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緊接著對方的隊列,像是被割草一般的隔三岔五的翻倒了下來,像是卻是我軍的火銃,直接在射程和精度上,教會他們什麼叫做上風和優勢。

  對方也似被這個結果所驚駭了一般,不約而同的紛紛舉起銃器,迫不及待的擊發起來,頓時各種深淺不一的煙霧,在雙方陣前升騰而起,一時間遮掩了各自的隊形。

  但是,很快差距就體現出來,而對方的裝填效率,未免有些繁瑣且遲緩,居然還是用線香和火繩居多,於是乎,這種對射很快就變成了後期遂發槍對初期火繩槍,某種跨時代差上的全面壓制。

  第一營陣前的空地上,各種泥土和碎石噴濺翻飛,而回饋回去的飛射彈丸咻咻如雨,讓不斷倒下前排的敵陣,就像是不斷被剝開的洋蔥一般,一點點的坦露出來。

  很多人幾乎是抓著尚未裝填好的銃器,帶著悲憤莫名或是難以置信的表情,被擊中身體,歪斜的靠在同伴身上,軟軟的倒了下去。

  這種持續殺傷直傾徹了敵陣前三四排人,將左翼的橫隊幾乎打爛潰逃只後,才被從神彪軍後隊趕上來的另一隻,手持闊刀大盾的軍隊,給搶先擋在身前。

  然後在這些刀盾兵的掩護下,這些神彪軍的銃手,才重整了隊形,以刀盾手為遮掩,徐然像我軍陣勢逼迫過來。

  雖然屢屢那些手持厚木大盾的前排,屢屢被擊穿擊倒,卻是頗為堅決而義無反顧的,尾隨著他們,神彪軍的旗幟,也緩緩靠上前來。

  這就是北兵的對策和戰術麼,用這些刀盾手掩護神彪軍,逼近再擊射以取得更好的殺傷比。我不免有些失望的感覺。

  如果烏龜流的盾甲陣,能夠這麼容易,就取得壓倒性優勢的話,那羅馬人也不用被各種東方民族吊打,而痛定思痛搞起了軍事改革了。

  果然,風卷旗下令列陣的第一營,開始放緩射擊頻率和密度,以三隊輪流交替著稍稍後退,敵軍見勢也加快了行進速度,幾乎變成了小跑步伐的衝刺。

  然後他們幾乎不約而同的一片踉蹌,好多人幾乎是一頭撲倒在地面上,確實是遇到了第一營列隊時留下的小陷坑。

  陷坑,不是很深,就是那種腳踩進去剛好陷住腳踝的程度,只需輔兵用專用的工具快挖幾下就行,但足以讓這些手持重物的刀盾兵失去平衡或是扭傷腳踝,順便打亂他們努力保持的前排盾列。

  然後是堆成亂石的土地雷,在密集的人群中炸響的時候,砂土碎石和人類的殘肢斷體,一起飛起來的場面,蔚為壯觀。雖然只有十數發,卻令這些密集相簇的刀盾兵,不由自主發散了開來。

  但是刀盾兵散開的陣線,仍有人應用的繼續前進,於是乎他們突出的前端,也似乎追上了第一營的尾塵。

  這時候,一貫甚沒有存在感的矛手,在銃兵退過他們身邊時,就像條件反射一般,紛紛舉起了連片的長矛。

  以十步為一個進發點,吼聲吐氣,聚精會神,使出全力,進行短促突刺的反向衝擊。

  霎那間噼里啪啦的脆響摧折聲,一些矛頭直接嵌入折斷在厚木大盾之上,但是更多的長矛,直接刺穿或是頂翻了,大盾及其後面的人。

  哪怕是那些折斷尖頭的矛杆,也沒有停下,而是去勢再變的帶著新鮮的斷茬,直接滑向刀盾兵下盤的間隙,繼續戳在那些缺少防護的小腿和腳面。將他們紛紛絆倒或是刺傷,而失去進一步的行動能力。

  僅僅一個照面,刀盾手們浪伏一般的沖陣,就被捅的百孔千瘡,當矛兵們紛紛放開手中矛杆,用防身的細劍,完成一波近身刺殺之後。

  身後蓄勢待發的白兵們,也越過了矛手側身讓出的間隙,而撲進敵軍的陣線中,以斧錘開路刀劍跟進,大肆揮砍起來。

  他們就像是一波高過一波的三疊浪一般,將那些刀盾手構成的弧線,攪得稀爛,隱約露出跟進在背後的銃手來。

  這時候,又是一陣喇叭響,他們幾乎是齊刷刷的伏身下去,以刀劍為標杆放低身體,然後就聽的身後成片的火銃暴鳴聲。

  越過他們頭頂的呼嘯聲中,密集而灼熱的彈丸,再次橫掃了殘存的刀盾手後,又降臨到那些北朝銃手的身上,聲先奪人的打到成片。

  而對方的後隊也終於擊發反擊了,但是因為緊張或是匆忙補給瞄準,或是制式不一的緣故,哪怕就在二三十步之內,面對之敵所造成的傷亡,也不過寥寥數十人而已,其中還有相當部分是被流彈所波及的矛手或是白兵。

  就像是驟臨的暴風驟雨一般,抵近距離的密集彈幕,幾乎血肉橫飛的橫掃了這些神彪軍銃手的隊伍,將他們驅趕著打散開來。

  此後的戰場節奏,就是被我方所控制一邊倒。徐徐列隊逼近的銃隊,不斷地將對面之敵驅趕著後退不已。

  當敵軍試圖相互掩護停腳下來,裝彈對射反擊的時候,白兵和矛手構成的戰隊,就會從兩翼齊出,側擊這些缺少近戰掩護的神彪軍。

  反而殺傷和威脅更大的,是那些手炮隊,只是這玩意裝填實在太慢了,打完一發,就基本陷入任人宰割的境地。

  因而,哪怕這些北朝銃手深陷困境和劣勢,也依舊錶現出某種老牌部隊方才具有的慣於溺戰,奮鬥不止的英勇和堅韌,但是也難得脫逃大敗覆亡的命運。

  因為他們落後的不僅僅是理念和訓練,而是需要面對裝備和戰術思想,都遠勝數籌的新概念軍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