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最後剩下的這兩千常駐之兵,才是他麾下直屬的人馬。再加上他帶來接管當地的這一千五百本家藩兵,構成戍防這處北部重鎮的軍事力量。

  同時也是威懾和監控,新城州附近那些疑似有所勾連的世臣和代官,令他們不敢輕舉妄動,而對本家俯首帖耳的重要威懾和保障措施。

  只是,他檢點到最後,發現其中編伍似乎還有好些缺額,一些原本在舉告和揭發名單上的人物,也並不在營房的序列當中。

  前後加起來,居然也有七八百人之眾,然後在內部的質詢和盤查當中,他得到的回答是:在本家派兵前來接管之前,這些人就已經有所畏言和懼色,紛紛脫營而走相繼做了逃兵云云。

  既然如此的眾口一詞,羅襄賢也是在沒有心思深究下去,只是給本家發了一份通告;然後又以新上任的刺史兼團練使的身份,勒令周邊各城主、鄉社提高警惕,嚴防這些可能帶械的逃兵,擾亂侵暴對方。

  當然了,從某種立場和角度上平心而論,他更希望這些帶械潛逃的,能夠在地方生出點什麼事情來,他這樣才有名正言順的帶兵掃蕩周邊,宣示武力和功勞的機會呢。

  ……

  而在遼城,一切日程還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

  安東大羅氏藩主兼族長,乃是世襲的國候大爵,同階之中的頭等封邑;因此葬儀的規格也相當的高,甚至可以說是極盡繁複之能,光是各式造型的車馬兵衛部曲奴婢的殉俑,就多達六千之數。

  而喪主各種生前使用過的帷幕帳幔、鐘鼎、鼓、几筵、酒壺、銅鑒、戈、劍、羽旄、象牙、皮革,器物和追隨地下的新制明器,更是數以成千上萬計,須得兩三百車才能裝載的了。再加上各家奉獻而來的,用作宰祭的牛馬大畜等犧牲,足足裝滿了廄場中的好幾個圍欄。

  再加上地上的祭廟和陵園,因此,各種事先準備的時間和功夫也見得不少。

  雖然一路過來國人和藩民都已經是面有菜色,但似乎絲毫不能影響遼城方面,在喪禮上奢事大辦的決心與氣魄。

  或者說,他們有意通過保持隆重而繁瑣的喪禮,來在眾多世臣分藩,乃至外在的盟友面前面前,昭示身為本家的權威和等秩森嚴,或者說是積蘊深厚吧。

  在此期間,我也由羅允孝派出的通事和舍人作陪著,與列位在職的當權之輩,各自交遊接引一番。也算給他們混個日後臉熟,體會一番後羅允孝時代的羅藩風格與用事態度。

  由此期間也得到更多的內幕和風聞:

  比如羅允孝回歸本家的第二天開始,就一口收納十幾個妾室;其中最寵信的是一個叫宰奴的新納妾侍,連帶其家人都一夜之間雞犬升天,其兄長從管理藩奴的歸化人頭目,搖身一變成了新授的普寧城主;

  而對一個叫窈娘的女子,格外的言聽計從。而這位窈娘也是如今掌管後宅的女官之首,官拜內造大尚,人稱蘇大尚。

  而通過這個女人的門路,甚至可以重金求取和謀得一些,本家中下層的職位和頭銜;或是在儀制上獲得一些便利和特權,乃至一些遠地的城主什麼的。

  此外,據說這個女人還在幕後隱隱掌握著,將偌大外郭諸多抄沒的產業,重新競價發賣以充公用的便宜之權,因此一時間門下投拜者若市,謂之炙手可熱。

  甚至還有傳聞說,臨近的倉岩州和勿州,有好幾位原本內定被剝奪領有的世臣,也是因為即使走通了她的門路而保住了領下,只受到降階、罰金和加倍貢給的懲罰。

  而對我來說,這個消息中蘊含的信息量,就有些令人意味深長了。

  就在這結交往來,兼帶見證和風聞,各種政治交涉和妥協的日常當中,數天時間就一晃而過,最終到了卜定出殯的吉宜之日。

  只是,站在安舜堡的城頭上,看著從數個城門魚貫而出,又匯集在東面大行拜禮之後,在鼓樂吹打聲中,扶從著調虎紋的柏木梓宮蜿蜒而去的大隊浩蕩人馬;

  我忽然有一種奇怪的預感和錯覺,這似乎就是羅藩最後的輝煌和迴光返照了。也多少讓我有些開了一番眼界。

  作為邊藩諸侯的治喪,雖然比不上傳統帝王的規格,但在相應的程序和禮節上,卻也是不相多讓;大到主持喪儀的相應人選和配陵的儀仗規格,小到行人具體物件的用料,都是事關體面和威信,不容輕疏和紕漏的。

  而從初終-復禮(招魂)→設奠立帷堂→訃告,為位,為銘→弔喪贈禭→沐浴→飯含→襲→設重→小斂→大斂→成服,往往要持續好幾天甚至一旬的功夫。

  整個過程充滿了莊重而典雅的古風,而據說其中許多禮官和細節安排,甚至都是從幾百年上千年傳習下來產物;相比之下,我所出身那些南海島洲上的外藩諸侯們,相應的葬儀和禮俗,就只能用因陋就簡來形容了。

  而這一次又是兩代藩主一起操辦的,因此按照尊長秩序,兩者之間還要拉開間隔,雖然其中大部分都已經在內城完成了;但是剩下扶棺入殮覆土安陵的流程加起來,幾乎沒有十天半個月,是沒法中規中矩的像樣操辦下來的。

  再加上即將進入盛夏之期,因此哪怕是連日陰天之下,期間不乏一些年老體衰的家臣或是族人,在喪禮中體力和精神不支,昏闕和病倒的消息。

  我勉強算得上是遠宗,又是重要的外盟。因此,除了一度應許進入內城,站在一干族親重臣的前排邊緣,代表本宗短暫的弔唁和獻儀之後;就得以免於這些繁瑣的喪禮之勞,只要在駐地做壁上觀,一邊打聽消息就好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