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作為政權社會體系的配套舉措,則是次等部隊的規模削減和常規化建設,除了抽取精幹補充御營右軍,前軍,行營護軍三大主戰資序外。

  九隻輔軍大隊剩餘的人馬,將相繼改為青州守捉下轄的防戍營,防戍營團的任務主要是,鞏固延邊據點防備侵襲,建設城壘堡寨燧哨而提供預警,兼帶鎮壓掃除轄區內舊有的土頑勢力,剿滅就近的土匪流寇和土團武裝、豪強私兵。

  戰時則配合主戰營的軍序,對敵方部隊遂行一定戰鬥任務,並在需要的時候抽調兵員為主戰營輸血,在條件成熟時升級,甚至加入或組建新的主戰營團之類的建制單位。大概繼續維持十個營,八千多人的規模,只是日常待遇和軍餉為主戰營團的七成左右。

  預定將三十四隻散兵團,全部打散重編,其中孔武有力者,將被集中編成十幾個地方守備團,依舊沿襲團、隊、火、什的編制,以裝備冷兵器為主,軍官和士官分別選用,主戰營和輔軍大隊裡的歸遣老兵,用作後方的城邑市鎮治防,以及權作戰時占領地方的維持和鎮壓之用。

  同時也是兵役組織的基礎單位,以及生產建設的基本保衛力量,所有編管內民戶、軍眷里,選拔精壯組成的預備役,都要到守備團里執役半年。在此期間,只有口分糧和衣料雜用的配給,只有進入戰地狀態,才能拿主戰營團的半餉。

  而散兵團裁剪下來的青壯人員,則轉為偏向勞役為主的常設輔助役,按照我別出心裁的命名,就叫建設生產兵團,簡稱建生兵,目前暫設一個軍,預定編制一萬六千人,左中右三廂十八個營。

  主要承當地方的基礎設施的修繕維護和營造工作,以及戰時的工程建設所需,然後在農閒時節再從少量征伐徭役,作為簡單粗重活計的臨時補充,這樣可以最大限度避免擾民和影響正常生產。

  平時就掛在淮東轉運副使的巡院兵名下,由置制司定期派出專人進行,不脫產的訓練和編管。這樣,又有新名目和理由,向江寧方面要上一部分編制和待遇。

  於是,以建生軍為輔助,從守備團、防戍營到三大正軍資序,一個相對簡明的三級軍役動員體系,就這麼初步建起來,粗見雛形了。

  如此規模和標準下來,每個月的軍餉支出加上訓練、維持費用,大概要花掉三十七八萬緡,這裡面依照江寧行在給我們的正式配額,大致可以滿足七成左右,剩下就要靠我自己私囊里補貼了。

  而人吃馬嚼的糧草數量尚不在其中。再加上我額外向後方購買和定製的各色材料。設備和物資,這段時間也一口氣花出去了一百多萬緡。

  因此在我的帳面上,依舊是節節攀升的鮮紅赤字與負增長。代表收入的項目上,總共加起來還不到支出的一個零頭呢。哪怕我通過戰事所獲的底子再厚,卻也經不住如此的坐吃山空。

  因此,我有些迫不及待的要恢復對北方的貿易線路了,雖說因為北伐的影響,整個北方已經凋敝不堪了,但是作為東海三藩和安東都護府的各路諸侯,依舊是經濟基礎良好,不錯的貿易對象。

  為此,我已經召回了正在江都的糧台籌辦鄭艇鄭艇,自從我軍在江淮轉運使名下,擁有專屬一路的糧台之後,他們現在留在那裡已經沒有太大的意義了。

  那裡一度發生的事情,對我來說並不是秘密,不過本來就是半路投附的他,在困境中的猶豫和動搖,最終還是沒有變成實質的背叛,比起本家的另一些人的表現,卻還沒有到不可原諒的程度。

  因此我還是願意再給他一個機會的。

  他的新職務是夷洲督辦大使,以桃山港為駐地拿著我軍的旗號,替我從夷洲當地各藩和州府,獲得糧食果蔬礦產的穩定供應渠道,同時繼續坐鎮監守這個北線貿易的重要中轉地。

  而原本的桃山主事鹿耽尼,則被我調了回到益都來,作為青州商椎局的負責人,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受過宗藩院相應的貨殖學教育的他,將通過組建類似後世的各級農村供銷系統,來逐步實現對境內主要商業活動和流通渠道的把持和壟斷。

  此外,組織前往北地的商團名單之中,除了新加入的柯山夢等人外,還多了肥孔這個生面孔,這也是他作為一個外域商人,千里迢迢不遲勞苦隨我輸軍前沿的補償和回報。

  雖然他的動機和立場,不乏可疑之處。但既然對我還有用,那就且觀其言行成效了。

  第508章 根本(四)

  兗州境內,故萊蕪監附近的路口。

  驅趕著牛車的三四郎,對著離去的身影,一陣點頭哈腰之後。這才笑眯眯從車上的翻出一條,新拔上來還帶著綠稍的大根(白蘿蔔),有滋有味的啃了起來。

  這東西是他們這些倭人最喜歡的零食,不但水分和滋味十足,淡淡的辛辣味還可以充飢解膩,可勁的吃也不怕吃壞肚子。

  而且種植簡單方便而且周期短產量高,哪怕是粗糙貧瘠的砂土都能成長,因此在訓練和勞作之後,人手一根咬的卡茨作響,就成了他們這一營倭人,所獨有的一道風景了。

  作為被南朝徵發參與北伐的蕃人輔助役,他們這些來自扶桑藩各家諸侯的近萬名倭人,在病死累死戰亡中折損了大半之後,終於得以混出頭了。

  不但有自己的軍屬番號,也有了專門的勞役營和安置地,住上了有火炕和板床的像樣屋子,不再用為總也吃不飽肚子而發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