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此,由此淮東治下防務分布,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兩淮置制使名下轄有的三軍一守捉,為日常軍事管領單位,而在前沿和二線的野戰部隊,則以一到六字號的各旅兵馬使為主的具體指揮序列。

  因為時有獨力越境追擊或是主動出擊的需要,除了本部直率的三到四營之外,還會搭配以若干的防戍營和其他輔助役,大致保持在五六千人比同一個小軍序的狀態。

  如今一旅已經移駐到了遼東半島的積利州,還有一旅大部則在遼西的我麾下直接聽令。剩下四旅其中三隻依舊坐鎮西北和西面、西南,一旅坐鎮沂州後方作為預備隊。

  此外,後方各州的守備力量,則以不滿編的四個州兵馬使和兩個州團練使,加上各地的防戍營、守備團為主。

  如今駐留在遼西我麾下的本部,也剛完成一批的人員輪換和修整;並有所加強了重火器,以提高戰線的防禦能力。

  同時,海上從新羅藩全羅道的飛地,送過來一批騾馬和其他物用,如今受到制約的,反而是淮東軍士方面掌握的海上運力了。

  既要同時要保障遼東方面和遼西兩條線的均是需要,還要維持與新羅藩當地的日常往來;光靠草創未久的板橋和萊州南北兩隻水師,就有些勉強了。

  短期還可以從聯合船團那邊,臨時抽調徵用一些作為補充,但是長期就有些不敷使用,還影響了南北間大三角海貿的正常運營收入了。

  這也是淮東所不得不面對的短板,因為過多的資源都集中在了內陸拓殖和建設上。因此,目前沿海水師的力量,則主要還是靠當初扣下的那批水師船隻,再加上一些武裝商船和客舶來補充。

  從整體噸位和數量上來說,也就是南朝大梁的地方緝私船隊的規模。短期爆發出來的投放力量固然不小,但是長期維持下去就有些拙計了。

  另一方面,則有一個勉強上是好消息的發現,就是私下無形壯大的軍火貿易。

  根據南邊渠道獲得消息,似乎是因為本鎮的帶動之下,現在南朝前沿各軍也時興起,爭相配備和使用火器和配備相應的火銃為時髦。

  除了那些在淮東有渠道和來源,可以私下花錢獲得每年上萬件簡化版和數量不等汰換產品配額的部分軍序之外;據說就算在江南各道的駐軍,以及江寧的殿前軍、拱衛軍、防軍,甚至是東南的水師和海兵隊,也想方設法配備了一些銃器。

  這也算是北伐之後,淮東軍的某種流毒和遺殤了。

  雖然國造的火銃依舊笨重厚實坑爹的很,但是架不住各地人們多多少少追趕時尚的熱情,並且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魔改;

  比如裝上兩腳架或是撐杆;將數隻十數隻火銃並在一起使用;在火銃上裝上可以砍劈的刀劍和槍頭;把銃管裝到長杆上發射;

  然後,當作火力更持久威力更大的弓箭,與弓弩手混編在一起,作為接戰前的遠程壓制和掩護,則是最常見的手段和方式。

  雖然機動力和便攜性各種慘不忍睹,但是用來守硬寨打呆戰,還是比需要費力拉弦的弓箭,體現出某種便利性和更加持久的優勢。

  因此,更多是充當作為預備隊或是在親兵隊裡配備一些。連帶原本南朝軍序中地位低下的銃手,也算是揚眉吐氣而地位大為改善了。

  當然了,就算有相對穩定的供應,但是受限與品管和材料的縮水,以及使用方對於日常武器保養和使用的認識不足,損耗率一直也是居高不下。

  因此,開春之後很快就有新的訂單,隨著各自的信使已經出現在了益都的鎮撫府里。

  就算一隻售價才一二十緡之間,許多家的訂單加在一起,也有大幾十萬緡的單子了。再加上配件和子藥等零敲碎打的玩意兒,可謂是細水慢流的生意。

  現在,顯然又增加了一個新的大客戶——安東大羅氏的需要,頭批一萬隻三眼銃、兩千五百隻喇叭銃,五千隻粗口短銃,五百隻老式長銃的貨款,已經用各種安東的物產作價交付了一半。

  「稟告鎮帥……北邊來人了……」

  突然,外面傳來的通報聲,打斷了我的思緒,我這才戀戀不捨的將手從滿臉緋紅的三枚懷裡縮回來。

  不纏裹胸的日常感覺真好。平時藏在兜甲下毫不起眼,但是伸進去溫暖沉甸甸的一大坨,怎麼把玩都不會覺得厭煩的。

  片刻之後。

  「什麼,需要我北上助戰……」

  我驚訝的看著面前從北面秘密趕來的信使。

  他叫羅允孝,算是藩主羅湛基的養子,也是安東守捉軍右廂副都監,兼效勝營統將。羅湛基居然把這麼一位親信派出來了。

  當然了,出於鍛鍊從那某隊伍的需要我之前就已經做過類似的預案和推演。只是在對方順風順水的情況下自告奮勇的去搶風頭,又怎麼比得上別人走投無路之下的極力相求呢。

  另外,關於李十娘可能在開義城裡的消息,也讓我有些心煩意亂的。

  「叫拓俊京過來說話……」

  作為這隻協從人馬的實質主官,南路監押官羅思瑾的兩位副手之一,左廂都尉拓俊京,算是我拉攏和培養的對象之一。

  他原本只是北面蓋牟鎮六軍府之一懷榮府的一名俾將,當地土族的歸化人出身。

  但在東山城夜戰之中,他這一府沖了十幾次之後,就剩下他的級別最高,雖然渾身浴血傷痕累累卻是沒什麼大礙,因此被臨時提拔起來,充作了突入城主府的先頭領兵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