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俺們既已來到此地,有死無生,刀山能上,火海能闖。幾條火船打什麼緊?哪個兄弟跳下河去制服它?」

  好像回答他的說話一樣,對岸北兵一陣密集的亂箭向他射來。一個親兵猛然跳到他面前,用自己的身體擋住箭矢,雖然大都射扎在親兵的甲衣上,但還是有一箭正好射中他的喉嚨,頹然滑倒在筏子上,卻還用顫抖的手舉起盾牌來,試圖掩護住自己的主將。

  而另一個站立在竺士高左旁的親兵,雙腳一蹭,撲鼕一聲,頓時湧入河中。他似乎還沒有考慮好用什麼方法來制服火船以前,就搶先響應主將的號召,跳進急流中去了。

  這時,仿佛勇氣比智慧更重要,他投身在混濁的水渦中,撥開一層層的惡浪,直向火龍的方向泅去,想憑他一雙空手去制服火龍。筏上的士兵大聲嚷喊,替他出主意,想辦法。

  然後又有五六個親兵,一個接著一個地躍入波濤中,他們努力撈住一根正在水面上飄浮的長木柱,一齊撲入火海,企圖用木柱拄住火船,不讓它靠上浮橋。這是在當時條件下,他們可以想到用以制服火龍的唯一有效的辦法。

  這時污濁的河水已被燒得發燙,一股股的火焰,借著風勢,直往他們的頭面和身體上撲來,使他們近不得火船。北岸上的遼軍,又對準他們,箭矢頻發。他們幾番上去。

  幾番都被逼退回來。筏子上的士兵大聲吶喊,為他們助威。他們被逼退下了,又再次撲上去,屢退屢進。他們做出了好榜樣,接著又有十多名親兵跳下河去,幾個人掮一根木柱——這些木柱是從被撞散的木筏上飄浮開來的,都有大口碗粗細,四、五丈長。

  他們撈住木柱,就分成幾個小隊,拼命撲上去。他們憑著木柱,憑著赤裸的身體,根本不顧北岸射來的亂箭,滾在火海里亂闖。火燙的水、一股股的烈焰、著了火的木柴和蘆荻以及他們身上被燒得一溜溜的燎泡,都阻擋不住他們的猛撲。他們一寸一寸地在火海中挺進。

  他們成功了,當他們靠近火船用木柱拄住火船的時候,大家不禁歡呼起來。他們把一隻只火船在兩邊拄開去,拄得遠遠的,讓它們自行燒毀,燒成灰燼,中間頓時出現了一段可以通行無阻的地帶。

  而著了火和被衝撞散的浮撟早被筏子上的南軍撲滅扎縛穩固了。被堵在浮橋上的大隊南軍,乘機吶喊一聲,通過這道橫攔在河心,橫在他們成功的道路上的火牆,直撲河灘。

  他們來不及揉一揉被濃煙迷住的眼睛,已被擁在河灘邊的北兵截住廝殺。這群被南岸的蜂擊弩矢迫散的北兵,這時又陰魂不散從隱蔽處跳出來,與南軍展開短兵相接的肉搏戰……

  人們克服了最大的危險就有權利藐視次要的危險。這些南軍的勇士剛從河水中拖泥帶漿地爬出來,許多人被燒得皮開肉焦,許多人被燒去頭髮和鬍鬚,許多人在和水、火的搏鬥中失去了兵器和馬匹,現在又要跟人數比他們多得不可勝計的北兵接戰。

  他們只存在百分之一的生存機會,但是能夠在地面上與北兵接戰,就是他們的生機來了。現在已經沒有什麼可以阻攔他們成功地登陸的道路,北兵再強也強不過火龍。

  火龍尚且可以制服,又何在乎也是血肉之軀的敵軍!一個強烈的信念支持著他們,他們必須登陸,所有的障礙必須掃除,而且一定可以掃除。這一刻他們的勇氣和神力都陡然增長了幾倍。

  一名空著雙手的親兵,剛剛爬上河灘,就被藏身在斜坡上的北兵當作目標,覷定他用力一槍刺下來。這名親兵猛然把槍桿抓住。斜坡上的北兵生怕自己的武器被奪,本能用力向上一扯,抓住槍桿的親兵順著這一扯之勢,聳身躍上一丈多高的斜坡。

  他的雙足還沒有站穩,就尖聲地喊道:

  「俺第一個登上坡了,兄弟們快跟上來!」

  所有在河灘上接戰,在浮橋上搶渡的士兵們都看見這驚險的一瞥,他們不僅用肉眼,而且也用精神上的視覺看到這驚險的一瞥。這驚險的一瞥,對於當時正在接戰中的南軍,卻是起了極大的鼓舞作用。

  猶如第一個跳下河撲進火海的親兵一樣,雖然他們都不過是個士兵,之前還生活和作戰在萬里之外的濕熱蠻林,或是海洲和山地之間,不一定能夠親自完成任務。

  但他們已經以自己的英勇行為為大家樹立了榜樣,改變了臨戰時戰士們的心理狀態,使一些在事前想像起來似乎不可能的事情變成了可能。

  因此,整個戰局迅速向著一遍倒去。待到獲得援軍的楊可世趕回來,沿著河岸斷後的部隊已經呈現出崩壞不可收拾之勢了。

  第869章 撥亂(四)

  作為畿內望要的鞏縣縣城,雖然城門已經完成了易手,但是城內的戰鬥,卻並未因此結束。

  滿目瘡痍的街道之上。

  少年兵出身的孟林,略帶緊張和坎坷的挺舉著手中的長銃,只覺得手心的汗都要把護木和套筒給泌濕了。畢竟,雖然以輔助役的身份參加過幾次的戰地的輸送,但這還是他第一次上陣殺敵的親歷。

  事實上,這也是他們這批還在軍中見習之期的少年兵,第一次參加的遠征出陣,兼數萬人規模的大場面、大戰陣。

  突然沿街的一面牆倒了下來,塵土飛濺之中若干身影奔越過障礙,對著首當其衝的孟林所在衝殺而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