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那位大公子背後的羅藩,再怎麼沒落,也是八葉世臣之族,不是普通手段可以輕侮的。若是惹急了對方,帶著人往藩內一躲,也足以斷絕大多數人的想念。更別說以梅山行館為紐帶,站在他背後的其他背景和勢力,也讓人忌諱良多。

  因此,陳子錕幾乎是和盧銓一拍即合,但是幕後的人並不滿足這些結果。

  甚至為他們,再次聯繫到了一位臨時的盟友,東海道大名鼎鼎的私販頭領之一,蒼鷂子馮十三,人稱南海十三郎,出自家世顯赫的萬安馮氏。

  相比五脈八葉世臣之族之中的排名五脈第二,出自嶺南第一大族馮盎的後人,開元天寶一代權宦高力士養子出身的雷州馮氏,這一支出身卑賤卻要傳奇的多。

  因為其可靠的祖先,最多可以上溯到乾元年間的意味大海賊,人稱海龍王的馮若芳,曾經被成為「海上龍王,路上樑門」的存在,因為行掠海上而富甲南海。

  不過他很快就知趣的接受了南海都督府的招撫,並且討滅另一位橫行西海路的大海賊陳武振,而舉族歸於新設的萬安洲,以多年積聚在陸地上,過起超級大地主的田舍翁生活。

  地方志稱其「奴婢居處,南北三日行,東西五日行,村村相次」,由於家世族人在海上的天然淵源和專長,萬安洲馮氏數百年沿襲下來,在南朝水師中極有影響力,歷代門生故舊無數,號稱海軍望族。

  這位十三郎卻是其中的異類,被族人視為恥辱和家門不幸的存在,十五歲就殺了官長,叛逃出海兵隊,變成被懸賞通緝的黑人,進而在橫行外海私販之中名聲鵲起。

  在南朝版圖之內,隨著各路水師昌盛,血紅大蟹的旗幟所過之處,而傳統的海賊幾乎禁絕,官私船隻遇劫之聞,這些年下來,基本只存在那些偏遠邊緣之地。

  相比之下,卻是各種走私活動的長盛不衰,在各種壟斷和專營之下,無論官府如何剿殺殲滅,總是不缺乏源源不絕的逐利之徒,在地方上利益相關的關係網和保護傘下,一次次的死灰復燃,更別說那些來自各大豪門世族的幕後操手。

  因此這位家世淵源出身的南海十三郎,經歷了由官到賊之後,幾乎是憑藉一躍成為其中的翹楚,進而拉起一大幫人馬雄踞一方。

  而在生死不論,高達數千緡的賞金之中,至少有大半是他的家族提供,可見其行事手段。

  而這位十三郎,剛剛在匯源號里遭受了巨大的損失,一筆通過勾結的老關係暫寄其中,準備利用宇文家的名號作為掩護,鑄印成錢的藏銀,就這麼不翼而飛了。

  作為一個橫行外海,與官軍常年周旋而立於不敗之地的大私販頭子來說,是不可接受的損失和恥辱,因此他哪怕犯天下之大不韙,也在不惜在頗為敏感的現下,聚眾上的岸來,尋機行事。

  作為一個成功的走私集團首領,最不缺少的就是岸上千絲萬縷的關係人等,也正是這些關係人等中的某些偶然因素,將他們這些本該八竿子打不著的人,拉到了一起為一個目標而各自行事。

  按照他們被告知的說辭和內幕,一個實際不討藩主喜歡的大公子,顯然只是個缺少根基的水貨而已,他的基業同時又是一大塊肥肉,只是他很會構件關係網,牽扯到的人,不免讓人有些投鼠忌器。

  現在這些妨礙和忌諱的因素,隨著來自更高層次的聲音和態度,就像是滾湯潑雪一般的消融在即,又有什麼理由,能夠阻止這些貪得無厭的走狗之輩,為自己背後的勢力,撕下那最肥美的份額呢。

  第135章 潛動

  京兆府五城十八區,又十一附縣,下轄戶口百萬計,流內的官員雜貳數千人,便裝坐在茶舍里等待的哥舒慶,便是其中之一。

  他的祖上,可以上溯到天寶年間,安南都護府麾下統領白弩兵的馬使哥舒晃。

  但是,相比出自天寶西軍老帥哥舒翰一脈的,如今在西朝大夏作為國族分支的,大名鼎鼎的大小兩哥舒,他這支生活在南朝大梁境內的哥舒氏,就未免有些拿不出台面來。

  雖然理論上他們都是睿宗年間,後突厥汗國——突騎師被擊滅後,內附的大姓——哥舒部的淵源,不過哥舒翰乃是大首領世系的出身,又是西北邊軍的名將,歷任隴右節度使,先鋒兵馬副元帥,太子太保,人稱「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與天寶年間幾乎掀翻天下的安祿山,並列異姓兩郡王之一的西平郡王。

  而哥舒慶的先祖哥舒晃,只是一個被分遣到南荒的俾將而已,最多也就做到了一任兵馬使而已。但絲毫不妨礙他,在介紹家世的時候,與有榮焉的攀附上一句,某家乃西平郡王的余裔。

  因為哥舒晃之後,他這一族在軍中仕途上,就沒有太大的起色,絕大多數時候,都在卑官小校的階層打轉,不過因為先祖哥舒晃還是留下了一點餘澤,當年率領白弩軍,參與打通與南平都督府水陸往來的紅河大遠征,哥舒族人在沿河的貿易中頗有建樹,因此有足夠的錢財,維持哥舒慶這一支,在官家體制內的營鑽,作為對家族的援應。

  到了哥舒慶這一代,確實花了老大代價,才從外郭的附縣,弄到下城裡的這個位置的,因此迫不及待的將新上任的第一樁差事,辦的漂漂亮亮來大些後面的舉薦人,也是給那些新下屬們,一場變相立威和兜攬好處的機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