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今的羅氏宅中,空有偌大的基業,卻只有一群名不正,言不順的女人孩子,在操持著日常而已……」

  「若是待到外洲的羅藩本家聞訊出手,宣稱有所處置的話。」

  「只怕我等行事,就再沒法這麼輕易了……」

  最後這一句話,終於打動了他們,粗粗相約了條件和事略之後,就散去各做布置行事。

  「一群各懷鬼胎之輩,只怕相互攪擾算計的更多……」

  然後幕後旁聽了許久的人,慢慢走了出來冷笑道。

  「就這麼輕易的把好處都讓出去了麼……」

  靈璧候這才緩聲請示道。

  「此輩的眼界,也不過是為王前驅而已……」

  那人擺擺手道。

  「這些許產業和進益,尚不在余眼中……」

  「讓余更在意的,可是那能夠生財殖業的人和技術啊……」

  第487章 漸變(十二)

  北國的洛都,方才從一場斷斷續續了半個多月的騷亂中,平復下來。

  事實上,以張叔夜為首洛都的兵馬,並非不是不想繼續派兵追擊,從容撤走的那隻南軍餘部,而是已經力有未逮了。

  在這嚴酷的冬日裡,循著敗退敵軍的尾跡,逐一奪回並鞏固修繕,屏護都畿道的八關鎖要,還要驅逐和清剿那些遊蕩與四野的胡騎游馬,就已經廢了老大的氣力。

  而在這短短的半月之內,留在城中那些河北籍將士的思鄉之情,經過了數次請願和安撫、彈壓的反覆之後,再也無法遏制和抑止的泛濫開來。就算是那些將領們,關於賞賜和加封的許諾,也不管用了。

  於是這些一次次失望至極的河北兵,開始從營中串聯自行暴走,而再也無法被各自軍將們所壓制,甘於攔阻他們的,他們幾乎衝進城防破敗的含嘉城,裹挾了城中大量的物資和器械,然後從北面的兩個城門分頭沖了出去。

  這些將士一路向北,當日內就衝過了河陽橋,卻是迫不及待的要自行返回河北,查探鄉里和家人的消息了。

  而城中僅存的本地將士既無力阻止他們,也沒有足夠的決心,再打一場兩敗俱傷的內戰,而繼續削弱應對將來局面的僅存力量。

  事實上,已經疲憊不堪的當地駐軍,也沒有心思和餘力,堅決執行大內的要求,對於這些並肩奮戰很長一段時間的同袍,舉起武器再拼殺上一場。

  待到收復各關的張叔夜而匆忙帶兵折還,只留下一個再度被肆虐的滿目瘡痍,遍地廢墟的洛都城,以及少數氣急敗壞的上位者。

  而作為亂鬨鬨的餘波蕩漾,好容易從前景晦暗不明的軟禁中,被格外開釋出來的楊可世,則帶著一隻疲憊的軍隊,走在了出關的道路上。

  實際上,楊可世沒想到,居然自己會被派出來承擔收復失地,這個吃力不討好的任務。但是,這也是那些曾經比肩戰鬥過的同僚和部下,能夠為他所爭取的最好條件了。

  所謂的皇道派和統制派的最大分歧之一,就在於是否保留李唐天子,這個虛位之君,作為名義上的最高象徵,而效法南朝的二元政治,將張氏攝政的權勢,世代沿襲下去。還是直接上位,執掌大統名分。

  現如今,面對兒戲一般的被靈寶公,堂而皇之扶上至尊之位的清河公主,皇道派甚至已經沒有任何反抗的能力了。

  作為某種補償性質的交換,他也在大內被女帝當庭召見,加封為渤海侯,金紫光祿大夫,東台副使,淮西節度使,不過這些頭銜,對於他的境況,並沒有實質上的改善。

  六千疲敝之卒,足供數月的資糧,萬人份的甲械裝備,一疊子委任狀和空白告身,就迫不及待的將他這個,最後與皇道派有干係和牽連的領軍大將,給打發了出去。

  而這一切,就是他負責光復河南,淮北各地的僅有憑仗了。而這六千士卒,也是被那些痛定思痛的大人物,認定為實在不宜在留在洛都城中的,潛在不安定分子所拼湊而成的。

  ……

  從梁山帶人回來,重新安定下來才不過短短時間內,就已然感覺青州州城裡,已是各種大變樣了,雖然還處於晝巡夜禁的軍管狀態之下,但是各種嵬集的人氣和喧囂,讓這座城池,以肉眼可見的變化,泛活起來。

  清理整潔的街道和沿街建築,修繕過的城牆和初步硬化過的近郊道路,還有城外那些被推平的廢墟上,重新建起來的收攏營地、臨時驛站和糧台所。讓原本那種破敗頹喪的氣息,已然一掃而空。

  站在城頭上,可以看到,一批又一批從各地押運收攏過來,或是從別處聞訊為了一口吃的逃奔而來的各色流民,正在這裡接受檢查和編管,然後再按照身體狀況和年紀,分派去處和勞役歸屬,雖然看起來有些擁擠而骯髒,但是還算是相對的井然有序。

  有手藝和初通文字以上的人,都會被另外外挑選出來,編做一隊然後陸續送入城中,算是別有待遇和任用。

  畢竟,我的麾下可不接受吃白飯的人,雖然是最低的維持標準卻要做繁複沉重的體力活,但也足夠讓他們熬過這個冬天的最後時光。

  而在城中幾個臨時的大小市和城門外的草市,也開放了起來,雖然販售流通的東西還是相對單一,無非是一些自家手工制的土產和幾個港口所獲的剩餘物資,而市面中活躍的身影,大半還是士兵而已,但已經製造出某種城市生活,應有的繁榮氣氛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