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待到眾人說起今日的議題時,更是不由心中咯噔了一下。

  「增擴游擊軍?這是誰的主意……」

  李格非不由有些謹慎的問道,心中卻是訝然更甚,要知道之前還是大力主張,限制其實力。

  「當然,是帥司諸公的成案,也出自後方大本營的授意。」

  「只是,為何我是最後一個知道的。」

  李格非覺得喉嚨有些乾澀的道,他感覺到自己被孤立了,有些暗惱起來。之前自己可是毫無徵兆和溝通的,難道他們是打算聯手做成事實,逼自己承認麼。

  而這一次,就連一貫視為同盟的朱使君,也將他摒棄在外,這令他怎能部暗自緊張起來,這難道是自己要失勢和倒霉的前兆麼。

  他只是出外巡視一趟沿北防要而已,為什麼就會有了這種變故。

  「格非不要多想其他……」

  最年長的章使君章玉吉,開聲安撫道。

  「實在是因為你太過辛勞了。」

  「不想多增煩擾而已。」

  一貫相善的朱使君,朱友亮亦是坦然道。

  「游擊軍又在你的麾下行事,多少需要避嫌不是……」

  另一位一貫與他有所分歧的杜使君,杜君毅更是直截了當的道。

  「但這次將游擊軍招還回來整備練兵,主要還是大本營的主張……」

  最後一位常在紛爭中做壁上觀的使君,柳輕臣也出聲道。

  事已至此,李格非也不由努力牽動麵皮的表情,做出一副靜待聆聽的模樣來。

  按照其他幾位的解釋和說辭,卻還是前段時間的公案提引而起的。

  帥司里被招還質詢的首席參軍葉西兒,因為車馬失控而墜死道途,監國震怒而遷過於蔡候,然後令人尋獲以往的戰報和呈文。

  只是,待到後方以監國為首的大本營,重視起銃器戰法,卻是已經有些晚了。

  畢竟,從大本營下令調整生產和裝備、訓練體系,再派到戰場,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待到能夠派上用場,估計黃花菜都涼了。

  於是,在某些人的躥兜和建言之下下,不免就打起陣前,戰功彪炳的某隻現成部隊的主意來。

  用江南補充和輸送的新部隊為基礎,混編新軍左廂的老底子,將大多數人都抬升一二級後,在游擊軍的名下,迅速擴充出兩到三個軍來。

  然後,除了游擊軍的主官羅夏,抬升為大軍號的統制官而繼續留任外,還可以安排若干個副統制、左右統領等副手,以及相應的長史、司馬、參軍等一連串佐理之職,而底下三個軍的統將,至少也可以拿兩隔出來,另行任命為可靠資深之人。

  然後用錢糧、裝備、補給和兵員的調劑手段,在其中分化出幾個派系來,不說能將那人完全架空,至少大小相制,內外呼應之下,也就在沒有辦法有恃無恐的各種跋扈行事了。

  這樣原本的游擊軍,有些桀驁不馴的問題和尾大不掉傾向,也通過這一系列整軍和分兵再組,就自然被內部消弭掉了。

  畢竟在此之前,被麾下的某隻軍馬給用變相的手段,索要了一大筆補給物資,對帥司諸位來說,終歸不是什麼光彩和體面的事情。

  雖說是事急從權的手段,但是在需要倚重的時候,他們固然可以不余遺力的扶持優加,若是有所機會,倒也不介意藉機好生敲打和整治一番。

  讓這些習慣了自大專斷的軍頭們,明白什麼叫做上位者的手腕和威德手段。

  聽到這裡,李格非已然有些明了了,這其中自然還有列位的一點私心吧。

  至少他知道,在帥司之中,亦有人一直在鼓吹宣揚某種言論和說辭,東南路大軍坐擁數十個軍號,居然讓一個藩家私軍色彩濃重的軍伍,給占盡了風頭和好處,這斷然不是什麼值得誇耀和弘揚的好現象。

  雖然這番言論,看起來頗為可笑,也不值得提倡,但是放在眼下的情形中,卻很是有些應景了。

  「卻要恭喜格非了。」

  最年長的使君章玉吉再次開口道。

  「大本營已經獲准我等聯名所請,專領南路事宜……」

  「這……」

  饒是李格非頗有城府,還是忍不住為這個消息再次驚訝了一下。

  相對於主攻的西面和偏向守御的北面事宜,以及需要協調好路和水師的東面事宜,所謂的南路事宜,專管後方錢糧輜重並輸送、軍役諸事,也是原本蔡候所掌的職階,也是現在章玉吉暫時代領的職事。

  這可稱得上是個待遇和權勢甚重,而責任風險且小的職分,只消運作妥當,便是帥司中實權的二號人物,原本擔待此職的蔡候,甚至籍以一度專斷于帥司之中,儼然大友說一不二之風。

  不過,用來交換他這個北面值守的職分,就有些值得玩味了。

  這是就是換取某家的緘默和不作為,就此接受現實的條件和交換麼,李格非暗自冷笑的想道。

  至於其他的人或許有得有失,但顯然都已經達成某種協議。雖然他們之間的職級,依舊沒有太大的變化,章玉吉甚至交出了兼帶的職分,但是通過某種內部的額交換和妥協,也自然能夠從後續的舉措中,瓜分到足夠的利益和好處才是。

  這就是北伐大軍的現狀,在擁有共同目標和統一方向的時代大背景下,作為東南路大軍最頂層的決策者們,依舊有著自己的立場傾向,利益和厲害的取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