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此,我只是稍微分析了一下利害得失,餘下的大家就紛紛表態,已經迫不及待踏上返回淮東的歸途了;當然了,已經形同被裹挾和吞併的河南別遣軍,也會隨同我們一起返回淮上的「防地」進行休整和待機。

  被迫跟著我們一起踏上回程的,除了中路帥司按照交換糧食輜重的約定,陸陸續續移交過來的大部分戰俘之外,還有相當數量是從洛都城中搜括出來的倖存居民;

  當然了,能夠在殘酷的戰爭中苟延殘喘下來,又堅持到現在的人當中,已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老弱婦孺了。

  因此,再加上運輸戰利品的車馬,最終上路的隊伍規模一下子就壯大了數倍。

  只是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作為後續交涉的補充條款;我們還得再次拿下北面的河陽橋關,然後交給中路帥司派來的部隊,才算完成最後的收尾和落幕。

  大水退去之後大地,雖然經過烈日的暴曬和晾乾,看起來已經板結硬實了不少,但是人馬和車輪走上去之後,還是會時不時的陷入深淺不一的泥漿當中。

  因此,我們走走停停了兩天,才得以看見同樣被包圍在泥濘當中的河陽橋南關城,以及上面看起來有氣無力一般,東倒西歪插著的北朝旗幟。

  ……

  一夜之間,被困在皇城前朝部分的殘餘北軍,就發現自己已經被南朝的軍馬,自內而外的給重重包圍了起來。

  而作為他們的領頭人楊可世也被綁了起來,一起被綁起來的還有一貫支持他的甄五臣等一百多號死忠;

  除此之外,其他的殘餘將士就已然全部倒戈了過去,成為了新出現的前兵部尚書楊嗣的追隨者。

  這位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帶著一小隻人馬與之會合的兵部尚書楊嗣,僅僅用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就輕而易舉奪去了他這隻殘部的主導權,而他甚至還被那些將領們,給蒙在了骨子裡。

  而楊嗣也端坐在他的面前,不緊不慢的用一副杯盞給他倒酒,算是某種意義上的餞別。一邊卻是自言自語的道。

  「……」

  「你一定在心中無比憤恨和怨我了……」

  「只可惜為今之計的窮途末路之下,別人尚可投降……」

  「但是就是你楊使君、楊都管不行啊……」

  「因此,只能說是抱歉萬分了……」

  「但願你能來世投個好出身……」

  楊可世霎那間就恍然大悟或是明白一切。

  畢竟這些年下來,死在他手上的南軍將帥實在數不勝數了,反而成為了他們這些走投無路之下的殘兵敗將,向南朝大梁投降的最後一點妨礙和透明裝了。

  相比之下,早前若能死在那些淮東軍手裡,或是死在牢獄之中,還能保持一個武人的基本體面和下場。

  「既是如此……」

  想到這裡他反而平靜下來,有些誠懇的道。

  「可否放過那些護兵一條生路……」

  「楊帥說笑了……」

  楊嗣搖了搖頭。

  「若是放他們一條生路,那誰又來放我輩一條生路呢……」

  「好吧。」

  楊可世並不見得失望的重嘆了口氣。

  「那還請給我一個痛快否……」

  「委實抱歉了……」

  楊嗣再次道。

  「對楊都管的處置權宜,可不在我輩手中啊……」

  ……

  江寧行在,一道道命令還在被陸續發布出去。

  「詔命設立河南道、中州道並洛陽府……」

  「署王端臣為……兩河行司副總管,洛陽少尹並中州留守……」

  「署劉紹能為山南東道留後……商州經略……」

  「署顏鐵山為山南西道留後,潼關鎮守使……」

  「署高寵為關內道留後,同華鎮撫使……」

  「即日以本職本部即往敘任……」

  監國說到這裡突然頓了下,才像是有所決定的繼續道。

  「詔命總綱參事府,大將軍孫靜邦,為兩河行司都總管……」

  「詔命荊湖江西諸路行司都總管寧沖玄並治所……」

  「自襄州移鎮到汝州,兼協理北各道糧務諸事……」

  「改襄州為江陵府……」

  「改漢中為興元府……」

  「改蜀州為崇元府……」

  「改渝州為重慶府……」

  然後監國再次停頓了一下,對著負責承制的學士和內臣們繼續道。

  「改徐州為歸元府……」

  這句話一出,原本屏聲靜氣的周旁,頓時有些細微的躁動和嘈聲起來。直到監國重新抬頭掃視了一圈之後,才重新消失不見。

  「署淮東制置使,六州鎮撫羅夏,為歸元府少尹……」

  他隨即就補充道,因為這一刻他也回過味來來。

  就算是想要預先對淮東布局和措施,也委實不能在這個敘功論賞的節骨眼上,給左右錯誤的暗示和影響;以免徒生是非和鼓勵某些人自作主張的毛病,對眼下的大好局面造成什麼意外和變數。

  「除淮東路置制使兼六州鎮撫使知兩淮討擊軍事,為淮北道留後兼濟泗經略使,知沿黃巡閱招討諸事……」

  「橫海將軍上護軍御營右統制,晉鎮東將軍上領軍御營左統制……」

  「進國爵清河縣候,食一千戶實受六百戶;世爵邑林伯,增受天南郡高台縣,淄要、安關二鄉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