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個勉強可以自圓其說的解釋,才令大多數軍將,達成了某種相對滿意的妥協和折中,從最先參戰的部隊可以算八成斬獲,到最後參戰的部隊,就只能算五成為止。

  而我也在無意間,似乎扮演了某種間接襯托的角色,令這位中軍統制官的軍心和人望都就此高漲。

  只是這樣下來,殺敵斬首的水分也實在太大了,這還不算那些俘虜的數量呢,這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而他們卻似乎習以為常,或是視作無關緊要的小節,而而在將帥們之間的交流下,輕描淡寫的就此揭過。

  然後,還想分潤一批人頭給我,作為我名下莫須有的戰績一部分,但被我不好侵奪前方將士功勞,而當場婉言謝絕了。

  這一切,也讓我再次感受到了,舊式軍隊積習難返的傳統和弊端,而對這些原本以為頗有些新氣象,的友軍和同僚期待和指望,不免再次大打了折扣。

  而在那五百人的參習團中,對於這件事的事後評價和態度,也成為了某種分野和試金石,所謂慈不掌兵的道理並不代表著,就毫無人道底限和基本原則。

  就像是後世那隻人民子弟兵一樣,戰鬥力不僅是來自打敗多少對手,繳獲了多好裝備,而是來自始終冠以苦行僧式的嚴格自律和貼近人民群眾的基本路線。

  我不敢奢望在這個時代的條件下,能夠達到這個涅槃重生的高度,但是在我的治下,至少也強調軍民一體,而嚴禁戰鬥殺傷以外的多餘殘害與破壞行徑。

  就在這種複雜的心緒中煩擾著,我終於等到了招還軍隊的諭令。

  只是這次的回程之路,因為過多的輜重和車馬,變得慢慢吞吞起來,而不復之前出戰的雷厲風行了。

  雖然因為御營軍的待遇較好,且日常軍紀約束還算嚴謹,因此,戰後並沒有出現北伐時「婦女盡在官軍中」的怪狀,但繳獲了「亂軍手中抄掠的資財」或是順道撿拾到一些「無主之物」,那也是人之常情的。

  第550章 序間(五)

  相比慕容武在「戶統調」跌宕起伏的遭遇與心路歷程。

  被稱為「馬統調」的部門所在地,與與畜牧站的馬糞味與嘈雜聲比鄰的一處建築中,具體負責人童昊,則是在一堆請示報告的事務中,很有些愁眉苦臉加上無可奈何的情緒。

  相對於對從業人員門檻要求不高,而需求量甚大的「戶統調」,他所負責「軍馬淄務統計調查處」走的卻是少而精的路線。

  畢竟是在軍中的活動,代表了某種敏感性和政治立場,個人的忠誠與立場傾向的可靠性,才是最先被考慮的。

  雖然他這個部門的初步構成,都是士兵委員會裡挑選出來,沒有牽掛和負累的骨幹,對於平日裡反覆輸灌的理念有著高度認同,並且日常身體力行而積極上進的態度。甚至不乏犧牲和奉獻精神。

  但作為軍隊內的情偵監察部門,這些還不夠。他眼下需要的是更多專業技巧和經驗的人手。

  畢竟相對於放在明面上的那個,糾察不法矯正風紀的軍中監察部門,目前置制使下所屬,由濟水防禦使,兼青州守捉使趙隆掛領的內軍巡院。

  他們同樣還有針對、監控和排斥,來自後方的各方勢力,以及朝中官面上滲透和影響,等隱秘勾當的日常需要。

  雖然那位大人已經給他規劃了一套,關於相應組織制度的綱要概述和工作發展方向的思路。但在具體操作和技術細節上的缺憾和不足,卻是無法迅速彌補起來。

  比如,如何在常態勤務下的掩飾自己任務和就地搜集情報,如何在平淡的軍隊日常中,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及時發現軍中異常動態和個人群體的可疑行跡。

  而這些東西,只能靠時間和經歷,慢慢磨礪出來的。

  好在目前一切都是草創未就,對於內部防要刺察的壓力和需求不是那麼大,也有足夠大額容錯率,讓他們去一步步的慢慢摸索。

  儘管如此,對於他這個刑名世家出身,卻吃過牢飯的前學子來說,不啻是趕鴨子上架,壓力山大而滿頭無緒。

  畢竟,他更多長於實務和行動,而不是與文字和報表作鬥爭。

  因此,他只能從那些童子營和少兵隊裡打主意,挑些有點文字基礎又心思比較機敏,或是學東西快的人選,以見習和借調為名,把這些半大小子拉過來,壓榨勞力而充作跑腿和外圍。

  然後日後等他們逐漸熟悉長成了,自然就成了這個部門的新血和基石,他也不用那麼煩惱的需要事事親為,而大小皆抓了。

  ……

  剛剛隨軍回到江寧,還沒有來得及返回紫金山大營,我就再度接到了監國的召見。

  只是這一次再入行在,卻多少感覺到某種變化和分為。

  比如,原本負責警掖內廷的龍虎班前和門槍直,都被換成了來自幕府的玄都衛士的服色、旗幟。

  依照國朝例制,警哨隨扈的部隊,是按照大內、幕府和臨時行在不等地點的需要,分為十幾個大小不等的具體編制,其中既有號稱天子親軍的殿前軍和純粹由禁前軍官組成的御龍直,亦有來自拱衛諸軍之中的上四衛子弟。

  此外,尚有來自公室各大領地內的世臣子弟,以及國朝勛舊後人,等名目構成的殿內諸班,其中有班、直、軍、衛、隊的各色名號,規模不等的儀衛武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