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此外,還有十幾個附屬作坊和工場,因為物料斷絕和水力不足而就此停工……」

  我有些煩惱和困擾的擺擺頭。

  風災帶來的損害還在其次,更關鍵是作為後方糧台和資源輸出地,因此在今後數年間可能造成的減產和災荒,對於淮東所帶來長遠影響。

  通過海路渠道輸入,三分之一的肉食和五分之一的穀物,一半以上的牲畜飼料,還有大量的乾鮮果蔬製品,相應的罐頭產業原料,部分工場所需的精鑄銅鐵,都是來自於夷州的。

  相對於那些夷州的分藩來說,高漲的價格和供貨的短缺,都是明顯可以預期的事情。

  此外,作為正常大三角貿易線的重要一環,以及海陸奢侈品走私的中轉地,夷州本地市場的消費力和分銷渠道,也占據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真是牽一髮而聯動無數干係啊。

  可是作為傳統農耕經濟為主的基本社會體制下,抵禦意外風險能力就是這麼脆弱。

  如何抓住機會儘可能的減損,和另外開闢新的渠道和財源,來補足這方面的缺損和連帶影響。

  比如,以犧牲一些不那麼緊迫的支線項目和既定進程,同時減少地方休養生息的預期規劃,以集中資源和壓榨出更多的人力來,加緊挖掘淮東本地的替代性產能和規模。

  好在其中相當部分,都還沒來得及施行。

  這樣就避免了某種出爾反爾的風評和口碑,雖然說作為亂世的藩鎮之屬,一邊窮奢極欲,一邊拼命壓榨治下的百姓才是一種常態。

  但對於我治下的淮東來說,卻不能這麼做,在把人家做牛做馬來壓榨剩餘價值的同時,至少也要給人一點盼頭和指望,並在統治秩序中維持最基本的公信力保障。

  比如先軍保障不動搖的前提下,展開一輪宣傳活動,象徵性的給捐出自己的俸祿,號召大家縮衣節食共渡難關云云。

  而且千萬不要小看這點信譽和口碑的作用,雖然減少了日常的配給,又相應追加了冬季勞役的份額。

  但在境外逃亡而來的流民,各種口口相傳的殘酷遭遇對照之下,民間預期的反彈和失望,應該不會擴散多大。

  還有向河北方面,要求提高地下互易的種類和數量,增加收益來源。

  但是相應的人口交換也不能停止,最多只是降低水準而已。畢竟……在現有的經濟體制下,積累了足夠人口的後發優勢,實在太明顯了。

  我也要重新調整海外的部署,還要與遠在廣府謎樣生物所領導的本家進行反覆溝通。

  以協調下一步步驟和方針。

  最糟糕的是隨著冬天的逼近,正常海路往來的汛期和浪潮,已經隨著逐漸凋零和絕跡的商業活動,基本結束了。

  只能用專門傳訊的快船,在冬季並不順風的海汛下,冒險往來傳遞消息和完成少量的物品寄遞。

  這樣消息傳播的效率和延遲的不確定性,可想而知了。

  而對於謎樣生物來說,還涉及到夷州第一大藩宇文家的立場和態度。

  宇文藩現任的家主宇文若塵,已經是沉疴在身而難以長期視事,因此一眾以及成年的子女早就很有些不安分,而相互明爭暗鬥起來。

  他們對於家主格外寵愛么女宇文蘿蘿,早早指給了作為陪嫁的地盤和物業,又被私下安排到廣府繼承爵位和當地的事業,也是早已經頗為不滿和怨聲載道。

  因此,沒少想著法子排擠和算計,只是因為與廣府隔得太遠而鞭長莫及,好容易籍著澄海公世子的行事,乘機出頭一回,卻又被絕地大反轉的事實,給打臉打的啪啪響。

  幾個有所涉及的當事人,更是成為惱羞成怒的澄海公,嚴厲訓責和發落的對象。進而被其他人乘機排擠出了繼承家業的競爭序列。

  再加上,隨著淮東崛起並在經濟和駐軍等方面,直接或事間接的有所介入夷州之後,宇文一族裡也很快認清了現實;

  至少再沒有人敢私下非議他,諸如「吃裡爬外的賠錢貨」「看見男人就倒貼來不及的浪蹄子」之類,而是變成「十一娘真是眼光獨具」「阿蘿慧眼識英豪」的明面恭維云云,不過,就算很早就籍著雞籠山之地,開始在夷州北部布局,並且數次南下路過,我倒是從來沒有去過一次夷州的宇文藩。

  因為某種心虛和逃避,在把人家心愛的女兒留在家裡行事主母的職權,卻沒有給任何名分,也沒有經過任何行聘之禮,就造成某種形同私奔野合的既成事實,讓我實在沒臉上門叨擾一二。

  我腦中一時間就迅速閃過如此種種的可能性、對策和備選方案。

  第618章 悵懷(十三)

  「真是越來越冷了……」

  陳淵呵著手跺著腳,有些身體沉重的緩緩走向飯堂。

  因為鎮帥大人以身作則,號召大家縮衣節食共渡難關,因此他們這些將官,雖然不在其中,卻也要主動做出相應的響應和表示。

  因此,他私下在相應產業經營的資金籌措上,再次遇到了困難。

  而他就像是夾在風箱裡的老鼠,官學和地方上疲於往來的兩頭跑,也未能解決多少進度問題,反倒好幾次在課堂上打起瞌睡來,這不由讓他在嘴上急出些燎泡來。

  地方已經物色好了,基本的位置和陳設的擔保安排好了,無論是地方上的供銷社還是軍中合作社都聯繫好,願意先行賒給一批貨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