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躲,我閃,我擋格……」

  突然一個不合時宜的聲音插入我兩的糾纏中。

  「那個?……」

  抱頭蹲在門邊,有些怯生生的探頭探腦道。

  「我是不是……等一會再來比較好……」

  像是八爪魚一樣纏繞著我的謎樣生物,才恍若驚覺起來,像是裝了彈簧一般刷的蹦起來跳下床榻來,努力做出一副無若其事的樣子來。

  只是她血色未消的臉蛋兒和扯得七零八亂的衣襟,實在沒有多少說服力。

  「啊嗚……」

  然後,她看著變得凌亂而皺巴巴的衫裙,還有散亂的髮髻,不由慘叫起來。

  「老娘花了半個時辰才整理好的……」

  經過了這番打打鬧鬧的日常和清晨喧囂之後,我們還是在灼熱的太陽徹底統治天空之前,趕緊出發了。

  說來慚愧,我在廣府呆了好些年,卻是還有好些極富知名的地方都沒去過,今天的這處的海神波羅廟,就是其中之一,因為,今天是名為海神誕的廟會之日第一天,也是對她錯過春遊許諾的補償。

  波羅廟屬於扶胥區的管轄,位於名為扶胥鎮的子城西南門外的小海(珠江)邊上,(註:唐代珠江流經城區的支流為小江,城外的為小海),上接虎門水道,下臨獅子洋的地里要衝。

  該廟始建於隋文帝開皇十四年(594年),最早只有一小間供奉波羅海神畫像的石殿和若干菠蘿樹,但是經不住積年累月的海陸繁華勝極,歷代官府的追封加贈。

  沿襲至今,幾經增建和擴張,已經成為一處極為龐大的建築群。

  因此波羅廟和廣府一般,也有狹義和廣義上到額兩個概念,狹義上的波羅廟,就是指位於核心區的主體建築,由牌樓,頭門、儀門及復廊碑林、左右鼓吹亭、大殿和昭靈宮構成的波羅廟原址,因此也被稱為海神廟,或是小波羅廟。

  廣義上的波羅廟,或者說大波羅廟則包括了在海神廟周邊和外圍,歷代陸續增建擴張出來的各種宗教建築神堂神祠之屬,以依附在其中的數量龐大的各色廟祝之屬,生活起居日常行事的場所,是一個占地頗廣的地理概念。

  因為這裡是古時萬里行波的出發點,既所謂海上絲綢之路的起端,同時也是那些海生人家,送別親人的最後一戰,她們在這裡目送著載著父親丈夫兄弟的海舶,在獅子洋上徐徐遠去的身影,也是在這裡,最先迎來等候已久的親人歸期,然後上演了一幕幕悲喜離合的歷史片段。

  雖然現如今,波羅廟所在廟頭港,已經不再是廣府最重要和最繁忙的港區,但是作為出海人家的精神支柱和心靈皈依,海神廟的作用和地位,卻是毫不動搖的,哪怕是域外番邦來客,第一次踏足光伏之前,都會先到這裡祈禱禮拜,進獻祭品和供物,以求方便和心靈安寧。

  由來日久之後,隨著他們的定居和歸化形成一個個別具特色的坊區,也花費了極大的代價獲得官府的首肯,在波羅神廟的邊上,陸續捐獻和建造起極具東土特色的,各色舶來式宗教場所,作為海神廟的從屬,並接受官家的監督和管理。

  這也就是那些海外舶客番人中,口口相傳的東土萬神殿,他們在他國異域或是第二故鄉的心靈歸屬,因此在廣府,負責管理海神廟的是禮部下轄祠部郎中,屬於相當高配的管理機構,配下有專門的廟觀主事,負責海神廟的日常監理,這也是一個著名的肥缺。

  到了扶胥區之後,我們就很快陷入擁堵和緩慢蠕動車馬水龍之中,因為大多數車架和坐騎,行人,幾乎都是朝著一個方向行進,於是乎幾天主要支幹道上變成磨肩擦踵的潺動人潮。

  被龜速折磨的忍無可忍的我們,也不得不在老遠就下車步行,由強壯的護衛用身體構成某種屏障,保護著體弱的幾個女孩兒,徒步走了好幾條街道,擠了一身汗,才到了地方。

  現在正是夏季信風第一茬出海的時節,祭神問卜而遠航的商人最是不計手筆,又逢傳統的波羅誕廟會,因此周圍的十幾條街區已經是人山人海,旗鼓喧然,雜耍百戲,最是熱鬧的時節。

  人流到了這裡頓時一松,我們也得以把手邀游,慢慢的沿著街道新設置的彩樓和攤鋪,在海風送來的新鮮空氣中揮舞著扇子,一邊散步一邊觀覽著街景,然後買上一些覺得頗有趣味的小玩意兒或是吃食。

  提了幾個大包小包之後,我們總算靠近了御建的神道,沿著神道下去就海神廟的所在了。

  這座海神廟本身的格局並不大,卻是按照三架兩間建設的相當精美工巧,走過掛滿彩帶和花球的牌樓,頭門、在海神廟儀門前,我稍稍駐足下來看了一下。

  因為這裡是天寶十年(公元751年),前朝宰相張九齡奉旨封南海神為「廣利王」,並祭立的《南海神廣利王廟告碑》的遮亭,所謂一代名臣的鐵筆銀鉤,自成風範。

  又遊覽了復廊之中,滿是歷代名臣、大家題刻的碑林題刻,在數十名樂工一天到晚不間斷奏唱的左右鼓吹亭,聽了一會滿口子咿咿呀呀的所謂南音神樂,才算真正踏入神廟之內。

  我們就見到了位於正中軸線上,一處烏瓦漆柱白牆的石構大殿。過道以外,各種陳案上的香花彩表,諸牲供物堆滿了前後,幾乎將海神廟正殿四周的淹沒起來,讓人無處插腳,連同幾棵環粗的波羅樹上,也被掛滿了各種香囊和木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