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都是一些比較小而瑣碎的事情,但卻很有代表意義。

  主要是,隨著六州治下物資產出的逐步增長、流通和配給環節的暢通,青州的各地勞役營里,開始出現了一些苟全謀私的兆頭。

  雖然都是很小處的手腳和流程上所謂的變通之法,比如仗著參與經手和管理的底層職權,額外多領一份物資,多算一份配給,增加額外的損耗,乃至將生產物資的邊角料和加工剩餘,偷偷拿回家去另作他用等等。

  但已經足以引起我的重視和警惕了,所謂的防微杜漸,都是從這些細微處開始的。

  人畢竟都是群體動物,也會按照親疏遠近的需求,來自己謀取私利,雖然很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開始,但是不做理會的話,因此放任人心的貪念與私慾,造成由小及大的慣性和積弊,很可能是整個正常體制的額崩壞為代價。

  關鍵是如何堵上這些漏洞,並且訂立更多合理的制度和制約、監督手段。將這些私慾變成競爭性的發展動力。

  最終將這些危害消減和壓制在,行政成本可以接受的底線以內,才是長治久安之道。在目前上下體制層級相對簡單的軍管體制下,第一時間將這些苗頭殺下去,根本不成問題。

  雖然沒有殺人也沒有過於激烈的肉刑,但是明榜張懸的處理結果,辛苦勞役的礦山、採石、挖沙、鹽場,將是他們洗心革面,待罪贖過的所在地。

  至少在目前情況下,簡單粗暴的軍國主義式嚴刑峻法,還是能夠繼續維持上較長一段時間的。我也不會去可以做過大的改變和干涉,至少在創業之初的階段,寧枉勿縱還是相當有必要的。

  相比之下,一直相對供給充足,而且日常勤務操訓戰備繁忙的軍隊情況,就要好上很多了。除了我的老部隊外,哪怕是在後來納入體制的友軍,或是就地招募的守捉軍,在目前的情況下還是相對單純簡樸的。

  相對於這些雞毛蒜皮的經濟得失,軍隊中更多冒出來的是一些個人風紀上問題。

  比如,最近一樁案例中,有個叫老兵油子王秋,據說做過很多職業都是臨時性的,號稱什麼都是略懂一點,卻又都是糊弄人的貨色,人稱「老老王」。

  然後,因為是個典型的老光棍沒怎麼見過女人,而一時鬼迷心竅偷了某鹿姓年輕女子晾曬的貼身衣物,而引發一場軍地之間的司法糾紛。

  地方官府主張這是休假期間,自然希望在地審理。而王秋所在營隊則主張大事化小,進行私下補償性的調解和協商,其中舉出的理由也很強大,偷妹子的不算偷,只能算是過於唐突的仰慕云云。

  只是看到這個報告後頁,爭議雙方當事人的名字之後,我忍不住在心中喊上一聲「臥槽了狗了」,這個「莫須有」,和那個「天日昭昭」,在怎麼就會碰在了一起呢。

  難道是天生的冤家,所以一照面就是天然的相性不合,給我惹出矛盾來。

  說實話,讓這麼一個「名垂千古」的同名人物,來當人我治下的分巡御史,這還真是消受不起啊。

  我又不是姓趙,字構,外號老九的那個,內鬥內行外戰外行的窩囊廢。

  第591章 變數(六)

  這位老老王的經歷,很有這個亂世苟活的市井百姓的代表性和特點。

  為了謀生,他早年在社會的最底層,幾乎任何事情都做過,包括做過遊走小販,也做過乞兒和扒手,捕捉過野狗,用糞車運過肥水,乃至徒手疏通淤積的下水道……最後還是不免被北朝抓了壯丁,又裹挾進登封城叛亂的軍伍中,然後由此一路上了梁山,又被遷移到了淮東治下。

  作為當地直屬上官的岳鵬舉,據說因為牽涉到老鄉和下屬的關係,主張輕判待罪校贖,秦長腳主張重型名典,以儆效尤。

  然後兩個身份不對等,職權也不相互交叉,卻明顯相性不合的傢伙開始撕逼,最後被當成拖而不決的公案,送到我這裡來。

  但相比區區一介老兵油子王秋引發的那點是非,我更在意的是。

  這只在我那個時空大名鼎鼎的秦長腳,是什麼時候,跑到我麾下來的,這個很關鍵,不然老子真要寢食不安了。

  作為上位者的本分,中下層的人事變化也就罷了,至少還有制度的維護和糾正,但是到了突然給我冒出來個分巡道監察御史,這個級別的使臣,都公開活動好段時間了。

  身為置制鎮撫使的我卻一直不知情,這不免讓人要出現疑慮和擔憂的,是否出現了內部環節的缺漏,或是在日常的監督和制約機制上,被認為的干擾和屏蔽了。

  「這個秦會之、秦里行是什麼回事……」

  我直接叫來了負責公文案牘收檔的孔目官問道。

  「為什麼我居然不知道,還他這一號……」

  現任的孔目官叫陸飄泊,是龍雀園陸氏推薦過來的老門客出身,喜歡讀書和考證,以博聞強記而有過「兩腳活典章」的美譽。

  因此被委以純粹管理文書檔案的孔目官一職,但也算是相當勝任,能夠從經受過的浩繁龐雜記錄里,僅憑隻言片語的印象和模糊概念,迅速分離檢索出你所需要的大致東西。這在沒有電氣化設備的古代,就尤為顯得的難能可貴了。

  「回稟制帥……」

  他有些不明所以,但還是想了想回答的道。

  「秦里行乃是丙子六月二十七日,由江寧形態發來官照通秉地方。」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