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傳我號令……」

  想到這裡,我心中一動,轉頭對著跟在身邊的姚平仲道。

  「稍稍善待俘獲的這些騎卒……」

  「給他們生火和提供熱湯……」

  「讓穆隆提出一些來審查出身背景來歷……」

  「看看能否轉化一些為我所用……」

  「至少每一個騎卒,對於我軍都是相當寶貴的……」

  「等過來淮河之後,更是大有用處的……」

  「諾……」

  他三兩下抄錄完畢,蓋上我的印鑑轉而離去……

  自從,鄭艇所在的軍從商團和後勤輜重大隊,給我帶來了大批諸如火藥、配件、槍管等急需物資和相應的隨軍畜力之後,我部的主動攻擊性和求戰意志,也幾乎是水漲船高的迅速向上攀升了一大截……

  因此,在過江之後的這段時間內,我大大小小遭遇了有二三十次戰鬥,雖然其中大半都是強度較低,陣地推進式的主動防禦戰;或是跟在大部隊之中,占據大優勢下的追亡逐北式擊潰戰,但在考慮到相對有利條件下,也主動出擊打了好幾個高烈度的硬戰,或是比較難啃的攻堅戰。

  比如在廬州境內的巢湖邊上,我們用翼型大展開的排射集火,加上中央的排炮轟擊,正面擊潰了守衛巢縣縣城的廬州軍出城迎擊,然後韓良臣帶領教導隊繞過擴亂的敵陣,徑直衝到他們後方的城門下,隨著逃亡的人流乘亂衝進去。

  一鼓作氣的用短銃馬刀經過一番拼殺戰鬥,奪占了城門,而將內外敵軍隔斷開來。數千城外的廬州兵就此頭像之後,城內殘餘守軍也無心再戰,從別門開城而逃。

  一舉輕得一座完好的城邑。

  又或是在舒州與壽州交界,霍山縣的阻擊戰。

  為了阻截大舉撤退的壽州軍,逃回到城高糧足的壽春鎮去,擁有機動能力的標兵團和教導隊,數百騎乘搶先奔馳上百里,以七八成的滿編率,趕到霍山治下,就地據險要而構築陣地,然後插滿攜帶來的旗幟,又用所有的騎手大張旗鼓的外出遊弋,做出一副戰地偵察的姿態來。

  令匆匆趕到的壽州軍先頭,不敢輕舉妄動而就地等待後援回紇,等到他們聚集足夠力量,發動幾次試探性進攻都被擊退,也摸出實際虛實之後,我的另一隻輕裝的先手部隊,也翻山越嶺抵達了這裡。

  韓良臣乘機以教導隊裡的少量騎兵先頭,後援的生力軍跟進伴隨,居高臨下發動了一次反襲,將他們殺得四散奔逃,一隻追到軍隊的集結地,焚掠了好些營帳物資,才從容退去。

  然後對方幾乎是賭徒似得用添油戰術,一次次加強攻擊力度和規模,但又一次次被挫敗在經過加強的防線上,等到最後我的炮隊也緊趕慢趕的出現在戰場,推出隘口,對著下面發射起來之後,他們終於放棄了最後的努力。

  分作數部,轉向別處開始脫離戰場,可惜官軍本陣追擊的馬隊也趕到了,最後能夠逃回壽春鎮的,不足千餘人。

  事後。我們得到了他們戰場所遺堆積如山的輜重甲械,不得不就地發賣和處理掉一些,才能重新出發。

  火器殺傷力持久而後發制人優勢,也在戰場作為磨刀石的磨礪中,逐漸被凸顯出來。就算是那些新被吸收和補充進來的各色兵員,也漸漸習慣了這種火器(銃手+炮隊)為核心的戰鬥方式。

  在戰場上依舊抱殘守缺或是不知道變通的人,是沒法活的太久的,無論是面對敵人的刀槍箭矢,還是來自背後的友軍怨恨,而只要還是活著的人,也不會拒絕更加省事省心,也更有效率的戰鬥方式和新戰術。

  而以第一營和第二營為主的核心部隊,甚至能夠通過某種配合,簡單穿插分割敵後或是側翼,而打出幾場頗為像樣殲擊戰來。

  哪怕他們仍舊會忍不住在私下抱怨我這支部隊,過於苛嚴的紀律和日常訓練制度,特別是我要求他們識字的強制規定,對許多人來說,那是要了老命了。對他們來一輩子只知道提刀廝殺就夠了,居然要還被逼著去一些「為什麼殺人」「為誰而戰」之類不知所謂的東西。

  儘管如此,某種高壓之下的逃亡或是脫隊的事情,卻是寥寥無幾,屈指可數。當然這也有足額的,以及我對軍功獎賞和戰利品分成,從來不打折扣的緣故。

  就算上頭不能及時給予,或者以某種理由卡住,我也會明確宣布告知來轉移仇恨,然後自己掏腰包給予獎勵和榮譽,如此下來,正可謂人心可用而事事爭先呼。

  在江北淮南一帶徵戰的官軍中,也小有名氣的,甚至出現所謂的新軍左廂「能攻更善守,後方當無憂」的流傳段子。

  銃器善守不善強攻的印象,則被更進一步增強,這讓人有些無奈也無語中。

  雖然在攻擊力的輸出上,缺乏一鼓作氣的爆發強度,但也勝在持久而穩定,直到戰鬥結束都波伏很小,敵人在幾度爆發都不能突破陣線的情況下,血性之勇就會被托塊消退而迅速陷入疲累低潮,轉而在持續殺傷下崩潰。

  當然還有因為江淮之地河流縱橫水網密布,實在不利於騎兵行動的緣故,因此我們沒有遇到大規模的騎兵戰。

  偶爾有部分本地的騎兵突擊,我們也可以仗著數量上的優勢和配合,將其在距離之外壓制、驅逐,或是被步卒近戰糾纏住之後,以一定代價成功將其擊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