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然後在特定的額範圍內,相互爭奪各種水陸資源和影響力,是不是爆發出一些低烈度小規模的衝突,因此我們所乘坐的這艘花船,在夜裡都不肯停船的。

  儘管如此,還是會偶爾看到岸上,建築被焚燒的火光,或是撞見一些雙手被綁縛在身後沉河,卻又被鬆脫出來而呈現某種扭曲狀的浮屍。

  東南之地的各種亂象的投影,就在這短短的航程見聞中,可見一斑,但相比兩淮地區,卻又可以稱得上是有些秩序和上限的混亂。

  不過隨著目的地的漸進,船上的女人們別有一種情緒,她們似乎對這次江寧之行的期望很高,各種洋溢著某種期待和雀躍的心情。

  最常聽的就是兩句話。

  「你以為人人都有謝阿蠻的命麼……」

  「能做個李娃也不錯了……」

  謝阿蠻乃是數百年前的一個傳奇,亦是她們這些出身卑賤或是流落風塵的可憐人,時代相傳的勵志故事和偶像,已經編寫和演繹了無數個版本和故事。

  最初她乃是天寶年間新豐縣的一個舞妓,因為容姿出色而被舉入宮中,適逢海內承平天下安定,人稱開元盛世的最後年華,天子廣招四海名士大家、優異之選,供奉與大內而升慶太平。

  阿蠻也適逢其會,以區區賤籍出身,而聞達於天顏,結交與海內名士大家,按照這個人生軌跡,她最好的結果,不過是被選入大內成為一名女官,或是指配給某個宗室,或是近臣,算是完成鯉魚跳龍門的最後一步,留下諸如御溝流詩、紅葉寄書、寒衣藏釵之類的佳話。

  但是當時楊太真專寵於帝尊,擔心天子久見起意,遂收為養女,以斷絕名分和想念,未想此事卻成了阿蠻人生最大的轉機。

  未幾,安史之亂發,帝駕出走劍川,途中將士思鄉生變,不願再行,殺盡楊氏一黨,又鼓譟行在,請賜死太真以安將士之心。

  適逢梁公引兵斷後,得勝滿載歸,遂以炒麥、烤羊,妙定亂軍,解圍救駕於帝前,開元天子視為忠義引為北軍總制,太子、太孫皆友善結好之。

  又以救護援手的淵源,請尚之太孫之妹,自小被養入宮中的雍國主,又因雍國主年尚幼,乃恩加將阿蠻作為雍國的替身,賜下樑公左右,以盡天家籠絡之意。

  後來梁公征平海內,阿蠻的地位亦水漲船高,虛名的養女也變成了寄託晚年的真養女,因此到了正式行禮的時候,阿蠻是作為六尚之首的一品誥身,與已經成年的大長公主並列的右夫人,一同從宮內出閣的。

  更兼這位阿蠻富人生平,熱心善事,主持過大名鼎鼎的女營和孤兒院,保育所諸多慈善之所,號稱有龍武軍駐屯子弟,便有這些善所,一直救助活人無數,更有萬家生佛之譽,佛門稱凌波龍女菩薩轉生。

  連江東名門謝氏,也主動將她錄入譜中,以至於被人譏笑為反攀附。

  各種被津津樂道的程度,甚至超過了乾元宰相鄭元和和夫人李亞仙一波三折,終成眷屬的佳話。

  花名李娃的李亞仙同樣也是平康里的行院出身,早年艷名高彰,賓客雲從,直到遇到了榮陽鄭氏出身的才子鄭元和,因為迷戀廝守而誤了考期,纏頭散盡後被逐出,又被家中視作恥辱而斷絕關係,鄭源和因此幾乎淪為乞丐,待斃街頭。

  後來為李亞仙尋回,痛切其身,毅然贖身並與之同居,資助鼓勵再做苦讀,遂得中舉,得放成都府參軍,然後遇到某位大人物的賞識,開始青雲直上,一路做到了關內布政使,家族才改弦更張,開始努力挽回這個不肖子的關係。

  因為人稱鼎新宰相的鄭元和,也是梁公與劍南地方,獨具慧眼選於門下,又委以重任一手提攜上來的。所以在謝阿蠻的故事前,也要屈居其後的。

  第61章 江寧(上)

  洛都大內,紫寰殿中的朱漆大柱下,被歷代朝拜的官員,打磨的光可鑑人的花紋地磚上,大灘新鮮的血跡,尚未凝固,上面還有一些牙齒和類似腦漿的東西,那是一名一向沒有什麼存在感的白髮老御史,突然當庭爆發,所留下的最後一點存在感和痕跡。

  白髮皓首的老言官,被迫不及待的執金吾,錘殺當庭之前所喊過的那句話,卻仿佛還在眾人耳邊。

  「」

  「明公只有王世充的格局,卻想做那宇文成都之事麼……爾輩還以為能善存己身。」

  這句話一出,幾乎當庭譁然,膽怯些的幾乎就當場嚇出尿來。

  王世充乃是隋末亂世中,所謂十八家反王,五十六路塵煙,屈指可數問鼎天下的大勢力,以洛陽留守身份乘亂而起,雄踞河洛而作擁大批舊隋精兵強將,兵甲糧械無算,又掌握了隋煬帝之子——越王侗,可謂先天基業和大勢就遠勝他人。

  比起矯詔奪太原而起家的李唐政權,亂世爭霸的起步基礎不知道要強上多少。

  可惜他只是個守護犬的氣量和眼界,不但用人不善,識世不明,還屢出昏招。先是在洛口大戰中,多年儲集盡為李密的瓦崗寨做嫁衣,又在爭霸河北中,做了本朝高祖李淵的墊腳石,最後鬧得眾叛親離,率部跪降於太宗馬前,然後被仇敵獨孤氏,誘殺於家中。

  要說凌煙閣上的功臣良將,倒有好幾位都出自他的舊部,不可謂不是一個頗具悲喜劇的人物。

  而宇文化及就更悲催了,他是隋文帝時代最有權勢的家族和老臣之一,就算是楊素身死,他也依舊見寵駕前,也是隋煬帝到死之前,都最信重的臣子,然後再隋朝滅亡的最後日子裡,發起兵變親手弒殺了窮途末路的隋煬帝,自立為帝,國號「許」,年號「天壽」,同樣是極不得人心,立國半年,翌年被另一路反王竇建德擊敗,擒而殺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