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也是我敢於就地擴充部隊的底氣所在。既然我軍得益安然從河北全身歸還,那接下來的事情和立場又有所不同了。

  而劉延慶所部,因為在後方休整的緣故,在前方內線戰敗的時候,倒是乘機收攏了不少友軍的潰兵,又獲得了我軍轉交的部分兵械,讓他的新軍後鋒部,逐漸恢復到七千人左右。

  好歹我的人與劉延慶部,兩下合兵一處,也有堪堪近兩萬人馬,足以與陷入某種困局之中,而應對有些乏力的帥司,進行一番交換和要價了。

  但根據我的幕僚們分析,不管帥司那些人再怎麼堵心和糾結,在現今有些惡劣的局勢下,也沒法繼續把我這隻猶有兼職和戰力的部隊,晾在那裡不管不問太久的。得到回歸的消息之後,他們應該比我還著急才是。

  因此我並沒能等待上多久,又過了兩天,打著傘蓋頗為招搖的頒旨使臣,在身穿錦繡罩袍的內班騎兵護送下,就風塵僕僕的趕到了我軍中。

  然後是一番,擂鼓吹號點齊人馬,聚攏眾將眾星捧月一般的,將對方一行相迎入營中,然後擺下香案聆聽上諭。

  在這位宣旨的中年內使,勉為其難的收了一袋子金錁子,留在帳中面談了一小會之後,就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留下一片雲彩,我們也就成了大本營新置的御營左軍。

  當然,按照這位殿中給事朱彥的說法和交代,這御營軍可是比同拱衛十二軍標準的,享有一流野戰軍待遇和資序。

  特別考慮到我這隻新式戰法的部隊,在軍前的實際情況,一應旗幟服色沿襲不變,只是在各營團隊火的大小風雷旗鑲邊上,增添了御左兩個銀繡大字。

  此外,作為御營的象徵,給帶來了全套全的軍中鼓吹,在主將的扈衛親隨里,也多了六對旗牌和槍戟,作為御營統制官的專屬儀仗。

  與此同時,同樣被編入御營軍資序的,還有另外四支部隊,其中包括那隻曾經在配下協力,名為新軍右廂馬軍,給改編成了御營前軍;此外還有一面之緣的徐慶和他的踏白軍,給改編成了御營後軍;

  而其餘的兩隻部隊,則出自中路和西路的麾下,顯然也是頗為善戰且功勳卓著的部隊,不過估計就沒有什麼機會相識了。

  雖然同樣是統制官,但因為御營左軍的主將,乃是大軍序的統制官,於是我的本銜也破格再升了一階,為正四品下千牛衛中郎將,權鄆州經略副使,勛受護軍將軍,國爵永興縣子,食邑兩百。

  這樣,我就算沒有繼承羅藩那份家業和名號,這個國爵也夠我傳家後人,飽暖無憂的吃上兩代俸祿了。

  依例辛稼軒也遷升為御營左軍副統制,權鄆州兵馬都監,從四品上;趙隆為御營左軍都虞侯,權鄆州提刑事從四品下;陸務觀為左軍參議,權毫州長史,正五品上。

  就連那位一貫沒有什麼存在感的李觀軍,也因此搖身變成了左軍承宣使,繼續負責軍前的承遞上令、奏報戰果、察訪敵情,以及不便明言的監軍司里之責。

  諸營官以折衝、果毅都尉,領正將、副將銜;營下團官以都頭、校尉,領部將、備將銜;餘下官佐軍士,皆有所升遷。也算是把我在主戰、輔軍、散兵中,權設和正設的那些雜七雜八的頭銜,給統一了起來。

  當然了,戰兵里的矛手和白兵,銃軍里的銃手、銃兵、銃士、擲彈兵、老擲彈兵等階序,由我個人名下所出的軍種和勤務津貼,還是照舊就是了。

  同時按照人頭賞錢二緡,什長以上加給絹半匹,火長給一匹,隊正給兩件,以此類推,到了我的名下,就變成御賜金牌,飛魚帶,青玉扣,銀魚袋等雜物,外加廣府老城正華門外賜邸一所。

  凡軍前糧械諸事,一應歸大本營參轄,別設糧台而另行支給。雖然仍舊依例發在前沿軍行司的配下,卻僅剩下防戍支掉差遣之權,凡人事簽轉並嘉獎事宜,備案帥司後直秉江寧的大本營。

  而大本營居然下詔以組建御營軍為由,直接奪走幾隻前線部隊的管轄權,看起來對前沿軍行司的作為,頗有微辭和意見。

  宣布完頒賞嘉獎之後,就該開始著手談條件和交換補償了。這次宣旨的使臣雖然是後方派遣的,卻已經在帥司那裡盤桓了好幾天,這次還帶來了帥司里的某人。

  雖然因為與帥司的那點破爛事,有些東西已經形同撕破了臉面,但是沒有公開扯旗造反或是擁有自立基礎之前,明面上的制度和正式流程,還是多少要遵守一下的。

  這次跟著中使前來交涉的,同樣是那位李使君的人,實在是在這種那個情況下,其他的人未必敢來了,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了被泄憤的對象了。

  比如,不明不白的死在路上,或者失蹤的亂民盜匪之中,諸如此類的意外,也是在所難免的。

  不過,相比帥司的其他人,這位專署南面諸事的李使君,好歹還留有那麼一點情分和淵源在那裡,甚少給我們找麻煩的李觀軍,固然是他的人,給陸務觀通風報信和提供一應人員出奔的便利,也是出自他的手尾和示意。

  在那位李觀軍,不,應該是李承宣的擔保下,我也就且捏著鼻子,看看來人怎麼說了。

  第407章 憂喜(四)

  洛都,成廈門的城頭上,已經是呵氣成煙,清晨凝結在垛口石面上的霜,亦是硬邦邦滑溜溜的久久不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