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不怪秦己會這麼震驚,這個節目自從第一季以來,走得都不是現下流行的毒舌刻薄的麻辣點評路線,畢竟上個這個節目的都是些小有些名氣的歌手,不是那些戰戰兢兢求一個出道機會的選秀歌手,大家之間像來是和和氣氣,哪怕是批評也是轉了十八個彎才說出來的。
“我以為我是來做一個歌唱比賽的評委,而不是一個舞蹈比賽的,是吧?”,老藝術家狠狠地皺了皺眉頭,語氣嚴肅一點都不像是開玩笑。
說是老藝術家,其實並不是那種白髮蒼蒼的老奶奶,年不過六旬的她保養得當,一頭富有時代感的盤發看不見一根白絲,只有臉上的皺紋看得出她經歷過的滄桑。
“我剛剛數了數,不算伴奏里的和音,你總共唱了不到十五句,你這也配叫唱歌?”,說到怒時她甚至握拳敲了敲桌子:“節奏和人聲相輔相成這才叫音樂,你自己告訴我,你這首歌合格嗎?節奏不停地重複,歌詞也不停地重複,一切有欣賞性的東西都沒有,我要看的不是你像是耍猴戲一樣在舞台上胡蹦亂跳!”
第112章 撕逼
現場出現這種突發事件,整個演播廳里所有人都被震住了,台下的觀眾靜悄悄的,絲毫看不出剛剛他們是有多嗨,李理和主持人楞在台上,就連台下的現場導演和導播間的總編導都沒有反應過來。
反倒是坐在老藝術家另一邊的那位演唱會導演先出了聲,笑眯眯但實則帶著暗怒地說道:“於秀老師,您這話說的我可不同意,眾所周知,好的舞台表現力是一個歌手必須的能力,能夠更大程度上調動觀眾的情緒,怎麼到你這裡就變成旁枝末節的東西了?”
他是一個資深的演唱會導演,歌唱中太深層的東西他可能不太懂,但是舞台設計一直都是他立身的根本,也是他引以為傲的能力,眾多歌手也是因為總能夠在演唱會上取得很轟動的反響,而一直對他推崇有加,這於秀自己落伍了也就算了,說出來的話像刀子一樣刺他,明著對李理的舞蹈不滿,暗裡是不是在說我這個舞台設計一文不值?
況且向來偏好搖滾樂和舞曲的他,並沒有覺得李理的表演有什麼不好,看場下觀眾的反應不也很不錯嘛!
衝突沒有被平息,反而進一步升級了,現場一片譁然。
剛剛還只是毒舌評委的戲碼,現在一轉眼直接變成評委之間撕逼了,不過現場導演卻並沒有干涉的打算,主持人也有接到指示,也不好開口說什麼。
他們節目雖然不會製造些什麼DRAMA,但這送上門的衝突他們也沒有拒絕的打算,節目中撕逼代表著什麼?代表著話題度,代表著收視率啊!儘管他們節目收視率一直不錯,可還是期盼著更上一層樓的。
現在觀眾最喜歡看的是什麼?不就是明星在電視上撕破臉面斗得死去活來的,要是能打起來就更好了,這樣他們就能站到一個更優越的點上,來表示自己的蔑視和不屑。
就好像隔壁台所有綜藝節目的撕逼都快成了套路了,不過他們把這叫做節目效果,結果出的綜藝撕一次就更火一次,嘉賓也願意上,雖然會吸引無數的黑粉來罵你,但總會在罵聲中人氣高漲。
娛樂圈就是這個樣子,有些明星最需要的不是平平淡淡、穩穩噹噹地往上爬,因為你再有能力也許也不會有出頭的那一天,只要能吸引足夠多的注意力,關注度夠了,哪怕有一群人恨你恨得牙痒痒,也不會妨礙你愈加火爆,甚至他們反而是推了你一把,等到功成名就的時候,還能安慰自己說,這些黑子不過是羨慕嫉妒恨而已。
也不能說得出誰對誰錯,不過是兩條不同的路子而已,都能通向成功,也都會走向失敗,不過秦己對這種炒作的態度,向來是不討論、不參與……所以在經過了最初的震驚之後,他才能一派悠閒地靠在椅背上,津津有味地聽著旁邊吵架。
所以說其實完全能理會觀眾們為什麼會喜歡這種戲碼,因為秦己也喜歡,看熱鬧不怕事大,說的就是他這種人。
“我並沒有說舞台表現力是旁枝末節”,於秀直接把身子轉了過去,十足地理論探討的架勢:“但它應該是為歌曲本身服務的,為的就是能更好地表達歌曲,而不應該像這場表演一樣,注重舞蹈和娛樂性超過對歌曲的琢磨,這完全就是捨本逐末!”
“就像你說的那樣,我覺得李理的舞台表現力完全達到了你的標準,他的舞曲最大的特點就是動感,而看現場觀眾的表現反饋,明明李理做得很好啊!”
“是的,他的舞曲想表現的就是動感,但這正是問題所在,我認為在這樣一個舞台上,他應該帶著一些有質量、有內涵的音樂來比賽,而不是這種純粹是為了娛樂大眾、毫無藝術價值的東西!”
眼見著場面就要控制不住了,主持人才走出來控場,反正他們這期節目得到的爆點已經夠多了,過猶不及反倒可能讓觀眾反感。
而湊熱鬧的秦己也沒有看下去的興趣了,其實今天的問題完全就只是兩代音樂人之間的代溝而已,李理上這個節目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曝光自己而已,所以他的選擇是討好觀眾,而老藝術家則是把這個節目當成了選手之間的比賽,她追求的是音樂的藝術性。
這也是現在圈子裡很典型的問題,老一輩音樂人那時候其實得不到什麼太大的利益,所以他們都是為了追求藝術才進入了這個行業,而新一輩音樂人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才能火,所以追求的是流行性,也只有他們在真正成名之後,有點追求的話才會考慮如何將藝術性和流行性結合。
至於完全不顧流行性,全然地去追求藝術性,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大多數情況下藝術性代表的就是小眾、冷門,受慣了追捧的大歌星們哪怕捨得了錢財,但也未必捨得這種被人關注、被人讚美的感覺。
所以才導致了現在這種老藝術家們對現代歌手的恨鐵不成鋼,音樂方面的專業人士或者資深樂迷對‘成人抒情’這種最主流的流行音樂的唾棄,甚至喜好流行樂的大眾潛意識也會有這種想法,就好像普遍都會把老一輩歌手們稱為藝術家,而現代歌手取得了再大的成就也僅僅是個歌手而已。
秦己倒是個另類,他家境好,對於歌手這個職業沒有那麼大的功利心,一直都是做自己喜歡的而不是大眾喜歡的,所以他才會去嘗試各種類型的音樂,造成了一直以來都特立獨行的曲風,但由於秦己的審美還依舊是大眾審美,所以流行性其實也不差。
這也導致了他在一眾樂評人眼中脫穎而出,卻又讓他們不斷地惋惜,他們認為秦己是為了流行性而妥協了,就好比他那首爵士搖滾,雖然樂評人都是給出了好評鼓勵,但私下裡還是覺得秦己連自己唱的到底是爵士搖滾還是節奏藍調都不清楚,他為了流行性捨棄了這個流派的根源性,把太多的精神與核心都捨棄掉了,根本就不是一首純粹的爵士搖滾樂。
然而秦己本身也沒想要做一首純粹的爵士搖滾,他僅僅是想要把一首自己喜歡的音樂分享出去而已,而且就像是對待那些不認同他的群眾一樣,他也無視了這群專業人士的聲音,我只是在做我認為是對的事情,並且我很享受這個過程,這就足夠了。
“我以為我是來做一個歌唱比賽的評委,而不是一個舞蹈比賽的,是吧?”,老藝術家狠狠地皺了皺眉頭,語氣嚴肅一點都不像是開玩笑。
說是老藝術家,其實並不是那種白髮蒼蒼的老奶奶,年不過六旬的她保養得當,一頭富有時代感的盤發看不見一根白絲,只有臉上的皺紋看得出她經歷過的滄桑。
“我剛剛數了數,不算伴奏里的和音,你總共唱了不到十五句,你這也配叫唱歌?”,說到怒時她甚至握拳敲了敲桌子:“節奏和人聲相輔相成這才叫音樂,你自己告訴我,你這首歌合格嗎?節奏不停地重複,歌詞也不停地重複,一切有欣賞性的東西都沒有,我要看的不是你像是耍猴戲一樣在舞台上胡蹦亂跳!”
第112章 撕逼
現場出現這種突發事件,整個演播廳里所有人都被震住了,台下的觀眾靜悄悄的,絲毫看不出剛剛他們是有多嗨,李理和主持人楞在台上,就連台下的現場導演和導播間的總編導都沒有反應過來。
反倒是坐在老藝術家另一邊的那位演唱會導演先出了聲,笑眯眯但實則帶著暗怒地說道:“於秀老師,您這話說的我可不同意,眾所周知,好的舞台表現力是一個歌手必須的能力,能夠更大程度上調動觀眾的情緒,怎麼到你這裡就變成旁枝末節的東西了?”
他是一個資深的演唱會導演,歌唱中太深層的東西他可能不太懂,但是舞台設計一直都是他立身的根本,也是他引以為傲的能力,眾多歌手也是因為總能夠在演唱會上取得很轟動的反響,而一直對他推崇有加,這於秀自己落伍了也就算了,說出來的話像刀子一樣刺他,明著對李理的舞蹈不滿,暗裡是不是在說我這個舞台設計一文不值?
況且向來偏好搖滾樂和舞曲的他,並沒有覺得李理的表演有什麼不好,看場下觀眾的反應不也很不錯嘛!
衝突沒有被平息,反而進一步升級了,現場一片譁然。
剛剛還只是毒舌評委的戲碼,現在一轉眼直接變成評委之間撕逼了,不過現場導演卻並沒有干涉的打算,主持人也有接到指示,也不好開口說什麼。
他們節目雖然不會製造些什麼DRAMA,但這送上門的衝突他們也沒有拒絕的打算,節目中撕逼代表著什麼?代表著話題度,代表著收視率啊!儘管他們節目收視率一直不錯,可還是期盼著更上一層樓的。
現在觀眾最喜歡看的是什麼?不就是明星在電視上撕破臉面斗得死去活來的,要是能打起來就更好了,這樣他們就能站到一個更優越的點上,來表示自己的蔑視和不屑。
就好像隔壁台所有綜藝節目的撕逼都快成了套路了,不過他們把這叫做節目效果,結果出的綜藝撕一次就更火一次,嘉賓也願意上,雖然會吸引無數的黑粉來罵你,但總會在罵聲中人氣高漲。
娛樂圈就是這個樣子,有些明星最需要的不是平平淡淡、穩穩噹噹地往上爬,因為你再有能力也許也不會有出頭的那一天,只要能吸引足夠多的注意力,關注度夠了,哪怕有一群人恨你恨得牙痒痒,也不會妨礙你愈加火爆,甚至他們反而是推了你一把,等到功成名就的時候,還能安慰自己說,這些黑子不過是羨慕嫉妒恨而已。
也不能說得出誰對誰錯,不過是兩條不同的路子而已,都能通向成功,也都會走向失敗,不過秦己對這種炒作的態度,向來是不討論、不參與……所以在經過了最初的震驚之後,他才能一派悠閒地靠在椅背上,津津有味地聽著旁邊吵架。
所以說其實完全能理會觀眾們為什麼會喜歡這種戲碼,因為秦己也喜歡,看熱鬧不怕事大,說的就是他這種人。
“我並沒有說舞台表現力是旁枝末節”,於秀直接把身子轉了過去,十足地理論探討的架勢:“但它應該是為歌曲本身服務的,為的就是能更好地表達歌曲,而不應該像這場表演一樣,注重舞蹈和娛樂性超過對歌曲的琢磨,這完全就是捨本逐末!”
“就像你說的那樣,我覺得李理的舞台表現力完全達到了你的標準,他的舞曲最大的特點就是動感,而看現場觀眾的表現反饋,明明李理做得很好啊!”
“是的,他的舞曲想表現的就是動感,但這正是問題所在,我認為在這樣一個舞台上,他應該帶著一些有質量、有內涵的音樂來比賽,而不是這種純粹是為了娛樂大眾、毫無藝術價值的東西!”
眼見著場面就要控制不住了,主持人才走出來控場,反正他們這期節目得到的爆點已經夠多了,過猶不及反倒可能讓觀眾反感。
而湊熱鬧的秦己也沒有看下去的興趣了,其實今天的問題完全就只是兩代音樂人之間的代溝而已,李理上這個節目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曝光自己而已,所以他的選擇是討好觀眾,而老藝術家則是把這個節目當成了選手之間的比賽,她追求的是音樂的藝術性。
這也是現在圈子裡很典型的問題,老一輩音樂人那時候其實得不到什麼太大的利益,所以他們都是為了追求藝術才進入了這個行業,而新一輩音樂人考慮更多的是如何才能火,所以追求的是流行性,也只有他們在真正成名之後,有點追求的話才會考慮如何將藝術性和流行性結合。
至於完全不顧流行性,全然地去追求藝術性,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大多數情況下藝術性代表的就是小眾、冷門,受慣了追捧的大歌星們哪怕捨得了錢財,但也未必捨得這種被人關注、被人讚美的感覺。
所以才導致了現在這種老藝術家們對現代歌手的恨鐵不成鋼,音樂方面的專業人士或者資深樂迷對‘成人抒情’這種最主流的流行音樂的唾棄,甚至喜好流行樂的大眾潛意識也會有這種想法,就好像普遍都會把老一輩歌手們稱為藝術家,而現代歌手取得了再大的成就也僅僅是個歌手而已。
秦己倒是個另類,他家境好,對於歌手這個職業沒有那麼大的功利心,一直都是做自己喜歡的而不是大眾喜歡的,所以他才會去嘗試各種類型的音樂,造成了一直以來都特立獨行的曲風,但由於秦己的審美還依舊是大眾審美,所以流行性其實也不差。
這也導致了他在一眾樂評人眼中脫穎而出,卻又讓他們不斷地惋惜,他們認為秦己是為了流行性而妥協了,就好比他那首爵士搖滾,雖然樂評人都是給出了好評鼓勵,但私下裡還是覺得秦己連自己唱的到底是爵士搖滾還是節奏藍調都不清楚,他為了流行性捨棄了這個流派的根源性,把太多的精神與核心都捨棄掉了,根本就不是一首純粹的爵士搖滾樂。
然而秦己本身也沒想要做一首純粹的爵士搖滾,他僅僅是想要把一首自己喜歡的音樂分享出去而已,而且就像是對待那些不認同他的群眾一樣,他也無視了這群專業人士的聲音,我只是在做我認為是對的事情,並且我很享受這個過程,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