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臣上書言淮東諸弊情,尤得三亢當其首……」

  「三亢者,既冗兵、冗官、冗費之屬……」

  ……

  「首當以冗兵者為最患……」

  「淮東鎮撫以下,多不思保境安民,而以強擄羅括戶口為樂事……」

  「俘獲北境百姓,並招徠流民之屬,皆充入軍中而編為應籍……」

  「或曰建生,或曰勞役、或曰編管、或曰檢疫……或打入罪囚為伍……」

  「個中名目劇煩不一而衷,無不以官軍之名,而極近壓榨勞役之實……」

  「或役使與礦山坑壑,或驅之於鹽澤荒灘……」

  「所取之利皆奉於上……而個中累累死籍不計其數……」

  「而皆假以軍籍虛沒其費……是為其軍額雖眾……」

  「動輒號稱在籍之人十數萬……」

  「然期間浮濫者亦眾之……是為淮東第一冗者,冗兵之患……」

  ……

  「又有冗官之患。」

  「堪堪六州之地,卻有十數倍於此的官屬、職銜,行事奔走其間……」

  「雖別設官校然行斂財之道……強令地方須往修習,居家課以重資……」

  「所出以官人之名,卻驅使於鄉里,行那吏員所持的賤業……」

  「又多有不入流之輩,以重資賄請親近,而謀取出身、名銜、職事以自重……」

  「其中別出正途之選,附名以假寄、權代、暫設者不計其數……堪稱浮濫一時……」

  「視為第二大冗……」

  ……

  「兩冗積年而成第三冗——冗費者。」

  「淮鎮所費,動輒億文計,而屢屢告求與國中……」

  「諸位守臣的居處,卻是甲第連雲而占地宏廣……」

  「皆驅使將士為奴婢僕役……」

  「所缺皆窮括與地方……民不堪驅使……」

  「是以野絕民戶而邑多官籍……」

  當然,在多年之後,某人偶然因故得知了這份奏摺之後,也只能感嘆著,這可真是一個既可笑又美麗的誤會啊。

  第773章 憂亂(八)

  最後,我還是選中了折可適作為錦州通判,權州兵馬都監,也是實質上的軍事主官;姚平仲以盤州判官的身份,為州副都監,已分別對應南北兩個方向的需要。

  然後,下轄七個城所需的官屬,第一批數十名相應的工匠和吏員,都從淮東官辦聯校的世襲名單里,逐一的抽調和劃撥過來,著手開始編戶和土地清丈工作。

  初步統計出來,這兩州地方逃散和隱匿的戶口,還是有不少的;再加上因為飢餓難耐,而從山區里陸續跑出來,而被收容編管的。

  目前已經羅括將近三萬多當地戶口,當然其中青壯不多,大多數依舊是婦孺,至於缺乏勞動能力的老弱,早就差不多死光了。

  因此,近年雖然已經開始搶種補耕,但是本地戶口加上駐軍,還是預計會有幾千石到上萬石糧食的缺口。

  但是因為相對於北面那些,被諸侯聯軍給燒殺擄掠的遼西各州來說,這裡幾乎是一股而下,又被作為抵抗平盧軍的前沿和緩衝,因此,城邑村鎮遭到破壞的少。

  沿海又不乏連片的沃野良田和荒廢時日尚短的水利設施,因此,只要有足夠的勞役和人力,在較短的時間內就能夠重新恢復生產起來。

  這樣待到來年或是後年,沒有明顯旱澇的話,就可以迅速轉虧為盈,為淮東增加大約十幾萬石的額外產出了。

  當然,這兩州的潛力遠不止如此的。畢竟,相比在南北征戰中被打成一片稀爛的淮東周邊各州,這裡可是長期作為穩定的大後方來經營的。

  根據繳獲的田土戶冊,預期仍在逃亡和隱匿當中的戶口,還有大概七八萬口之多,在封鎖了南北走向之後,這都已經是變相爛在鍋里的肉了。

  隨後……正所謂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負責追擊南逃那隻平盧軍殘餘的馬隊,卻是誤打誤撞的有所發現。

  據說是疑似升慶商會的一行人試圖想逃跑,而被外圍的一小隊斥候發現追了上去,然後又在看看逃入醫巫閭山脈之前,被攔截了下來。

  其中男的因為反抗,全部被殺光,而只有三名女性被額外留了下來。

  然後,我終於如願所償的得到了想要的消息。然而,這還是並沒有事嗎卵用,裡面根本沒有李十娘的身影。

  在遼西城被合圍之後,就已經在城中消失了。

  而按照他們原本的計劃,只要暫避過這個風頭,在諸侯聯軍乃至羅氏本家當中,自有人在接應他們的。

  只是沒想到因為我的緣故,而被窮追不捨。

  ……

  而在班師大軍途經的東山城中,因為初夏時節,突然而至的第一場大雨,而不得不在此拖延了上路的行程。

  再加上按照計劃後續趕來的藩家們,於是變得有些狹促的東山城中,開始充斥著形形色色無所事事,而到處尋釁滋事的身影。

  「又來了,這些外藩還真是,一刻都不得消停啊。」

  望著街道上匆匆奔走而去的大隊身影,新任未久的東山城主羅倉年,很有些不屑的道。

  「那我們又該怎麼辦呢……」

  一名穿著皮甲的手下小心詢問道。

  「當然是按部就班善後了……」

  「我們只要確保這些外藩,在本家的地盤上安分一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