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時候,一名手下走到了他的身邊,用眼神微微示意了下,表示內室一切事情都已經處理妥當了。

  而在城中的另一處羅氏家族成員的豪宅當中,那個代表也在向某人匯報這此見面的種種。

  當然,如果有心人仔細留意的話,就會發現接受這個報告的人,也曾經出現在淮東軍臨時駐留的安順堡內。

  走到這一步對於他們這些,習慣了躲在幕後影響和掌控一切的人來說,也是相當無奈的事情。

  會裡的那些決策者們,原本還是打算推舉羅肅先來出面,對尚且根基不穩的新藩主進行間接的攤牌,以獲得某種妥協和交換的餘地的。至少暫時接受和默認某種現狀也好。

  但是,羅湛基居然想推動與薛氏的和解,並且全力解決北面的問題,這就有些不妙了。一個由羅氏一家獨大,乃至一手遮天的安東道,顯然並不符合博羅會的利益。

  要知道那些為博羅會創造了無數財富和價值的權益,可都是在兩大勢力長期對抗拉鋸之下,才陸陸續續的被組織拿到手的。

  而除了薛羅兩家之外,境內那些四分五裂各自為戰的大小諸侯們,顯然也更有利於博羅會所擅的長期經營和滲透。

  這才決定不惜一切代價,推動了薛氏那邊的經營和聯動,來全力破壞此事。

  但是羅湛基前去顯州迎親,卻能夠在東山城裡大難不死,已經足夠讓人意外了;然而這位藩主又表現出了執拗的令一面,居然一力堅持順勢引兵出征;在薛氏和平盧聯軍面前先敗後勝,又堅持追加援兵繼續戰鬥下去;

  當他最終擊敗了對抗了十數代的宿敵薛氏之後,也就徹底打爛了組織內的全盤策劃了。

  畢竟,相比勸誘一個新上任未久,而尚未掌握家族全部核心秘密的藩主,而有所妥協而言;

  挾以擊破了羅氏的世代仇敵的功勞和名望,而在士氣高漲人心歸附情況下,由諸侯聯合大軍簇擁下,得勝歸來的羅氏藩主,已經不是他們可以輕易動搖和影響的了。

  而且這位新藩主積極尋找外援,而堅決拉入新崛起的淮東鎮,努力消除組織在羅藩內部影響的態度,也是很讓人擔憂的。

  不然他們又是何苦在自己內部尚且沒能達成一致,是否和別人聯手而針對淮東鎮的情況下,就匆忙發動了羅藩這裡的布置和內線。

  關鍵還是南方那裡,還有同樣對淮東鎮怨望不已的相應權勢背景和勢力,以財力和其他資源做出了保證和背書,來進一步推動這件事情。

  只是做完了這樁事之後,博羅會這個名面上使用多年的字號,也就到了該放棄的時候了。

  不過,一貫以來根基都在海外的組織,也能夠以另一種名義,堂堂正正的獲得一大片,陸上的立足之地了吧。

  其中的得失孰過,還真是讓人不好評判了。

  第768章 憂亂(三)

  遼西,鎮北邑。

  火長賀維亞有些為難的看著面前的訪客,這還是他第一次接到來自家鄉的消息,不免有些手足無措的。

  他乃是一名安東出身的淮東軍士,來自一個典型的北地藩民家庭。

  按照傳統的說法,藩國之干城,一曰世臣、二曰家將部曲、三曰國人和領民;他剛好在最後一個序列當中,至於土族、歸化人和藩奴,那個能算在正常人的序列中麼。

  相比羅氏和薛氏在安東道南部所占據的,據說最是富庶也最是開化的精華地區,處於東北一隅的大多數諸侯開拓和立家的歷史,最短也才不過兩三百年而已呢。

  這些地方偏辟且苦寒難耐,土地的產出和收穫種類,也相當的有限。因此,在這些地方世系經營下來的藩家,可以說從上到下以窮苦而彪悍著稱。

  多數情況下只能靠,比如靠山內的皮毛、藥材等特產,以及一些諸如玉石、寶石、沙金等比較稀罕的礦藏,作為日常的重要進項。

  因此,這些北地諸侯從經濟命脈上長期變相受制於,以羅氏、薛氏為首的南方那些富饒溫暖地區的諸侯們。

  因為,有能力大規模往來的商隊,以及相應的議價權,都始終掌握在他們的手中。而藩內所需的鐵器,食鹽等生活日用物資,也是需要南方海路的轉手和輸入的。

  北地諸侯雖然有沿海的,但除了近海漁業捕撈的需要之外,卻沒有相應造船和航行的能力。故而長期下來長期下來也習慣了這種,用藩內的特產貢賦和人役,換取相應資源輸入的附庸角色。

  而他老家所在魚山藩,在北地中小諸侯情況略好一些。因為,藩內主要的居城和人口聚居區,正好位於數條大河匯聚的出海口附近。

  因此,顧名思義,當地最多的特產就是魚,每年意見外洄游的本能,而送上門去的大魚,建制可以用堆積如山來形容。

  因此,這個藩地光靠賣魚乾和其他製品,就在別人眼中的不毛和荒野之中,發展處五城十二鎮的格局來。而藩民在魚汛的季節,至少不缺乏大量新鮮魚肉的來源。

  但同樣的藩民家庭里孩子也生的多,再加上藩內徵收的比例也高,同時勞役的頗為頻繁。因此,雖然一年裡有好幾個月吃肉的日子,但是其他時候卻還是過的緊巴巴的。

  甚至,還需要去打獵來作為補充,畢竟北地格外漫長的冬天,不可能全靠魚乾來熬過去的。而且做魚乾所需的大量鹽,也需要花大代價從藩里換取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