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作為打了十幾代人的世仇土地上,哪怕是最普通的百姓當中,薛氏有所各種關係和淵源的人家,不知道有多少凡幾。正好又給了羅藩為首的諸侯聯軍,針對性掠奪發泄的理由和口實,正所謂是有壓迫就會有反抗。

  這樣很長一段時間內,還將有一個源源不斷的穩定人口來源。至少在我淮東現有的政權架構和人口基數下,完全可以容納和消化的了。而且還有了一套運作成熟的體系和制度。

  當然了,核心還是最初的男女分營那套東西,男人送進勞役營遍管起來開山挖礦修路造橋墾田,女人也集中起來在各級加工工坊里勞作;孩童送進童子營里洗腦和管教。

  只有經過若干年的考驗和磨練,表現賣力或是出色,或是成為安分守己的代表,才會被考慮放鬆監管力度。然後有家庭的人可以與家人重新團聚,然後在原地落戶,沒有家庭的人,也會儘量安排配對,而逐步安定下來。

  對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說,主家被滅的仇恨什麼的,難道還大得過生存的需要?在大集體的強制步調一致的影響和磨滅下,只怕數年之後也只剩下些許懷念和感嘆了。

  這可以說是某種原始版本的法西斯主義組織,也可以說是蘇聯早期創造了無數工程奇蹟的,勞動懲戒營的雛形。

  我迫不及待的想回去安慰一下有些失落的三枚,兼做某種慶祝活動。

  畢竟,今天雖然意外和變數頗多,但最終還是成為了遼西薛氏,正式退出歷史舞台而從安東諸侯中除名的重大日子。

  這時候,一名羅藩的家臣追了過來,對我低語了幾聲。

  「哦,已經集中起來了……」

  「就等我去辨識了?……」

  第763章 徒變(八)

  我大失所望的從後宅臨時的監管地里走了出來。

  裡面足足有數百號女子,都是諸侯聯軍在城破的時候,找到並送過來的,雖然其中不乏頗有姿色的存在,但是一一看下來,卻始終沒有我想要找的人。

  疑似李十娘一行人的音訊,似乎再次從這座城中給神隱了。就連當初前來交涉的薛鼎封,毫也不知情。

  但為了掩人耳目兼帶踐諾,我還是得捏著鼻子,將其中挑出來姿色尚可的幾十個人,給有償的接收了下來。

  算了,我還是回去找我的貼身女僕三枚,尋找某種安撫和籍慰好了。

  我搶先一步派去起獲薛氏的幾個密藏處的人,除了那支船隊所處稍遠之外,也都已經有消息反饋回來。

  比如在屬於薛氏的一處內河港口中,居然找到了堆積如山的積年大木和板料,都是造大船所需的上好良材。其他的桐油、生漆之類的東西更是不計其數。

  而作為薛氏後備的秘密倉儲之一,裡面屯積了大量的乾糧、油脂、草料和兵器,原本是打算在薛氏遇到危機的時候,將附近的藩民百姓,給武裝起來繼續抵抗的用途。

  而在一處廢棄的礦山里,居然還有十幾車隱匿起來的金銀粗錠,幾千斤還沒琢磨的玉石原礦和一大袋紅綠寶石坯子。

  但是,現在卻全部便宜了我的人馬。

  主動陪同和配合我的,卻是羅湛基的養子,安東守捉軍右廂副都監,兼效勝營統將羅允孝。他也是新宣布的開義城留守,遼西左長史,僅次於羅湛基自己兼任的遼西郡太守。

  因此以安東守捉軍最精銳的內四營之一的效勝營為主,加上若干歸到他麾下的藩兵和府軍,再加上新募的壯丁構成了遼西郡軍。

  因此,日後還少不得慢慢打交道的機會了。

  而望著遠去的一行身影,羅允孝卻是微微嘆了一口氣。這可是遼西長史啊,藩主治下的頭號守臣啊。

  但這事情卻沒有想的那麼簡單,雖然只是羅藩內定的自留地上一個任命而,背後還涉及到羅藩為首的諸侯聯軍的博弈和妥協。

  因為,單是從他的養父,藩主羅湛基的角度出發,就是想在事情和形勢還在羅氏主導的情況下,以戰後的紅利和戰果瓜分為誘餌,乘機整合和聚攏羅氏為首的,整個遼東聯合乃至南安東部諸侯聯盟的武裝力量,兼帶變相消弱那些諸侯的現有勢力。

  比如,為了新奪取的遼西之地的長治久安,他有足夠的理由要求各家諸侯,在分享利益的同時,也要按照各自出兵的規模,承當相應的駐防的義務;

  而在此期間,羅藩將承當一應的錢糧支給,而各家只要用相應的資源,來償付和分攤相應的維持所費就可以了。

  然後,以遼西郡為首的留守政權,可以籍此加強防務為名,重新整編和分配留守的兵力,而逐步消除來自各家的影響和遙控。

  進而統一分配各家所出的資源和貢賦,而將這種臨時的權益事態,變成一種既成的常態,這樣就至少等於是讓羅藩,變相掌握了這個諸侯聯盟之中,一半以上可以機動的兵力。

  然後,再通過本家方面的慢慢經營和滲透,將這些遼西的駐留軍馬,全部變成直接受命於羅藩的外圍勢力。

  而羅允孝這個位置,顯然是某種投石問路的試水,而別人看來使無比羨慕的勾當,必要時候也可以拿出來平息眾議的替罪羊。

  而且他還自有自家事的煩擾;他原本是羅氏撿來的孤兒,而當年的羅湛基也是一個負責內政方面的下卿。

  因此,區區一個在延邊駐屯的藩兵中,當任屯守校尉的養子,根本無關大局,也沒有一人太多人關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