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後又放下手中吃了大半的蒸餅,取過水壺,泡了一碗熱乎乎滾燙燙的炒麵湯水,咕嚕嚕的灌下肚子去,別提有多麼消受了。

  這才是人過的日子啊。一日三餐足飽,在勤務的閒暇,自己還可以整點吃食。相比之下,以前四處顛沛流離的自己,過的簡直就與牲口無二。

  只是他偶然還會想起,當初在將臣頭領的手下,偶然從流民招到的那個年輕人。卻是很有些世事非常的唏噓和感嘆,如今形同天壤之別的身份懸殊與人世際遇。

  突然一個聲音喊道。

  「都頭,上面發現有流民過來了……」

  隨後,鄧坊有些疑惑的站在哨位上,看著出現在遠方灰壓壓的逃難人群,不由心中犯了嘀咕。

  「現在還有人逃難過來麼……」

  隨即他覺得有些不對勁,最近一批跑過來的也是七八天前了,而且大多數個個都是餓的腳步虛浮,仿佛風一吹就能倒斃的。

  又哪有這些人這麼穩健賣力啊。

  「來人……」

  鄧坊斷然決定道。

  「給我朝他們發一炮試試……」

  當然,以找他的私心來說,他們這處城壘配了五門小炮,卻是一次都還沒有正式發過利市呢。

  隨著震耳的轟鳴響起,那些對於城上喊話熟視無睹,還在加急腳步向前奔走的人群,也頓時像是受驚的林子一般,頓時炸開了窩。

  有的人頓時拼命撒腿向著左右四散奔逃,還有人慌不折路的繼續蒙頭向前跑,有人卻停下腳步茫然無措的原地顧盼;

  頓時將那些夾雜在其中有些氣急敗壞的可疑身影,給當場暴露出來了,衣衫襤褸灰頭土臉的,他們手中卻閃耀著兵刃的反光,或是提舉著疑似弓箭的事物。

  但見到這一幕的鄧坊,卻是微微鬆了口氣,是敵人就好。

  這座依湖畔而建的城壘,雖然不算大,日常也只駐有兩個團正輔兵員,但是無論是糧秣器械,還是火藥鉛子,都事先儲集了許多。

  就算陸陸續續收攏了,附近退回來的斥候、游哨人馬,也足夠支持上大半個冬天的。

  天色發暗之後,看著星星點點的火光殘餘,以及橫七豎八堆疊在城壘下的屍骸。

  「這些胡馬兒是瘋了麼……」

  身上血跡斑斑的鄧坊,有些驚訝的吐了口氣。

  「就這麼急著趕來送死麼……」

  「他們可不瘋,只是走投無路,要開始玩命了而已……」

  一個聲音接口道,卻是帶隊前來支援的,獵騎第三營正將羅克敵。

  「這些還只是先頭而已……」

  「接來下,只怕會有一番苦戰了……」

  ……

  隨著冬日的臨近,淮河泛濫曠日持久的大潮汛,也終於退潮的渾濁大水而結束,逐漸的露出下面被浸泡沖刷的,滿目瘡痍的土地和各種不堪入目的廢墟殘垣。

  據說被衝擊到淮河出海口附近淺灘上,各種人和動物的屍骸垃圾,像是連片泛白的死魚一般,密密麻麻的糾結集聚成多個,大片大片的臨時浮島。

  以上種種其狀可怖,腐朽不堪的惡臭熏天而那在寒冷的天氣下,也是數里可聞,而令附近的行經的人船皆要遠遠迴避。

  但沿淮大水退去之後,留在泥濘不堪洪泛濫里的問題和後遺症遠不止這些。

  完全崩壞的道路、水利設施,良田沃野和幾成鬼墟的那些城邑村鎮,倒還在其次,更關鍵的是天災之後難以迴避的人禍。

  完全可以預期到,經過了寒冷冬天的潛伏期後,來年泛濫區內即將爆發的大規模瘟疫和饑荒,如果沒有足夠強大外力介入的話,這種情況甚至可能出現往復而持續上好幾年。

  而根據參謀團推演作業,所提供的數據來預判,眼下正在江南諸道四下撲火的江寧行在,也不太可能有餘力出手,額外解決淮泛區的問題。

  這樣也意味著聚集在淮南的官軍,也不會有多少意願和動力,成建制的主動進入和試圖穿越,這些疾病與饑荒橫行的疫區的。

  而只能通過海路繼續保持小規模的人員交流和接觸而已。

  唯一能夠算的上是不幸中萬幸的好消息是,那些依舊留在淮南道境內的大小數十部藩軍胡馬,也因此在洪水、飢餓與疫情的多重折磨削弱下飽受重創。

  據說許多地方依舊出現了,整座村邑市鎮人相食的慘劇,就算有什麼倖存下來的,只怕再也無力回天了。

  這片淮河下游,夾心餅乾一般的不規則條狀地帶內,再沒有像樣的力量,能夠組織和妨礙淮南與淮北之間的合流與交通往來。

  這樣淮南方面的軍事壓力,也等於是變相的減輕了許多,而能夠抽出手來進行休整和輪替,或是支援其他方向的戰線。

  如今江寧方面直接掌握的主要戰力,分作三大地域集群:

  既由東南招討行司總管寧沖玄領下,抽調江南地方二線軍隊和收攏整頓前線潰軍,組成的淮南集群,大致有六七個殘缺的軍序。

  具體戰兵規模估計在五、六萬之間。這次淮河大水退去後,估計能夠剩下一半以上的兵力。

  然後是負責輪流拱衛,屏護江寧的御營諸軍和拱衛軍、殿前軍、神機軍各一部,這一部分人馬數量最少,大約有三四萬兵員。

  但裝備訓練上最為精銳,而且不乏北伐倖存的老兵,也是監國內定的基本盤和機動力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