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胡靜水聽完,也沒有多說什麼,當即就拍板要下了大件三千,小件一萬的配額。也沒有去討價還價,或是刻意打聽什麼。

  像他這種做灰色生意的人,想要求財的話,最重要的就是口風緊,儘量不多節外生枝,也不多去關注無關的東西。

  而企圖討價還價多沾點便宜,或是試圖賄買相關人等,打探內幕儘量壓價的手段,在這裡很容就惹上一身騷而弄得血本無歸。

  至少淮東方面,對此拿捏的頗為嚴厲和謹慎的。不過,對於這些刑白的來歷,胡靜水多少也有心中有數。

  因為,在與河北的人口交易中,夾雜了數百號出自河北刑州產地,碩果僅存的陶匠、瓷戶。再加上淮北、河南當地的流民中,那些陶工、制瓷行當的相關人員,也足以形成一個相應的官辦產業。

  為了他們的生計和日後待遇,可謂是絞盡腦汁的幾項成果之一,就是鼓搗出這種算是山寨版的仿刑白窯的東西來。因為有真正官窯出身的老人,因此甚至連相應的銘記都做的纖毫不差。

  因為,淄州這裡盛產可以用來制瓷的細末高嶺土。從理論上說,天然的高嶺土層顆粒越是細膩,燒制出來的陶瓷製品,就越是精細美觀,也更便於工藝修飾。

  當然,如果拿起一件來揣摩和仔細觀察的話,與世上留存的那些正品,還是有細小的差別的。

  作為北方瓷器發展歷史中,巔峰時期的成就,刑州的白瓷與南方越州的青瓷,並成為前朝兩大名瓷產地,暇聞宮廷而佌聲海外,成為盛世年代最大宗的外銷品之一。

  只是因為戰亂的破壞與流離,再加上瓷土原料的銳減,而逐漸萎縮下來。

  作為普通民間日用品的話,顯然過於奢侈,肯定要賠的底朝天;但是若是作為中上層的消費品,乃至奢侈品的話,卻是有數倍之利的。

  如果是銷往海外諸侯各藩、城邦和域外之地的話,那就價值驟增不止了,而且他們多數也分不出來這點細微的差別。

  因此,這個生意只要跑得夠遠,還是相當有利可圖的。而且航路都是現成的,風險相對小得多。

  而事實上,在胡靜水所不知道的地方,有更多古董形制的器物,在手工流水線上成批塑形,再入窯燒造。其中的一些的原型和樣本,明顯來自出土的三彩瓷、陶俑、陶件等殉物明器。

  只是為了賺錢的緣故,而從河北各地被紛紛盜掘出來,然後成筐成箱的通過某種渠道,而賣到了淮東之地,然後又變批量仿製成了各種山寨品,而繼續銷往南方。

  乃至再通過嶺外,轉口到更加遙遠的海外各地區去。

  在唐人大擴張時代所帶來的文化輻射範圍之下,這些代表天朝上國形制的器物,在那些番邦土王、外夷各族之中,同樣擁有大量賞玩收藏日用的需求和市場。

  雖然經過數百年的行銷和經營,海外通貿轉口的生意,已經不復過去一船瓷出去,隨便就換回等重的一船銀子的,奇貨可居和懸殊暴利。

  但是只要有足夠的特色和花樣,輕鬆獲取倍半之利乃至數倍的收益,也不是太大的問題。

  而且在這個時空,淮東治下還有一個大殺器,就是來自上層直接指導的,只存在於近代的化學做舊手段。

  要知道,原本的仿古做舊的器物,都是放到尿液或是動物血裡面去,用數年十數年積累的天然氧化反應來獲得,某種陳舊性的外觀浸染。

  但在以及擁有三酸兩鹼的初級化工規模的淮東,直接將配比好的酸鹼稀釋液,浸潤或是澆淋上去,就能迅速取得想要的作古效果。

  就連那些金石古玩字畫,也沒有例外。雖然廣府當地相對成熟的高端消費市場,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但是畿外的眾多州府,以及兩海道的各藩,還是有不少潛在的消費對象和市場潛力的。

  只要能賣出一件,都是數十倍上百倍的進益。

  ……

  而在青州的益都。

  擺在我面前的,則是幾件半透明的斑斕琉璃製品。

  正所謂那些穿越者通常要搞「鋼鐵水泥、肥皂玻璃」的基本路數,這一項倒是我最晚實現的。

  還是因為有了初級的酸鹼化工,及其衍生物和副產品,才得以誕生的。

  就在臨淄不遠處的博山一帶,後世乃是中國最大的琉璃製品產地,其燒造歷史直接貫穿了明清兩代。

  在集中資源重點解決,初步緩和了民生的壓力之後,現在有了閒余的產能,自然是充分利用起一切現地的資源來,為淮東政權爭創效益了。

  雖然已經是穿越者前輩玩剩下的故智,南朝也有相當成熟,並且推廣普及的琉璃,乃至澄淨白琉璃(原是玻璃)的生產工藝,但是經由海路運過來的成本,卻是不可忽略的。

  而相對於民用的花式毛玻璃製品,高精度和純淨度琉璃的頂尖製造工藝,卻是一直壟斷在國朝手中,屬於宗正寺和宮內省,雙重管轄下的皇家產業和高端機密。

  因此我短時間內,倒也沒有奢望過能夠挑戰國朝的壟斷,只是期望作為南朝琉璃製品的山寨貨,在工藝設計和用途拓展上可以下點功夫,然後利用相對低廉的生產成本和地理位置,增加一個收入來源而已。

  尤其對於絞盡腦汁恨不得挖地三尺來開源節流的我來說。乘著這幾年時間能賺一點是一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