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日常則按照從儀前朝或是巡禁宮掖、或是宿衛內廷、或是隨扈行駕、或是別守宮苑的需要,進行組合輪替而分守留駐大內、幕府諸地,而防止某一方格外專大進而威脅禁中的可能性。

  因此,每次宮禁防要的變動,都代表著某種朝局變化的徵兆或是結果。

  這次會面則改在了行在里,更加寬敞而地勢更高的凌波閣上,難掩神情有些疲倦的監國,幾乎是迫不及待又仔仔細細的詢問了,這段時間在御營軍中的感想與所得種種。

  期間,甚至還有專門的令史數名,從旁做著記錄,看起來對此寄望甚高,讓我也不覺得亞歷山大起來,弄不我的好一言一行要入起居注和史載的。

  當然,對於我來說只是覺得監國,在軍中自然少不了相應的眼線和渠道,已經不會偏聽偏信某一個方面的來源,而需要更多的參照。

  因此,我只是從超然客觀的全局概要上,提出一些專業性的看法,來有所拾遺補缺:

  比如火器不能善用,而還是習慣上喜歡用肉搏;裝備質量不齊,排射時常有打不響的情況,而造成殺傷力不足;

  戰術上手段單調而技巧不夠嫻熟,只會呆在原地被動防禦;戰陣前缺少戰兵的掩護和銜接;接敵之後很容易就陷入亂戰,而不復重整;

  然後對追擊散出去後,明顯有些失控的軍紀,微微表示了一下擔憂,這好歹實在國朝已經鞏固的地盤上。

  但是明顯監國並不怎麼把這件事放在心上,而是點頭表示知道了。我也就沒有必要再強作這個惡人和討人嫌的角色了。

  最後又當場賜給了我一大堆東西,說了些的勉勵之言,就有點睏乏的將我再次打發出來。

  只是他突然最後追加一句。

  「特准休假之期,好回廣府探親?」

  這又是怎麼回事。讓我不由有些摸不著頭腦,我還以為此述職陳清的間事了,差不多就可以打發我回到北邊去了。

  這上位者的心思與考量,果然是難以琢磨的。

  當然,按負責照送我出來那位內使,比較客氣婉轉的說法,乃是這位君上考慮到我為國從征,離家有年,也該回去看看了。

  只是,我七轉八彎的回到半梅苑,卻又得到另一個壞消息。

  第551章 序間(六)

  雖然監國給我放了大假,但剛剛獲得一片基業,並且初步站穩腳跟的我,卻不得不更多處於陰暗心理和儘量往壞處想,來考慮的是這背後的因由。

  難道已經是有所忌諱和懷疑了麼,因此,迫不及待的乘機調虎離山,好對我的底盤下手?

  若是如此,完全不必這麼大費周章的,至少我在名面上的實力和影響,還沒有公然抗拒的本錢,看起來也只是一紙詔書的事情。

  但是這個結果,是以動搖淮東的控制區為代價的,由此引發在地軍民部署的猜疑和混亂是連鎖性的,無論是空降主官還是就地拔舉,都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重新建立起權威來。

  而國朝目前還缺乏這個迫切的需要和動機。

  還是另一種方式的進一步試探和考驗,對於可能長期引兵在外的大將,不可避免的忠誠測試和保險措施。

  要是這樣的話,似乎可能性還大一些,畢竟,長期孤懸在外的需要,作為鎮守一方的人選,卻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臨危受命,籍著召還到後方來的機會,就近加以考察和評測,就不足為奇了。

  不過讓我去觀測評定新編練的御營諸軍,並且隨軍參與平叛的過程,就有些讓人摸不著頭腦了。

  至少我眼下,應該還沒有露出什麼明顯破綻,不然監國應該是把我順勢留下來,給個虛職高架起來,名正業順的就近監視。而不是給我大假,放回探親才卻。

  反而是,作為某種別出心裁的福利和恩賞的可能性,卻被我放在最後一個可能性上。畢竟,大量老遠巴人找回來,就是為了拉攏市恩這種事情,也未免太鄭重其事小題大作了吧。

  但不管怎麼說,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不容我拒絕,也沒有多少正面反抗的餘地。

  我所能做的,就是一邊謝恩打點行程,一邊緊急派人回去報信,兼帶進一步調整離開後的布置。

  至少在出來之前,對於發生的暫時、短期、中期、長期,甚至被變相扣留和羈押在內,多種可能性,就已經做下了各種預案。

  因此,現在只是派人回去,分別啟動那些掌握在我親信手中的備案,進行長期性的未雨綢繆和平衡布局。

  畢竟,主官不在任上的情況下,對於淮東一隅這個新生的地方政權,日常運轉與權力架構,也是一種不小的考驗和磨練。

  更別說內部還沒來得及,清理和改造乾淨的一些不安定因素,會不會因此得到死灰復燃的土壤,以及來自外部、後方的拉攏和誘惑下,那些人在心態上的轉變和觸發。

  但從另一方面說。

  而且既然如此放心,讓我這麼一個領兵大將,就這麼輕易的長期離開控制下的飛地,這也意味著另一個事實和可能性:

  至少在短期之內,國朝和大本營顯然是,缺乏北上攻伐的意願和具體實力的,這也意味著更多自主經營的緩衝期。

  因此,這既是機緣又是挑戰,特別是在我,只能通過海路來保持,斷斷續續的間接影響和遠程遙控之下,所謂的忠誠與信賴,都是需要時間來證明的東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