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而在城樓上的帥司會議上。

  「截至目前,死者柒仟肆佰五十有餘……」

  「尚有疑似應疫者一萬六千人……」

  「其中有軍額者約肆仟陸佰員,其餘皆為雜從者……」

  「主要體現為痢病和口腹瘟……鼠疫和傷寒症狀尚未兼實例……」

  「各軍正在檢疫自查,暫且沒有更多的發現……」

  聽到這裡,帳中有些凝滯的氣氛才稍稍鬆弛下來,變成有些細碎的嗡嗡聲。

  「目前,已然新建隔離營地和轉運點十七處……」

  「又在出入之所建立消毒檢疫所……」

  「緊急調撥的生石灰、濃醋和生活柴碳,已經陸續到位了……」

  「大體局面上已經基本控制住……」

  「唯一所慮的,乃是城中遺屍過多……」

  「天熱暴曬之下,難免再生出什麼變故……」

  這一連串報告,也只是讓都統制王端臣的沉重臉色,稍稍好轉了那麼一絲,至於在場大多數軍將的臉色,則是或沮喪或憤憤不平,簡直黑的不能再黑了。

  殊不知他們眼看就要畢功一役,卻在軍中出了這樁事情給他們當頭一棒;現在守住城北西牆和部分北苑的乃是顏鐵山帶來的蜀軍,而奪占了城北東牆大部分的則是魏晨河南別遣軍。

  顯然,都與他們這些中路軍出身的老行伍,沒有太大的關係了;一場軍中爆發的瘟疫就足夠將他們的手腳給絆住了。

  畢竟這是時疫,在炎熱的天氣下比起拼死抵抗和反擊的敵人,更加可怕的無形對手和威脅啊。

  所在,在王端臣的嚴厲要求之下,他們也只有無條件的執行和配合,陣前帥司所頒布的命令和舉措,儘快重整部伍和恢復戰力。

  才有可能在冬臨的惡劣氣候和環境到來之前,徹底結束這場曠日持久而已經拖的太長太久的戰事了。

  最起碼,也要實現在洛都城中大部分地區站穩腳跟,將北虜最後的殘餘力量內外孤絕的困守一隅為目的;經過不斷退而求其次的最低要求和戰役目標。

  因為,為了避免動搖軍心和為敵所乘,他對於現狀還是有所保留和隱瞞的;比如軍前雖然情況得以控制了,但在後方卻出現疫情流行和擴散的消息,就被他暫時封鎖了下來。

  但是因為疫情導致沿途地方人口的死亡和出逃等一系列連鎖反應,造成輸供軍前的人畜運力短缺的困境和難處,卻是無法迴避的現實。

  他必須重新調整部署和資源分配,在自己所能掌控到的範圍內,以儘可能的應對最壞的結果,至少在短期之內是難以再發起大規模的巷戰攻勢了。

  要知道,期間甚至還有人建議,可否將病死的屍體投射到城北的敵軍控制區去,好讓他們也自受其害,但是思慮再三之後還是被王端臣否決了這個似乎很有誘惑力,卻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明顯害人害己的手段和下限。

  至少,相比困守故城的北國逆朝,他還沒有走到這一步的形式需要。

  「端帥為什麼要請調淮東、淮南兩路兵馬……」

  來自王端臣身邊一名親信大將,有些憤憤不平的抱怨道。

  「還嫌軍前不夠……紛繁錯雜了……」

  「無他,唯有讓江寧方面安心爾……」

  一名年長的幕僚,主動對他解釋和寬慰道。

  「如此之眾的大軍,皆繫於端帥之手……」

  「朝中和後路的非議和攻吁,就一隻沒有斷絕過……」

  「若不是監國深喑臨陣換帥之害……一力保全和愛護之……」

  「然而這一次疫情,只怕又會成為讓人發難的口實了……」

  第912章 臨峙(七)

  河北,深州與永寧軍交界處。

  由一小隊騎兵護送著的,大梁邊傍行人司的通事馬平,也坐在一輛行進的馬車當中,心思複雜的回味著近日得失的點點滴滴。

  他乃是天寶到泰興年間,歷經三朝的克難定亂功臣二馬之一涼州馬遂的後裔;也算是個中興時代的名門之後,而得享富貴而時代綿澤。

  只是那位大智若愚的瘋帝所發起的乙未之變,也成為了大多數人命運的分水嶺;身在其位的二馬後人也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選擇。

  作為馬凜的後人,時任東宮左右衛率府馬都均,成為了瘋帝暗伏的奇兵之一。而作為馬遂之後當任同州團練使的馬全信,則在事發之後第一時間棄職潛逃外州,投奔了西北軍鎮的舊識。

  因此,馬凜一脈在隨後到來的反攻倒算中,被當作瘋帝的黨羽而殺絕了;而馬遂的後人則在北唐承光帝中興之中,得到再度起復而由軍中轉入仕途,在北國沿襲至今幾起幾落也除了一個前參政馬前卒。

  而馬平則是承光中興後作為某種分攤風險的投資,以旁系子弟投奔南朝發展出來的另一脈家系;只是,作為南投人中的重要代表之一,雖然在開國之初得到幕後某種嘉許和禮遇,但是此後就再無起色而始終沉淪於中下層。

  但是至少保留了一個世宦的官身和名頭。

  到了馬平這一代,也只是以文學院頭榜次名的身份,輟拔為秘書省里泯然於大眾的一個天章學士;然而在幕府統領大政之下,這所謂侍御和詞臣的身份,也失去了傳統天子近側的優勢和光彩,淪為優養文人士子的閒散衙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