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另受門下右補缺兼檢事官、試樞密院僉事御侍史,余皆如故……」

  直到一封奏報被新遞進來之後,監國的臉色才有明顯的變化,很有些恨鐵不成鋼的嘆息道。

  「王端臣啊王端臣……」

  「你這做得是什麼好事啊……」

  「又該讓我如何處置呢……」

  「那請問君上……」

  一名白鬍子的通政使小心翼翼的。

  「是否將淮東有關的詔命,暫且留中不發……」

  「發,為什麼不發……」

  監國這才有些反應過來,語氣堅定的道。

  「最好和加官晉爵的冊封一起發出去才是……」

  眼看天下局勢已成定局了,他豈有再被前沿將帥的臨機處斷,給裹挾下去而追加承認既成事實的道理;更何況他還要指望這個尚有餘力的淮東鎮,能夠在後續北地攻略中派上更多用場呢了;

  這樣的話,就連中路帥司發出的那封詔書,也不能貿然追回或是反悔。至少在短期之內,他不能再出爾反爾式的隨意動搖和影響,江寧行在對於淮北、河南諸新劃戰區令行禁止的權威。

  這是基於大局上的厲害取捨和考慮,實在不容得動搖一二的。

  至於另一封同時送進來的,關於雲夢大澤附近近期匪患頻繁的例行通報,則不約而同的分別被放到了通政司和內科房,需要次一等處理的架閣庫內。以免影響了這段時間的好心情。

  第961章 沉驚(六)

  河陽橋南關。

  從一片泥濘水澤當中,平整和清理場地,擺開圍攻的陣勢就花了淮東軍不少時間。

  只是預設陣地上的長管野炮試射一輪之後,關城上就已經迫不及待的掛起了白旗。為了防止有詐,我下令喊話讓城內的守軍開城出門來投降。

  結果在短暫的嘈雜和紛亂之後,對方居然就這麼打開城門,徒手列隊走出來在牆根下占了好大一片。

  待到先頭進關接手之後才發現裡面只有區區三千多毫無鬥志和士氣的守軍,而且老弱病殘居多,其他東西倒是遺棄了不少。

  或者說,他們連同這些物資一起都被遺棄了。

  我也由此見到了北軍權宜的通行手段,一艘被卡在橋面斷口中的河船,通過密密麻麻纏繞和捆綁來固定之後,在上面鋪釘上幾片木板,就是臨時的橋面。

  只是,現在這片破破爛爛的橋面已經陷入了洶洶燃燒的火焰當中,幾乎就是在風雷旗插上南關城頭的那一刻,大火就被燒了起來;然後又在水流衝擊的顫動中,而迅速以崩解利息之勢,譁然轟塌消失在滾滾大河之中。

  我也並沒有太多的遺憾,反而有些如釋重負的大手一揮。

  「就地休整三天,然後折轉向東……」

  「我們可以回家了……」

  然後回應我得是如潮的歡呼聲,就連搬運的動作和整隊的效率都變得輕快了許多。

  在此休整期間,我再次下令隨軍的匠師,用現成的模具和金銀銅錫等物料,鑄造了一批不同種類的戰地服役章、戰役紀念章,個人和團地的五等功勳章;

  從主戰營到防戍營,從正軍到輔卒,從武裝民夫到雜役,一口氣發下去一千多枚,也算是這次出兵過程,惠而不貴的收尾和最後認定。

  當然了,這也不完全算是惠而不貴;至少那些沿途徵發來的民夫和雜役,在得到戰地服役章之後,就自動擁有了三級民戶的資格了,不要再辛苦到檢疫營和編管營里走上一遭了;

  而防戍營的將士和編外的輔卒們,也因此多了一個優先選入和補充到上一級主戰部隊的資格和權益了。

  而主戰資序里的正軍將士,則是可以選擇轉化成某種晉升上的資歷積累,或是日後名下授田上的額外加成。

  這多多少少也是一種群體和激勵和榜樣效應,從長遠上看可比真金白銀的一時犒賞,要給力多了。

  而升騰而起的火焰和大片聲浪中,河對岸北關城中的張德坤也在望著大河,以及對面升起的那面風雷旗,隱隱感懷和興嘆著。

  因為沒有能夠完全修復受損的橋段,因此車馬完全無法通過,最終只有絕大多數帶著隨身乾糧和軍械的輕裝徒步兵員,隨他渡過了河陽橋,而不得不的把大部分輜重給丟在了南岸的關城裡。

  不過,令人慶幸的是還算他當機立斷轉進的快,不然又要面對上所謂「滿萬不可敵」了。

  至少,已經被他帶過河的這三萬人馬,將會是他在黃河以北的廣袤大地上,重新開始的基礎和底氣所在。

  當然了,迎接他的也不完全是好消息,身為河北招討他原本管領數州的防區和地盤,已經被那個乘虛而入的叛逆張邦昌,給蠶食和侵併的差不多了。

  就連苦心經營的老巢和根本之地,衛州的治所共城也被數度圍困了起來,他帶回去的這支人馬無疑是某種意義上的及時雨。

  雖然其中成分頗雜且不乏異己分子和不安分之輩,但只要能夠回到自己的地盤,他完全有足夠信心清洗和掌握住,這隻空有陣容卻無糧無餉的大軍,而逐步徹底化為己用。

  ……

  都亟道西北,澠池鎮。

  作為北朝最後的一處大型據點,也在灰暗的天色中迎來了一隻狼狽不堪的隊伍,人人衣甲不整且沾滿了塵土和污泥,還有斑斑的血漬在身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