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儘管如此,之前還是有少部分的亂兵,已經從西向和北向的逃亡外州。因此,來自前軍的馬隊正在追擊和搜索當中。

  作為事情的另一面,則是中軍統制兼前沿都指揮种師道,突然出手以臨陣脫逃、疏於職守什麼的罪名,就地逮捕和拿下了,當地的刺史,巡道官在內的一眾官吏將屬,留待朝廷的後續處置。

  而來自江寧方面的後續指示,並沒有令我們自此收兵回歸,而是難得嚴詞訓令:「除惡務盡,以儆效尤」「著御營諸軍就近清撿地方,勿使殘黨流毒地方」「協有司差遣,追拿地方一應干係人等」「敢有抗命推諉者,以軍法論不得有怠……」

  故而,從這些嚴厲異常的訓令當中,哪怕是身在外州,暫時置身大多數事外的我,也可以有所感覺到,明顯有一場規模不小的政治風暴,正在江寧的朝堂生成當中。

  然後,接下來幾天內發生的事情,既在我的意料中,卻又很快脫出我的預期。

  大本營內的監軍御史覃定基,突然公然上表彈劾,自戶部侍郎朱世光、東南水陸發運大使吳友亮,水軍統制岑光以下十數人,結黨營私並貪瀆舞弊敗壞國政等諸多不法勾當,請以通敵叛國論之。

  這無疑像是一個丟進油鍋里的大冰塊一般,頓然掀起潑天的非議和軒然大波。

  而這些人,多是與北人黨有關或是關係匪淺的官員要屬,比如,朱世光乃是北人黨大老之一女婿,吳友亮則是前三司使,申縣公李崇的首席門生。

  隨著令人髮指的罪狀與證據,給高效率的挖掘和出首出來,又一樁樁落實到具體人頭上。卻是很難想像,曾經銳意進取而一力推動光復中原的北人黨,卻是在江南之地已經墮落腐化,到了如斯地步了。

  監國顯然是在初步的考慮之後,斷然利用了這個契機,變成對北伐失利後,事實上受損最少而獲益最大的北人黨,發起新一輪的打擊和抑制舉措。畢竟,其中的好些早有預謀的罪名,可不像是新近才搜羅出來的,甚至可以上溯到北伐前的準備期間了。

  我可以想像得到在暗地裡,已經有無數人奔走起來上下運作起來,想要借這個勢,來實現自己的私慾和訴求。

  但是另一方面,作為同樣與北人黨關係匪淺的東南行司寧總管,我那位正在前沿主持戰事的便宜姐夫,卻難得的保持了某種靜默和失聲。

  他既沒有主動上表附和支持監國的行舉,也沒有急於回到後方請求覲見,試圖挽回或是做些什麼。甚至在監國方面,對此也是包衣無動於衷的態度,更沒有下詔安撫或是寬慰,這位掌握前沿的方鎮重臣。

  其中的詭異與壓抑之處,哪怕我是通過謝明弦的渠道間接獲知,也依舊更夠感受到的。

  只是無論是第五平,還是陸務觀,都不在我身邊,沒發給我提供足夠分量的判斷和建議。我也身在盤外,無力參與或是插手些什麼。

  或者,這也是某些人的預期之一?身在軍中有些無所事事的我,甚至會作如是想法道。

  好在擬定派往北地參習的五百人,已經大多數差遣至我的麾下,暫編做一個大團,算是某種預先的熟悉和磨合。這樣我在軍中的日常,才不至於過於單調和乏味。

  然後,我一邊拿著朝廷給的雞毛當令箭,想著法子折騰和調教這些特選之士,間雜講授一些或其戰術基礎和基本原理來吊胃口,好從中發掘個別諸如姚平仲那樣的可造之才,或是值得拉攏和投資的對象苗子也好。

  另一邊,則慢慢等待著江寧方面的塵埃落定,然後做一個「誰在黨中央就堅決擁護誰」的好同志嘍。

  第548章 序間(三)

  當塗城外,戰火已經基本平息,但是營盤中操習的聲音依舊。

  歸在我手下的參習團,同樣也配備了各色火銃,有板有眼的在那裡線列齊射著,雖然從五十步、三十步到二十步內,各種落靶的概率還是令人覺得堪憂。

  但在我編入其中的親直團,直接言傳身教下,至少已經知道了,怎麼對齊銃口和射擊批次,以取得局部的相對彈擊密度了。

  然後,在更進一步的變陣口令調整下,他們努力保持著斜列徐進的射擊姿態,開始緩緩向前。

  只是,他們沒走出多遠,很快就因為地面的起伏和步調差別,而將兩行橫縱的隊伍,逐漸拖拉撕扯成,前後分離出參差不齊的許多大小段來。

  然後不得不在隊官的哨聲中,停下來以小旗手為基點,原地重整和對齊,然後繼續前進,然後又散開後再次重整,如此往復的折騰著……

  其中也可以由此看出個人的差別和優劣程度。

  像我比較關懷的俾將湯懷,其實是個善使一條長槍的豪爽大叔,用起火銃來就有些笨手笨腳了;

  而被另時空的南宋士大夫稱為:腦後天生反骨的酈瓊,則表現的則更像是個典型的猛將兄,經常習慣性的把火銃,當作肉搏武器一般的掄在手裡。

  這段時間發生了不少事情。

  就在我本以為,隨著一干人等相繼定罪之後,太平州軍變這件事,就此蓋棺論定,而慢慢消退下去之後。

  這時候,遠在廣府的朝堂上,卻又發生了一件大事。根據謝明弦剛送來的最新消息。

  大參事府總章,檢校殿前軍事、威遠大將軍孫靜邦,突然以軍前弊案為由,上陳畿內軍中諸多弊情,提請檢憲、衛尉等軍三司聯查會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