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相比亢繁無暇的公務,他此刻煩擾於心的卻是另一些事情。

  作為軍中名義上的第三排位,兼作地方政權中的二號人物,陸務觀如今的身份,可謂是頗為微妙和特殊的。

  因為,雖然他只是個分路觀察使,而非軍政一把挑的觀察處置大使,也沒有兼任防禦使。都團練使等武職,但亦有監察督促地方官吏兼屯田、水陸轉運、財賦民俗之責。

  而且相比新來未久,而一直少有作為的,名義上最高官長布政使李格非,或是一直醉心於書畫文藝之道,而把事務大多推給手下,明顯缺乏存在感的轉運使曾華;

  他卻是實實在在軍政兩方面,皆有所涉足的實權人物,也是地方軍隊與各級行政機構二元體系下的總協調人。

  由此需要涉獵的方方面面事務,也是頗為瑣碎而繁雜的,因此他也只能有所選擇的重點兼顧一邊,稍稍放下另一邊的事務……

  實際上所擁有的職權範圍,比起軍中的二號人物,也是常年坐鎮後方的人選,知鎮撫副使,行營右護軍統制官辛稼軒,更要廣泛的多。

  因此,他也似乎變成後方那些軍勛門第和故舊淵源,某種投資和尋求出身的首選對象之一,以至於有些不勝煩擾起來。

  為什麼就不能安下心來好好做事,非要想著法子投機營鑽那捷徑呢,他有些苦惱的如此想到。

  但至少相對出身微寒而底蘊不足,而有些不勝煩擾的第一副使辛稼軒來說,陸務觀身後足夠顯赫的家世,與底蘊悠遠的背景,已經為他擋下了大多數,來自人情和官面上的麻煩。

  因此,他刻意比較從容的設定具體標準和要求,然後從家裡推薦過來的名單上,選擇複數的合適對象,然後在同等的條件下,決定要不要賣這個人情,或者請家族就此推脫掉。

  鹿公雖然已經退養有年,但是朝野軍中的威望與淵源猶有存留,身邊也不乏親族和家將部曲的後人,需要獲得主家提攜和薦舉的機會。

  而父親陸侍郎從政多年,同樣也有自己的官場圈子和門人故舊,多少都要賣些面子和交情的。

  雖然這些妥協和交換,明顯屬於上不得台面的勾當,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也是得到那位羅鎮撫,背書確認的。

  畢竟,陸氏在之前力挺羅氏大宅的舉動中出力不少,而主動站在了檯面上,故而理應有此回報和酬功的。但是越是如此,陸務觀自己就越要強調,家裡和自己這邊的雙重把關與甄選了。

  循序安排過來泯然從眾的混個出身頭銜,和軍前資歷是沒有問題。但真要讓什麼少德寡才的人選,竊據了有用的位置,而開了誤事怠政的頭,那真心是害人害己不淺,還拿陸氏多年的名聲貽笑大方了。

  相對而言,辛稼軒那裡就麻煩的多了,辛氏雖然是小門小戶,但是也架不住發達之後,突然冒出來攀親舊交的大批人群來。

  對上他可就沒有這麼客氣了。辛稼軒只是稍稍提了標準和要求,或是表現出少有推辭之意,背後各種怪話和非言,就已經塵囂直上了。諸如忘恩負義,心小量狹,富貴相忘什麼的都出來了。

  但只要能成為龍雀園的東川快婿,這一切又都不是什麼問題,陸氏有足夠的權勢和手段,來維護自己的體面與尊嚴的。

  畢竟,他的妹妹陸裳早以及過了,待字閨中的最好年紀,還在眼巴巴的苦等著,這位辛鎮副,風光體面的來迎娶了。作為兄長兼帶另一方的同僚舊識,又怎麼不額外操心呢。

  「真是各榆木疙瘩,還要繼續耽誤多少年啊……」

  他忍不住嘆息道,難道就不能稍稍有所變通麼。

  以辛稼軒現在的身份和職權,也足以稱得上是功成名就的標準了,就算品級和職事有點稍嫌不足,但也在陸氏可以接受的範疇之內,也沒有多少人會多嘴說是高攀了。

  甚至先後有人,相繼遮遮掩掩或是旁敲側擊的暗示陸務觀。大可以催促那位辛鎮副,儘快完成與妹妹的婚事,好讓軍中的次席與三席,更加緊密的聯結在一起,完全可以讓來自陸氏的聲音,在軍中更加有力;乃至和獨斷專行的那位羅鎮撫,行程分庭抗禮之勢。

  或許之前的他對此還會有所猶疑。但經過了那麼多事之後,陸務觀只覺得仿若是,當場活吞了蒼蠅一般的噁心而憤慨。為什麼好端端的事情,到了這些人的心裡,都變成了勾心鬥角的立場和功利化的算計。

  對此,他毫不猶豫的,找個幾個由頭髮落著,就把這些人掃地出門給趕回南方去了。

  卻是又被那位給說中了,這青州前沿的基業,才剛剛安定下來初上軌道,後方卻已經有人迫不及待的,要從內部拆台和削弱本軍,甚至挑起爭端和紛擾從中取利,以懲各人的私慾而已。

  ……

  再次回到益都之後,我也正在檢查,這半多年時間下來,各地軍隊建設的成果和效能。

  依照新軍故例,最基本的戰術單位為營團,最小的編制為什,其中銃兵什一長九丁,什長兼小旗手,又有兩名輕裝銃手,戰時負責挽馬輜重。

  而戰兵什一長又十一員,其中輕裝不批甲三員,戰時負責挽馬輜重;其中又分白兵什與矛手什,白兵著半身甲而多負木弓四張,矛手什著連身甲而攜快弩五具。

  四什編為一火,另有正副火長/番頭並旗鼓號手,共計四十五員;三火編為一隊,又有正副隊正隊將,並旗鼓號手文書雜佐等,是以銃兵隊編有一百四十二員,戰兵隊共計一百六十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