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等到了正定帝突然暴斃軍中,而西軍殺入關中的大事件,南海聯軍發生了總崩潰之後;那些自願留下來斷後和爭取時間的殿前軍和御龍衛將士,為了阻敵更是點燃了長安城中剩下完好的部分。

  然後在與敵協亡的戰鬥中,用在大火中頹然崩倒崩塌長安城,為正定帝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驟然落幕,劃上了一個最後的壯烈音符。

  因此,相比保存尚且完好的洛都,屢遭兵火的西京長安,才是真正破敗不堪,不但是數百年沿襲增建襲來的諸多宏偉宮室被燒掠一空。

  但是真正給了這座故都最後一擊的,則是那些移防過來的西軍藩鎮。

  他們最後連坍塌的廢墟也沒有被放過,那些稍存行裝的大財和檐瓦,都被發賣出去,就連地面的灰屑積炭,鋪磚和柱孔石盤,都被搬運精光。

  變成駐軍私下補貼的軍費和營壕的一部分。因此,經年累月之下,長安的舊址上已經看不到任何宏偉的殘餘,而只剩下後人憑弔的一段城牆基址而已。

  事實上,公孫勝他就是隨軍前來憑弔的。這裡曾經在來自西北大軍的鐵騎突擊之下,在那些南海聯軍當中,上演了慘烈大潰決的一幕劇變和歷史性的轉折點。

  不知道多少南方和海外健兒,以及不計其數的名門望族,顯赫世家,勛貴諸侯,就此戰死當場而埋骨異鄉,又不知道多少古老尊貴的家門和族系,因此絕嗣和斷代,或是發生了支系轉移。

  這才有了實力大損的元宿五脈之後,新興世臣八葉之家的崛起和發跡。

  作為那些西軍藩鎮們釋放的某種善意,就是允許南朝派出一小隊人馬進入關中,對百餘年前死沒在長安附近的將士故舊,進行憑弔和祭拜。

  這也是某種莫大的榮譽和風險並存的挑戰。用國朝前代某位大人物的評價說。

  這些西軍藩鎮雖然因為地理水土的緣故彪悍依稀,但是因為內部的相互牽扯和紛爭不停,在事實上已經喪失了主動對外征拓和進取的心思,而淪為某種意義上的守戶之犬了。

  只會在看到利益和機會的時候,才主動湊上來站在可能的贏家那一邊,謀取最大的好處和實利。

  因此,西軍藩鎮鬥爭失利之後的通常結局,要麼就是失敗者帶著族人和部眾南下投奔南朝大梁,要麼東進成為被北朝洛都收容的新一批將門家系。

  而幾無四塞之險的關中之地,就成了他們必經路線上的重要跳板和暫時的存身之地了,因此關中地方勢力的更替和流動性,隔三岔五的就會有所變化。

  因此,通常國朝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找到一個比較穩定並且控制力較強的交涉對象。

  比如這一次達成協定的永興軍。

  ……

  居然是我後宅的大園子裡出了變故。

  但我還是不動聲色的繼續與張邦昌的信使交涉下去,用言語擠兌的對方無能無力的,將所有能夠提供的條件,都給逼迫了出來。

  包括可以用當地的糧食和礦石,還有一部分年輕女子,來交換淮東近年生產的兵器甲杖。

  這些年雖然火器生產已經成為淮東軍工的重點,但是在淮東鋼鐵鑄造的發展之下,對於傳統冷兵器的製造產能和工藝,也並沒有因此落下多少,只是大部分提供給那些二三線的地方部隊作為火銃的補充而已。

  雖然大都是一些設計簡單成本低廉的大路貨色。

  看起來哪怕外部環境有所好轉,張邦昌也很是迫切的想要擴充自己的勢力。並且還與張邦昌為首的河北行台達成了某種情報交換協定,對方保證願意利用自己獨有的渠道,替我方刺探和摸底一下,毗鄰的平盧道幾個軍鎮的動態和情勢。

  然後才徐徐然的在親直衛士的簇擁下,獨自先行一步打道回府。

  而鎮撫府所在易本坊已經喧聲一片,被成群結隊背銃跨刀逐門逐戶四下搜查的將士,以及穿梭往來的巡邏馬隊給充斥其間了。

  騎在馬背上行進的過程中,我已經知道一些事情的來龍去脈和審訊俘虜的口供。這次行事的居然東海地界上最好的義從團體之一,也是博羅會秘密扶植的外圍力量一部分。

  利用一個名為奴良組的倭國商社作為掩護,在益都城潛伏和觀察了有一段時間內。

  然後,在這一次乘我全家都出門後,後院裡防備大為減弱的實際,潛入其中試圖營救和帶走某個被我俘獲後調教成寵物和玩具的女人。

  為此,他們還想辦法收買、綁架和頂替了一個,替修建溫室匠人輸送物料的工役小組。

  還用了聲東擊西的策略,在前門丟下幾輛裝滿油脂和破布等可燃物的大車放火,而將大部分防備和注意力吸引過去之後,這才從後院裡裡應外合的動手起來。

  但是他們的企圖在最後一刻卻被阿秋給破壞了。這又是怎麼回事,我不由陷入了深深的困惑當中。

  片刻之後,我就見到了衣裙上滿是斑片血跡的阿秋,就那麼面無表情的抱膝坐在一個月桂樹下。

  直到見到了我現身之後,才像是泛活起來一般的有了生氣和血色,並且露出某種類似寵物一般的期許和憂慮的眼神。

  「為什麼……這麼做……」

  我開聲問道。

  「我不該有幻想的……」

  她就算如蒙大赦一般的,手腳並用的依偎到了我的身邊,用一種帶著隱隱哭腔,顫動而低啞的聲音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