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但是突然有消息傳出,朝廷以暗中資助和扶持馬藩叛亂為由,準備廢除當地的十三藩,並扣押匯聚到安遠州城的諸藩現任當主。

  接著領兵官遇刺受傷。

  又發生了一些不可預期的事情,除了諾藩變成官軍的走狗和幫凶,其餘十二家當主,就只有兩位遠藩的家主隻身逃回來,接著是諸藩的私兵在安遠州城裡,與朝廷派駐的官軍亂戰,重新占據上風的官軍,開始在城中燒殺搶掠。

  等到他們重新收手,發現自己已經被各路藩兵所包圍,然後事情就不可收拾了。

  可以說,這其中從頭到尾,都充斥著某種陰謀和幕後推手的味道。

  今天是我旬休回家的日子,這段時間,我就像一個真正的領導者一樣,全心撲在這隻軍隊和先關事宜的籌備和建設之上。不是吃住在軍營里,聽著號聲起床作息,熟悉一個將領所具備的方方面面,便是輾轉與車船勞碌往來之中,親自巡視指導布置事項。

  好容易待到初初走上正軌,才得了閒暇回家瞧瞧。

  路上所看到的乞丐和各色面黃飢瘦,無所事事的人,似乎有些多了點,他們敬畏的看著走在我馬車前,負責前驅清道的騎手和旗幟,紛紛有些驚慌失措,或是麻木遲鈍的避讓開來,然後順帶捂住孩童可能哭喊的聲音。

  雖然清遠之亂已經平定了好一段時間,但是因此帶來的創傷和後遺症,卻沒有因此消失不見,反而慢慢的顯現出來。

  許多好容易從流亡中歸來的倖存者,試圖重建家園,卻發現他們所生活和熟悉的家園,已經面目全非,且沒有他們的容身之地,而世代居住的土地,也變成某人名下的產業。

  於是乎,他們一下子成了被遺棄和遺忘的群體了,年輕力壯還可以去做短期的僱工,與北人、傭奴一起,爭奪下城區的幾個城門下,臨時招工的名額,嘗試熬過這段艱難的時光。

  剩下的人,就只能考慮賣身或是寄附為奴婢了,問題廣府的大戶人家,根本並不缺少奴婢的來源,無論是嶺外南投的北人,或是海外輸入的藩奴,無不是比這些本地人士,更加物美價廉的所在。

  因此許多人,就靠著官府設立的賑點薄粥,有一日沒一日的混過去。

  謎樣生物那裡也曾經嘗試過,從中招募人手去外州屯墾拓殖,可惜的是,除了一些腦子比較活泛的年輕人,絕大多數人都有著某種故土難離的情節和矜持,作為畿內居民的最後尊嚴,他們寧願半飢不飽掙扎在生存線上,甚至餓死在廣府境內,也不願意放棄畿內人的身份,形同流放到陌生的遠州去。

  作為那些既得利益者其中的一份子,我如是想著,靜靜的觀望著他們,以及發生在短暫行路上的光怪陸離。不過這種狀況,隨著我的車架,通過最外圍的小城門,進入獵德區的子城之後,仿佛就一下子消失了。

  又回到昔日廣府悠閒靡靡的緩慢生活節奏中來,各種閒淡適意優裕從容的氣氛,隨著店家和小販的叫喊聲,彌散在有些悶熱的空氣中。

  這和生活在廣府五城十二區內的人,所見到的情形,有些反差頗大,城內城外似乎已經是兩個世界了,當然這據說是有官方和民間底層共同努力的結果。

  據說城中的傳統乞丐團體和幫會勢力,堅決擁護官府維護市容市貌的號召和舉措,謹守地盤劃分而將這些外來的生手和競爭者,都驅逐出去的緣故。

  一板一眼匯報聲,將我從沿途觀望的思緒中拉回來。

  「辛軍副去了台城接收新到的軍資……順帶與陸小姐會面……」

  「陸大參召集眾屬,正在參研新修訂的銃器操條和製圖法……」

  「趙虞侯召見了二營三團第二銃隊的隊副曲端,敘以鄉情……」

  「會面不過多久便出……又去見了楊都尉,商榷選人事……」

  正在面前做匯報的這名小校,乃是我新提拔上來,用來接替穆隆的部分職責的人,畢竟穆隆現在已經是親直隊的隊副,兼標兵隊旗頭,不適合再負責一些設計陰私的勾當。

  他叫童昊,字澤洲,曾經差點就有了舉子出身,走上仕途之路。

  據說他家中本世代的吏業,以刑名和理獄師爺為生,吃的是沾血的黑心飯,到了這代卻出了個奇葩,一心像謀取仕途,不惜重金假寄遠方同宗的名下,去參加科考,結果過了鄉試,卻在部試律學優等,準備授予出身前的前夕,被妒忌的同年所舉發,遂剝奪功名出身,下獄待處。

  然後就是各種公門黑暗,因此家破人亡的段子。

  後來清遠軍亂起,搗毀了多處牢獄,他也被裹挾進了亂軍,幾欲籍此報仇,後來陳子河按照約定,給我送來了一批有特殊專長的人士,他亦在其中,只是因為不怎麼順服,被揍成豬頭捆綁著送過來。

  在我順手幹掉了幾個與他破家有關的仇家之後,別無所求的他開始死心塌地的跟著我,自甘以一介工具和走狗的身份替我賣力,如今安插在軍中,利用他面生、記性好,觀察入微的擅長,替我監視某些動向。

  因為,一不小心之下,我已然發現我這座小廟裡,已經至少擁有三個以上的歷史名人,或是疑似同名的大拿。

  副手辛稼軒就不用說了,他還有另一個名字,辛棄疾,在另一個時空,這位少年起兵參加抗金,在亂軍中親手擒拿過叛變的義軍首領,寫下夜裡挑燈看劍的名篇,也做過數任江西、福建安撫使,可謂少有文武俱全的宋代詩人詞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