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是明顯,他頭次承擔相應的差事,由於缺少經驗也無人提點的損失,實在有些大了些。

  他是大多數時光,都生活在炎熱乾燥的西國,或是溫暖多雨的南朝,哪見過北地這凍到人骨子裡的戰陣,不由被凍得渾身肥肉都在顫抖。

  他倒是有些羨慕起,那位呆在相對暖和江都一帶,打著獨立糧台旗號,手腕寰圓的經營後方,兼大作人販子生意的鄭艇。

  不過,從另一方面說,他好歹也是在外番背景的掩護下,歷年派往南朝的人選中,最是深入中原和南朝軍中的一位,就算是在北天竺的本社,也是獨一無二的成就了。

  所以他,只能硬著頭皮,不計代價也要堅持下去,不知不覺間,他的事業和人生,倒有半數已經傾注在了這上頭,容不得他退縮和躲避。

  花了老大代價弄來的這麼一群工匠,已經為他開闢了一個前所未聞的新天地,就等他去經營和收穫了。

  ……

  白馬寺營地。

  不曾知道,差點就無意幹掉一個北軍重要人物的游擊軍,也終於等到了後續的友軍,一隻滿臉疲憊和渾身泥點污跡的先頭部隊。

  他們既沒有我軍那麼多車馬,也沒有足夠的相應準備和措施,大都全靠兩隻腳走過來,因此在雨雪造成的糟糕道路上,被折騰的更加厲害一些。

  好在我軍已經在龍首山下的臨時營地,備好了數十個火堆和熱湯水,這才臉色青白泛紅的,慢慢的緩過勁來,看起來在路上,沒少受冷挨凍。

  領隊的正是那位前軍統制王貴,喝了味道十足的胡辣湯後,他倒是誠意十足的對我告謝不已,然後抱怨起東線糟糕的後勤組織。

  雖然後路已經基本肅清和暢通了,但是入冬的糟糕天氣和同樣糟糕的道路狀況,大大影響了徐州方面的輸送效率,往來前線民夫和畜力損耗嚴重,卻只能保障有限的糧草,其他冬衣、被褥、柴碳的短缺,卻是一時半會跟不上來了。

  期間雖然組織搶運過幾次保暖物品,但是軍前最後拿到手的,卻不是保暖的棉布和毛呢,而是在南方穿戴的,透氣吸汗的籠布,那些軍將不由罵娘連天的,差點把負責經手之人給砍死。

  所以,一時之間,就只能靠他們這些前線軍馬,像是蝗蟲一般的沿途自行收集和搜刮,來暫且自給。然後除了出陣戰鬥和基本勤務外,就讓士卒閉帳不出抵靠取暖,以儘量減少日常的活動消耗。

  哪裡像我的部隊,有自主經營的後勤輜重,能保證基本吃飽穿暖後的正常操行,委實讓人羨慕云云。

  然後,他又告訴我一個消息,卻是這次入關攻略,軍前都指使,東路副都統制徐慶,已經不會參加了。

  我驚問何故,卻是打下武牢關的奏捷送出後,原本在前月大戰中受傷不能視事,而在靈昌的糧台大營修養的東線都統制曹成,卻是急匆匆的抱病帶傷趕了過來,以正任的名義接管了入關各軍的指揮權。

  而副都統徐慶連同所部踏白軍,則被以損傷過甚的理由,留在了武牢關內休整,並負責監督後路糧道諸事,算是從攻略洛都的序列里,給排除了出去……

  然後我決定,從麾下的剩餘物資,再送他們每人一件毛氈改成的連身毯子,再次得到沒口的感謝。

  而他也再次格外提點我,這位王都統,乃是典型畿內軍序的背景,上下尊卑看的很重,可不是那麼好想與的人物。也不像副都統徐慶這般,延邊軍功出身的將領那麼純粹和不拘小節。

  當然了,他雖然說的很是隱晦,但是我感受到的卻是另一種東西,比如東線軍中的某種派系之爭,比如在邊軍和中軍之間的隔閡和分歧。

  而我的游擊軍,基本可算是在畿內成軍的背景,但是卻與東南招討行司的延邊各軍,也算關係匪淺,倒也可說是立場比較微妙。

  送走王貴之後不多久,更多的友軍就從汜水谷地里開了出來,然後僅在龍首山下稍作停留,就急匆匆的趕往洛都方向去了。

  然後又過了沒有多久,我就得到部下的報告,我軍設置在洛都東城的上東門前,權作觀察和警哨的前進營地,已經被那些友軍奉命接管了。

  緊接著,當任的東路王都統,給我派來了一名行軍司馬,客套而禮數十足的謝絕了,與我軍在白馬寺一帶合營聯防的建議。

  而是決定選在距離白馬寺六里外,北邙山東麓腳下的上清宮另立大營。此外,對方好十分「好意」的告訴我,攻略洛都乃是東線都統的分內之事,自當戳力以赴。

  而作為從旁協力的北面討擊軍,還是專注本來的職分,管好大軍後方為宜,為此,他們還好心給我們劃定了防區,主要是伊水和泗水在內的幾條河流沿線,卻是與洛都城相去甚遠的地方。

  這個結果,當然在我的部下中,再次惹得一片罵娘聲不絕。

  因為,這一連串的舉措下來,不但否定了之前的付出和努力,還無不是在明里暗示著,要與我的部隊劃清界限。

  以及明擺車馬,是生怕我的部隊,搶走和分潤了他們,攻略洛都的功勞和機會一般,這怎麼不由讓人原本有所指望的一腔好意和熱忱,頓然化做了憤憤不平的當頭冷水。

  還有比較激憤的,建議乾脆掉頭回青州就食地去過冬好了,何苦再這裡熱臉子貼人的冷屁股。

  第420章 對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