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為這裡遠離道路,而土地貧瘠,附近也沒有其餘的出產。因此在,淮東採取集中人口編管的政策之後,這就更沒有機會恢復起來,而繼續保持著荒廢的狀態。

  這也成了他這些漏網之魚,得以苟延殘喘的臨時藏身之所。

  肩膀的傷創,讓他賴以成名的弓射技藝,變成了某種擺設。

  他的祖上輞川花氏,本來是浪跡長安市井的小姓門戶,不過在開元年間總算時來運轉,出了一位遮奢人物。

  乃是梁公五長史之一崔光遠門下,號稱京畿五虎之一花敬定,以捕盜捉亡的不良帥身份,追隨了當時還是人稱「蒲咢京兆」的崔光遠,然後再龍武一系裡乘勢而起,最終一度官至左神策都虞侯,右衛大將軍,權知劍南留後。

  一代文豪大家杜子美(杜甫),也曾專門為其做過《贈花卿》的詩句,正所謂: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此後世代流傳下來的花氏,也算在大唐軍中是個源遠流長的將門世族,而可見當時的奢華炫赫了。

  只是在乙未之亂中,作為龍武系留下的外臣淵源和黨羽之一,花氏一族也難以獨善其身。因為以內班身份掌握宮闈門禁,而為當時的瘋帝一黨所忌,幾乎在發動宮變的第一時間,就和其他被重點清除對象一起滿門屠滅。

  最後,只有一個遠出北庭為使臣的旁支花用吉僅以身免,成為了花榮這一脈的先祖,而在承光再起的新朝中,追恩承襲了爵位和舊勛。

  當然了,因為缺乏底蘊和人脈的緣故,這些勛位和爵級也沒能保留傳續下來,到了花榮這一代,也只剩下一個射生將的號名銜,然後以善射的絕技效力於卞軍之中,做了卞軍十一鎮的白河鎮鎮將。

  雖然說一度在南北征戰中,轉戰敵後截糧斷道而大放異彩,得到了奮威將軍的頭銜,但他所屬的軍序,還是正面決戰當中,遭到了慘敗和覆滅的命運。

  只有他這些游散在外的殘餘力量,被重新收並起來,去支援岌岌可危的南線,然後就在半途當中,就聽到大谷關陷沒的消息,這支倉促湊起來的援軍頓然驚嘩,未遇敵而自先大潰而走。

  花榮被過卸載亂兵力,一路狂奔鼠突的逃回到洛都城下之後,又被重新收編去守城,經歷了慘烈的洛都攻防之後,他們還是迎來了,那些南軍從南北兩面破城而入的結局。

  如同噩夢一般的慘烈巷戰與逐段城頭的往復爭奪,幾乎流盡了這些北國健兒的血淚,然後大元帥府決定在城中放火,而退往諸內城繼續戰鬥。於是,和那些失去聯繫的殘餘部伍一樣,包括的花榮在內好容易倖存下一小股人馬,及其所在的城角位置,因為大火胡包圍和困阻,無意間成了被敵我皆遺忘的角落。

  依靠城牆內貯藏的食水,他們一直堅持到了敵人遭到慘痛失敗的那一天,也親眼看著那些狂潮一般的胡馬兒,是如何肆虐於野的。然後,這隻小小的孤旅也重新回到了國朝的序列之中,但卻已經是物是人非。

  然後,又發生了許多事情之後,有些心灰意懶的花榮,才得以出現在這隻刺殺敵酋的序列當中。

  按照國朝方面鼓勵他們的說辭,這盤踞淮東的一隅之敵,幾乎全部維繫在某人一身之上,一旦有變就是內部崩解離析的開端,則國朝乘勢削弱此大患亦。

  費勁了千辛萬苦,混在那些胡馬兒當中,一鼓作氣沖入了兗州的境內,又躲藏和蟄伏了些時日,好容易取得了地方上潛伏的聯繫和協助,才有了後來發生的事情。

  雖然,順勢而下很快就中途棄船登岸,但還是不可避免的撞上,附近莊上的巡護隊。

  他們都是百戰無悔的老兵,並且在擔下這個狙殺敵酋的任務之後,就已經有了必死的決意和心理準備。

  因此,對他們來說事敗不成,在逃亡的路程中,殺人滅口是很容易的事情,擊潰這些裝備訓練,都乏善可陳的巡護隊,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

  但是他們顯然低估了淮東治下,軍管體制內的動員效率和響應速度,只是開了個頭之後,光是面對面對聞訊前赴後繼趕過來的各種地方巡護和團練武裝,就讓他們實在有些殺不勝殺而疲於應付。

  而一些來自大屯莊和聚居區的巡護隊,甚至有足夠數量的弓弩,於是他們的傷亡,在這些平日裡不屑一顧的炮灰面前,第一次產生了。

  然後小股的馬隊,也出現在了往來道路的巡邏,和圍堵追擊的序列之中。他們也益都試圖奪取坐騎,製造更多聲東擊西的混亂,來牽制和阻撓對方。

  但是他們也就這點人,所能做的事情也就到這個程度而已。

  但一旦受傷落後,往往就是活活被那些仗著人數壯膽,而洶洶而至的屯戶編口,揮舞著鋤頭、耙子、草叉給活生生的分屍,或是打砸成肉醬的下場。

  如今逃出來的一船十幾號人,能夠跟在花榮身邊的,也不過剩下四個,而且還是人人帶傷的,飢餓疲憊兼帶有之的局面。

  至於他們逃亡預先安排的數條路線和應對計劃,只能說理想是好的,計劃是周密的,但是現實是殘酷的,在慌不擇路的逃亡當中,早已經被跑到了九霄雲外。

  而花榮所受的銃傷更是麻煩,被打了個對穿的肩臂,雖然沒有傷到骨頭,卻在不停的滲血。如果不能善作處理的,只怕整條膀子都要廢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