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她告訴自己,無論他的答案是什麼,那都將是最後一面。
可那時,他已經駐守邊關有一年了。
邊城和沙場,那是她年少時無數次夢見過的地方,有殺戮也有熱血,她似乎生來便是要去那裡的,可曾經的那一腔熱忱,還是敗給了一場孤芳自賞的風花雪月。
當那個地方隨著他的名字又一次出現在自己的腦海中時,已沉睡許久的熱忱仿佛又再一次甦醒。她想,她一定要去那裡一趟。
因為那裡有她的志向,也有她的思念。
可邊城離京都是那般遠,遠到那裡只是存在於她的聽聞中,這一去,必定要準備妥當。
那時的她已經不再似往時那般年少衝動,與母親的朝夕相處使她的性子開始沉穩而內斂,不會不顧一切地說走便走,就在她苦惱自己該如何不告而別時,她的父親卻突然也要前往邊關。
她的父親貴為兵部尚書,原本是無需遠赴邊關的,只是那一次事關重大,侖國幾座邊城的軍隊部署都有所變化,以為之後主動攻打周國做好準備,所以他便以督軍的身份帶著密旨前去邊城。
她心思一動,決定光明正大地向父親請求同去,理由是她希望能在出嫁前圓了少時的雙夢想,而她的父親雖然並不知道她的實際意圖,但卻清楚她自小的志向,所以也願帶她過去散散心。
她很感激父親的大度與寬容,也暗暗發誓此行歸來後再也不會讓他為自己擔憂,但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那一次任性而為竟讓全家蒙受了滅頂之災。
車馬勞頓了近兩個月,她終於到了讓自己曾經魂牽夢縈的邊城,只是那裡並不像她所期冀的那般熱血沸騰,反而處處充斥著一種讓人近乎窒息的沉寂。
當時的她並不明白保家衛國的戍邊為何會是那般蒼涼,直到後來她自己成了一名將領。
趁著父親忙碌公務,她在暗中查探了兩天兩夜,終於在一處馬廄旁找到了她日思夜想的人,可當時的他竟然手中無劍,而且在餵馬。
彼時,她的師父面容滄桑神情淒涼,再也不見當初的意氣風發溫潤如玉,他甚至連兵甲都不曾佩戴整齊。
見到他如此落魄的模樣,她十分震驚,而且她覺得在黃沙漫天之下,她若是問出自己一直困惑不解的那個問題該會多麼矯情。
可她還是問了,畢竟那是她千里迢迢來到此地的原因。
讓她出乎意料的是,他竟然回答他從未收到過那封信。
“你是為師此生最牽掛的人,倘若得了你的信,為師又怎會置之不理?”
他的回覆真摯而誠懇,讓她生不起半分的疑心。
既然如此,那一切定然是父親從中作梗。
原來這才是他被處處打壓的真正原因。
她在氣急之下想要去質詢父親,但卻被他勸了下來。
他深情道:“原來我如今所經受的一切是因為當初你的那封信,若當真如此,我這些年所受的苦也算值得了……”
那是他第一次不以師父的姿態面對她,讓她怦然心動,讓她忘乎所以,讓她心曠神怡。
所有的執念在那一剎那間煙消雲散,她想,與他重逢原來是這麼美好的事啊。
☆、第四章 凋零
如果那是真的,的確是一件美好的事吧。
至少當時的她從未懷疑過他的誠意。
但她忘記了,那時鬱郁不得志的邊城小將羅東早已不再是她那個前程遠大的師父了。
只是因為惱怒自己的女兒險些因他誤入歧途,歐陽尚書便利用權勢公報私仇地不僅壞了他心滿意足的婚事,而且從此毀掉了他原本花團錦繡的前途,將他堪堪地從高峰打落至懸崖低谷,這於任何一個男人而言都是徹骨的仇恨,他又怎會一筆帶過。
他本就是帶著仇恨出現在她面前的。
後來,她才明白他靠近自己的目的,原來他早就知道她父親會以督軍的身份來到戍邊,所以已經做好了報仇雪恨的打算,甚至魚死網破也在所不惜。
但她的隨行讓他突然改變了主意。
他很清楚她對自己的情意有多深,在收到她的那封信前他便一清二楚了。
只是古來師徒如父子,倘若他對她有任何非分之想便有違倫常,這件事若是被傳到她父親耳中必然會影響他的仕途,所以即便他心中當真對她動情也絕不會冒此風險,更何況他根本對她無男女之意。
成為兵部尚書女兒的師父本能助他飛黃騰達,可如今卻已成為他的阻礙,所以他決定抽身而出,但卻不想她竟如此執著,在大病之中還相約與他私會。
他當然知道她的目的,所以幾乎是毫不遲疑地決定置之不理。
原本,他以為只要自己置身事外,一切自然會煙消雲散,自己仍會是侍郎家的乘龍快婿,仍會是歐陽尚書的左膀右臂,而她終會出閣嫁人相夫教子,從此與自己再無瓜葛。
但讓他始料未及的是,歐陽尚書不僅早已察覺到了女兒的異常,而且還將她有違人倫的春心萌動全都歸咎在了他的身上。
幾乎是悄無聲息地,只不過是短短几日,他便經歷了先被退婚後被罷黜的慘境。
他曾經的政敵以此為良機落井下石,趁機將他調到了戍邊,讓他再無出頭之日。
剛開始時,他也曾以為這一切終究會過去,只要自己能夠殺敵報國立下赫赫戰功,他還是會步步高升,遲早會靠自己揚眉吐氣地重回京都。可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以命相搏砍下的敵人頭顱,卻遠遠抵不過權勢的碾壓。
熱血之後的失落與絕望讓他褪去了曾經的一身傲骨,被調到馬廄之後,他唯一的信念便是復仇。
而她的到來給他帶來了最好的時機。
接近暮晚時,他讓她帶自己去向她父親致歉,以求化解他們之間長久以來的誤會,待尚還沉浸在喜悅之中的她毫無防備地將他帶入督軍營帳後,只不過稍稍一抬手,他便先將她打暈,然後毫不猶豫地掐住了她的脖頸,沒有給她那個雖見到他們一起前來而勃然大怒卻還來不及命人將他轟出去的父親任何反抗的機會。
一直視她為掌上明珠,向來行事沉穩老練的歐陽尚書大驚失色,雖心中早有算計,表面上卻佯裝勉強妥協,直截了當地問他究竟有什麼目的。
他獅子大開口,讓他曾經的伯樂立刻提拔自己為戍邊大將,否則便讓他最心愛的女兒命喪當場。
那是兩個男人之間的一場不見硝煙卻關乎生死存亡的戰爭,結果是歐陽尚書頹然敗北,而且敗得一塌糊塗。
在聽到他的要求後,歐陽尚書以為自己那個已經被折磨得半死不活的門生只是想重得失去的權勢,以為只要自己答應他以後便還有的是機會收拾他,可他終究還是小瞧了他。
當時的羅東只不過想要以此讓他放鬆警惕而已,而他也的確做到了。
在歐陽尚書提筆寫下任命文書的時候,他又趁其不備將他也打暈了。
他將來督軍營帳里的所有重要軍情洗劫一空,並用早就預備好的迷藥讓他們父女二人陷入深度昏迷,然後重返馬廄並在飼料中下了毒,隨即拿著督軍手令,騎著最上乘的一匹戰馬離開了軍營。
可那時,他已經駐守邊關有一年了。
邊城和沙場,那是她年少時無數次夢見過的地方,有殺戮也有熱血,她似乎生來便是要去那裡的,可曾經的那一腔熱忱,還是敗給了一場孤芳自賞的風花雪月。
當那個地方隨著他的名字又一次出現在自己的腦海中時,已沉睡許久的熱忱仿佛又再一次甦醒。她想,她一定要去那裡一趟。
因為那裡有她的志向,也有她的思念。
可邊城離京都是那般遠,遠到那裡只是存在於她的聽聞中,這一去,必定要準備妥當。
那時的她已經不再似往時那般年少衝動,與母親的朝夕相處使她的性子開始沉穩而內斂,不會不顧一切地說走便走,就在她苦惱自己該如何不告而別時,她的父親卻突然也要前往邊關。
她的父親貴為兵部尚書,原本是無需遠赴邊關的,只是那一次事關重大,侖國幾座邊城的軍隊部署都有所變化,以為之後主動攻打周國做好準備,所以他便以督軍的身份帶著密旨前去邊城。
她心思一動,決定光明正大地向父親請求同去,理由是她希望能在出嫁前圓了少時的雙夢想,而她的父親雖然並不知道她的實際意圖,但卻清楚她自小的志向,所以也願帶她過去散散心。
她很感激父親的大度與寬容,也暗暗發誓此行歸來後再也不會讓他為自己擔憂,但她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那一次任性而為竟讓全家蒙受了滅頂之災。
車馬勞頓了近兩個月,她終於到了讓自己曾經魂牽夢縈的邊城,只是那裡並不像她所期冀的那般熱血沸騰,反而處處充斥著一種讓人近乎窒息的沉寂。
當時的她並不明白保家衛國的戍邊為何會是那般蒼涼,直到後來她自己成了一名將領。
趁著父親忙碌公務,她在暗中查探了兩天兩夜,終於在一處馬廄旁找到了她日思夜想的人,可當時的他竟然手中無劍,而且在餵馬。
彼時,她的師父面容滄桑神情淒涼,再也不見當初的意氣風發溫潤如玉,他甚至連兵甲都不曾佩戴整齊。
見到他如此落魄的模樣,她十分震驚,而且她覺得在黃沙漫天之下,她若是問出自己一直困惑不解的那個問題該會多麼矯情。
可她還是問了,畢竟那是她千里迢迢來到此地的原因。
讓她出乎意料的是,他竟然回答他從未收到過那封信。
“你是為師此生最牽掛的人,倘若得了你的信,為師又怎會置之不理?”
他的回覆真摯而誠懇,讓她生不起半分的疑心。
既然如此,那一切定然是父親從中作梗。
原來這才是他被處處打壓的真正原因。
她在氣急之下想要去質詢父親,但卻被他勸了下來。
他深情道:“原來我如今所經受的一切是因為當初你的那封信,若當真如此,我這些年所受的苦也算值得了……”
那是他第一次不以師父的姿態面對她,讓她怦然心動,讓她忘乎所以,讓她心曠神怡。
所有的執念在那一剎那間煙消雲散,她想,與他重逢原來是這麼美好的事啊。
☆、第四章 凋零
如果那是真的,的確是一件美好的事吧。
至少當時的她從未懷疑過他的誠意。
但她忘記了,那時鬱郁不得志的邊城小將羅東早已不再是她那個前程遠大的師父了。
只是因為惱怒自己的女兒險些因他誤入歧途,歐陽尚書便利用權勢公報私仇地不僅壞了他心滿意足的婚事,而且從此毀掉了他原本花團錦繡的前途,將他堪堪地從高峰打落至懸崖低谷,這於任何一個男人而言都是徹骨的仇恨,他又怎會一筆帶過。
他本就是帶著仇恨出現在她面前的。
後來,她才明白他靠近自己的目的,原來他早就知道她父親會以督軍的身份來到戍邊,所以已經做好了報仇雪恨的打算,甚至魚死網破也在所不惜。
但她的隨行讓他突然改變了主意。
他很清楚她對自己的情意有多深,在收到她的那封信前他便一清二楚了。
只是古來師徒如父子,倘若他對她有任何非分之想便有違倫常,這件事若是被傳到她父親耳中必然會影響他的仕途,所以即便他心中當真對她動情也絕不會冒此風險,更何況他根本對她無男女之意。
成為兵部尚書女兒的師父本能助他飛黃騰達,可如今卻已成為他的阻礙,所以他決定抽身而出,但卻不想她竟如此執著,在大病之中還相約與他私會。
他當然知道她的目的,所以幾乎是毫不遲疑地決定置之不理。
原本,他以為只要自己置身事外,一切自然會煙消雲散,自己仍會是侍郎家的乘龍快婿,仍會是歐陽尚書的左膀右臂,而她終會出閣嫁人相夫教子,從此與自己再無瓜葛。
但讓他始料未及的是,歐陽尚書不僅早已察覺到了女兒的異常,而且還將她有違人倫的春心萌動全都歸咎在了他的身上。
幾乎是悄無聲息地,只不過是短短几日,他便經歷了先被退婚後被罷黜的慘境。
他曾經的政敵以此為良機落井下石,趁機將他調到了戍邊,讓他再無出頭之日。
剛開始時,他也曾以為這一切終究會過去,只要自己能夠殺敵報國立下赫赫戰功,他還是會步步高升,遲早會靠自己揚眉吐氣地重回京都。可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以命相搏砍下的敵人頭顱,卻遠遠抵不過權勢的碾壓。
熱血之後的失落與絕望讓他褪去了曾經的一身傲骨,被調到馬廄之後,他唯一的信念便是復仇。
而她的到來給他帶來了最好的時機。
接近暮晚時,他讓她帶自己去向她父親致歉,以求化解他們之間長久以來的誤會,待尚還沉浸在喜悅之中的她毫無防備地將他帶入督軍營帳後,只不過稍稍一抬手,他便先將她打暈,然後毫不猶豫地掐住了她的脖頸,沒有給她那個雖見到他們一起前來而勃然大怒卻還來不及命人將他轟出去的父親任何反抗的機會。
一直視她為掌上明珠,向來行事沉穩老練的歐陽尚書大驚失色,雖心中早有算計,表面上卻佯裝勉強妥協,直截了當地問他究竟有什麼目的。
他獅子大開口,讓他曾經的伯樂立刻提拔自己為戍邊大將,否則便讓他最心愛的女兒命喪當場。
那是兩個男人之間的一場不見硝煙卻關乎生死存亡的戰爭,結果是歐陽尚書頹然敗北,而且敗得一塌糊塗。
在聽到他的要求後,歐陽尚書以為自己那個已經被折磨得半死不活的門生只是想重得失去的權勢,以為只要自己答應他以後便還有的是機會收拾他,可他終究還是小瞧了他。
當時的羅東只不過想要以此讓他放鬆警惕而已,而他也的確做到了。
在歐陽尚書提筆寫下任命文書的時候,他又趁其不備將他也打暈了。
他將來督軍營帳里的所有重要軍情洗劫一空,並用早就預備好的迷藥讓他們父女二人陷入深度昏迷,然後重返馬廄並在飼料中下了毒,隨即拿著督軍手令,騎著最上乘的一匹戰馬離開了軍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