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對方還笑眯眯的對我派去的人解釋,這是神機軍里專門指定的用途,實在無法周顧到我們的。

  至於除了火銃之外,其他關於加強火器配備的呈請,更是石沉大海不見下文,請求配給炮車的呈文,直接被以現已有職分重疊為由駁還。

  於是退而求其次,請求撥給一批火油彈或是火雷彈,則得到的是此物生產不易,所有出產配額,已經優先供給,須得排序留待數年後的理由,輕飄飄的擋回來。

  就算我托人疏通和塞錢也不管用,甚至有人因此傳出怪話來,「人家還帶是上五軍的源流,或是中外軍的蔽菽,怎是你這般剛出頭的雜流……可以覬覦和比肩的……」

  當然,敢說這話的人,已經在第二天就酒醉失足落水被淹死了,但是我們面對的境況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然後那位相熟的郭統制,才派人給我傳了幾句話,大抵意思就是,神機軍中擋圈幾位主官,甚是看重本部出身的左鋒將那支人馬,不余遺力的扶持,所以其他的存在就只好暫且靠邊站了,特別是我們這類有隱性競爭的。

  好吧,我只得暫時偃旗息鼓,至少我現階段還沒有和上五軍之一,神機軍這般的龐然大物,對上的底氣和實力,能夠給那些站出來的馬前卒,一點不敢肆意妄為的教訓,也就是見好就收的極限了。

  不過所謂,雖然我在,在另一個方面,卻得到了好消息作為補償,陳夫人派人給我送來海圖上的一個地址,算是對於我在謀求方面受挫的一點補償。

  獄門島,曾經是廣府都市傳說中的凶祟之地。

  島嶼的原名已經不可考了,靠近航道,距離廣府也不算太遠,不出翌日之船程,而且四圍大都懸崖峭立,礁岩遍布,島中卻頗為曠闊平敞,林木植被豐茂。

  一度被南海都督府,用作羈押重犯的大型監牢所在,然後南朝沿襲之,最多時有數千人囚居於島上,開山鑿石,耕種瓜菜果林。

  島嶼周圍,所謂風凶浪急,暗流涌布,只有較輕的小型船隻,才可以從地勢較緩靠岸,因此,幾乎是絕境之島,不虞有脫逃之患。

  但是數十年前的一場海龍翻身(海底地震),改變了這種惡劣的地形,在近岸的滿地礁岩中,崩裂出幾條寬敞的水道來。

  島上的陳設建築,大都毀壞,死者累累,幾成鬼域,也有傳聞說是,島上囚徒乘機出逃,殺盡獄卒而奪取武器自據,而被朝廷派兵屠滅了島上的囚徒。

  因為這場海龍翻身,廣府已有所震聞,但市民百姓居家毫無損傷,真正破壞厲害的,也就是島上的範圍,因此也被視作老天發怒的不祥之兆,又有說是上天不喜此處作為囚所,而徹底毀棄。

  然後是航道變遷和附近的人事遷移,這一廢就是好多年。

  至今的故址上,時有鬧鬼的傳聞,當然,我更相信是那些乘夜泊靠的私販們,各種裝神弄鬼的作祟。

  更別說什麼牛鬼蛇神,上千號軍人駐紮下去的血煞氣一衝,我就不信還有什麼東西藏得住,更何況島上有用作自足的蔗田果林什麼的基礎。

  我的船團,也不用再冒風浪之險,長時間停靠在外海,進行螞蟻搬家式的運送這就足夠了。

  第251章 內察

  海風徐徐吹著我被曬紅的皮膚,發出某種微微的刺痛,但是腳下陸地的踏實感,卻讓人輕鬆了幾分。

  我剛從獄門島上待了幾天回來,雖然環境還有些不盡人意,荒廢的太久了,但是作為臨時泊灣碼頭的基礎,還是有的。

  島上的活動地域頗大,具有某種典型南國熱帶島嶼的多樣性,可以作為某種野外訓練的環境。因此第一批修築的人手,已經派上去了。

  在新軍名下,我自行成了一隻數百人的工程團,都是安遠和天南當地招募來的匠人或是相應的熟手,用軍中配發的工具裝備起來,按照輔助部隊的待遇和操條進行編管而已,目前階段足以讓他們感激涕零,相當賣力了。

  天南還好說,我當初在那裡借著清剿餘孽這種吃力不討好的理由,掃蕩掉的只是一些地方土族豪強之類,只要熬過戰後的蕭條和凋敝時光,普通人的民生總算還過得去,畢竟是國族的直領地,新館吏們多少還要估計吃相,出現成批量餓死人之類的消息,就過於駭人聽聞了……

  但是兩度叛藩生亂的安遠州乃至大半個丹戎大洲(馬來半島中南部),幾乎成了人間地獄,屢次追加的官軍和叛藩的拉鋸,饑荒和瘟疫的消息,時有所聞。

  因此相對的,招募各種專長人手和青壯年的工作,進展很順利,幾乎每天都有大批的流民,逃亡到港城附近,像是牲口一樣的任我們派去的人挑選。

  代價僅僅是半袋干餅子或是一包米而已。

  雖然因為身體素質和簡況狀況,大多數不能直接作為兵源,但是作為夷州方面墾拓的勞力還是不錯的。其中也包括了一些負責過港城修繕的老手,正好這次在獄門島派上用場。

  只可惜這個時空所擁有的另一種特產——化石漿,也就是原始版的水泥,卻是朝廷管控的事物,沒法大批量的搞到手,不然進度還會更快一些。

  當然了,伴隨著這些紛亂和流散,關於當年安遠州變亂,逐漸流出另一種描述和內情的說法。

  當年第一次派兵護送中使,到安遠州城宣旨的時候,作為當地分藩之首的馬氏藩,內部的意見也不算統一,甚至並沒有多少堅決對抗王師的決心,因此官軍到達州城的時候,大司徒一家已經束手就擒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