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們沒有急於長驅直入奪回遼城,而是繞過去直接追著我大隊人馬撤走的蹤跡,一路浩浩蕩蕩的殺了過來。

  當然了,他真要奪回遼城的話,就會有一個大大的「驚喜」。

  ……

  與此同時,遼城之下也迎來了浩浩蕩蕩的大隊人馬。

  「終於又回來了」。

  羅湛容嘆息著,驅馬走過洞開的城門,就看到滿是跪倒在門前的留守臣屬和官吏,以及附近沿途被迫出來,趴伏在路邊迎接的百姓人家。

  他們倉皇而卑微的表情,讓羅湛容看起來很是受用的樣子。

  因此,羅湛容約束部屬而在街道上放慢了腳步,比往常多走了好一陣子,才來到了內城的本家,發號施令的藩邸大堂之內。

  一切看起來都還是那麼的順利,沒有戰鬥也沒有反抗,就算是城內剩餘的守軍,也丟了滿地的武器甲械,脫了制式的袍服,而老老實實的呆在營地里等待他的處分。

  除了穿戴整齊在自己的位置上飲藥自殺,為主家而殉的內宰朱彥年外,其他的事情似乎還算圓滿。說實話,他其實並不想逼死對方的,甚至可以條件的優撫和留用之。

  畢竟有這個無比熟悉本家的資深老臣子在,無疑是一面重要的旗幟和潛在的號召,同樣也可以在其他方面省時省心一些。

  只是,當負責接管城中各處要點的最後一批人員,苦著臉回來匯報回來之後……

  空的,所有的倉房和庫藏都是空的,乾乾淨淨的就算是老鼠都藏不住,這個結果讓羅湛容在人前從容咄定的臉色,一下變得煞白起來。

  如此之多的糧草和物資,除了被帶走沿途使用的少部分之外,當然不會憑空不翼而飛的。

  也沒有任何焚毀或是糟蹋掉的跡象,(因為對某人來說,這樣有些過於浪費和缺德絕戶了),足供全城軍民支撐兩三個月的淄糧和物用,就這麼人間蒸發了。

  這讓他不由很有些挫敗和失落感;但是隨後來自城中的一些線索和匯報,卻讓他頓時恍然大悟了。

  這些東西並沒有真正消失掉,甚至還沒有跑出遼城,只是倒了個手而已,從集中管理的臨時官府手中,以組織全城壯丁參加勞役為名,分發四散到數萬戶民家手中去了。

  據說在最後一天,那些剩餘的物資幾乎是放在露天,任人自取而毫無阻攔,因此雖然不乏有人自覺其中或有不妥,但是還是逆不過從眾的隨大流和白占便宜的心態,將儘可能的搬回家去。

  這樣,羅湛基如果想要重獲這些資源,就必須扮演和充當,與當初慷慨放糧的一方,嚴重對立的嚴格而殘酷的反面角色;這對於剛剛掌握本家的他,在權威和信用上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和消弱。

  而在這個大舉徵收的過程當中,肯定不會是心甘情願或是秋毫無犯的,於是這樣也將為他遭致更多的怨恨和仇視……

  更糟糕的是,就像是他想要不顧臉面的重新搜刮回來,也不是一時半會可以完成的事情,這也就為淮鎮裹挾而走的那些軍民百姓,提供了足夠的緩衝和時間。

  但是,他還不得不捏著鼻子接受這個結果,並且如對方所願的去做這些事情;因為,他帶來的這些人馬,同樣需要足夠的錢糧和物資,來作為犒賞和繼續追隨他的動力。

  不然,東山城之變中諸侯聯軍崩解離析局面,又會在他身邊重新上演一次的;經過了兩度挫敗之後,許諾出去許多東西的他,已經沒有太多的條件和籌碼,可以拿出來做長久的誘之以利。

  因此……現在他只希望,自己竭盡所能不惜臉面和手段,才得以派出的追擊部隊,能夠取得像樣的成果和一雪前恥的戰績回來,最好能夠將那個頗為麻煩的遠宗,給一勞永逸的解決掉。

  雖然知道對方並不是什麼善於之輩,但是難得他因為貪心遼城的人口和財貨,露出如此一個破綻和機會來,那就怪不得自己全力以赴了。

  這樣不但可以打破全家上下,對滿萬不可敵的畏之如虎的心思,還至少在短時間內,也不用擔心這個強鄰的後續舉動和威脅了。

  因為博羅會那邊已經自有一番策劃和安排,只要這個淮東領頭的人物不在了,或者最少也是短時之內不能視事的話;那南朝國中自有強力人士會為之呼應,而對淮鎮出現權力架構空虛,採取措施和積極行事;

  這樣,淮東鎮至少在重新理清內部干係之前,就無法繼續插手安東羅藩的事情了。甚至還可能放棄和收縮,他們在遼西取得的底盤和權益,這無疑就是一個極好的前程和預期。

  緊接著,又一個噩耗和打擊落在他的頭上,雖然外郭和內城的公共設施和署衙建築,都大致保全的相當完好;

  但是,相應的各個部門的官吏屬員,卻大都已經不見了蹤影;而且還不是逃回家多了起來而已,而石油確切的消息說,連同他們的家人被淮鎮一起裹挾走了。

  此外,位於本家架閣庫和守藏室內的文牘圖籍,各級歸檔的帳冊表章書薄,還有歷代藩主及其重要家族成員的,各種起居註記等重要的內部資料,居然全都不易而飛了。

  開什麼玩笑,羅氏統治安東數百年,才積累下來的這些資料文書和帳冊,可以說是另一種財富和統治基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旦缺少了這些重要的內容,就算他掌握了遼城,但在短時之內就只能對於地方周邊,兩眼一抹黑而無能為力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