態,口中還叫喊著。

  「錢公……大事不好了……」

  「有不明大隊武裝人等,自海船而下……」

  「襲奪和控制了港城諸要……封鎖了出入……」

  「正在大索全城……眼看就要到這邊來了……」

  第1015章 夷變(十)

  平盧道的首府幽州薊城,冬日裡蕭條凋寂的市面,似乎剛剛恢復了些許活力而變得有些熱鬧起來。

  而在當地的大都督府兼節度使府,前安東行營的署衙所在,一個南方口音的人士也在極力勸說著,經過一。

  輪的權力洗牌之後,剛剛以節度留後名義而入主其間的當權者韓忠彥。

  「使君,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如今淮鎮境內尤為空虛……善戰之兵盡皆在外……」

  「參加過北伐的老卒,也被抽調一空了……」

  「現今地方上,只餘一些土團和外來藩兵在維持……正當孱弱之際……」

  「那又當如何,也不是妄言空談……」

  韓忠彥不為所動的道。

  「難不成我的兵馬還能在沒有水師幫助下,殺過大河去麼……」

  「使君所言甚是,但如此機會實在難得……」

  勸說的人見他態度堅決,又退而求其次到。

  「最不濟,也可以行那雷霆掃穴之勢。」

  「一鼓作氣將淮軍在河北據有的根基和布置給連根拔起,而就此恢復大河天險為憑才是。」

  「一旦這些外援和助力既去,雖有張邦昌之流占據河北腹心,也不過是冢中枯骨爾……」

  「我才初出上位,治下正是百事待興,為什麼要做這種興師動眾之事……」

  聽他痛陳了這麼多的好處之後,韓忠彥依舊沒有鬆口的跡象而反問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