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祭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鍾志清站在自家院中的木橋上,背手望向橋下一襲黑衣的男子,皺眉問道,「查了這麼久,還是沒有那五個人的訊息,你的人到底有沒有好好在查?」

  黑衣人低頭行禮道,「大人,天晚上是陰天,夜色極暗,那五人在先帝陵前誦讀焚燒祭墓文後,便快速離開了,守衛陵寢的士兵趕到時,只看到了一地白花,追了兩里地,卻連人影都沒有看到,所以......所以......」他囁嚅著,不知該如何說下去。

  鍾志清斜睨他一眼,怒斥道,「上次你回來就是這個說法,這次還是一樣,既然如此,還一次次回來稟報什麼?」

  黑衣人將身子又朝下壓低了一點,輕聲說道,「大人,我們雖然從守靈的衛兵那裡套不出線索,卻從一個住在附近的村民那裡了解到了一點情況......」

  鍾志清抬起頭,眼睛裡閃過一道光,「快說。」

  「那名村民曾在那晚見到一個人騎馬從樹叢中急奔而出,不過馬跑得太快,再加上夜色陰暗,他未曾看清楚那人的模樣。可是經小的反覆問詢,他終於想起一點細枝末節,他說那人腰側佩戴著一塊玉,那玉稀罕得很,縱使在暗夜,也能發出七彩的光環。」

  鍾志清凝神看他,「玉?」

  說出這個字後,他便不再說話了,背手望著天上那輪圓月,陷入了沉思之中。過了有半柱香的功夫,黑衣人終於忍不住了,小聲喚了一句,「大人?」

  鍾志清回過神,忽的「哈哈」一笑,兩手一拍,「好啊,好,你這次辦得很好,不過這案子你們要接著查,就以這塊石頭為線索,將朝中的大小官員查個遍。」

  黑衣人一愣,「大人,小的......小的不太明白,一塊玉石罷了,朝中佩戴玉石的官員這麼多,該從何處下手呢?」

  鍾志清冷哼一聲,「你以為這是一塊普通的玉石嗎?玉本身不會發光,更不會吸收月光,這能在暗夜中發出五彩光環的石頭叫紅眼黑曜石,世間罕有,所以佩戴此石的人應該不難查。」

  黑衣人恍然大悟,頷首抱拳道,「屬下這就去查,絕不辜負大人所託,」走出兩步,又停下折了回來,「大人,明日您就到新安去了,可否需要小的們陪您一同前往?」

  鍾志清擺了一下手,「不用,此去新安只是為了鹽船靠岸一事,到了那邊自然有人接應。你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揪出十年祭祀的那五個人來,聖上對此案極為關切,若是讓我將這幾人查出來,聖上他定會龍顏大悅。」

  ***

  水流滔滔的運河兩旁,一向是店家燈火千萬,伎樂之聲喧譁,可是今日,無論是店家還是青樓,都早早的熄了燈,有的甚至根本沒有開門迎客,只在運河兩側留下一排黑魆魆的剪影。

  岸邊倒是熱鬧的,不過這熱鬧裡面卻夾雜著幾分詭異,因為鼎沸的人聲中時不時便傳出一兩聲撕心的哭嚎,聽起來霎時滲人。

  蔣惜惜看著前面燃起的一排排香火以及河水中映出的那片烏泱泱的人影,心裡驀地湧上一股悲涼,於是她悄聲對立於一旁的程牧遊說道,「大人,這祭祀的人得有幾千了吧,當年那場大火,難道燒死了這麼多人嗎?」

  程牧游沒有看她,他盯著祭奠的人群,肅然說道,「十六年前的今天,有一千多人斃命在這條繁華的運河之上,而且到現在,兇嫌都沒有抓住,亡者也無法安息,所以他們的親眷才會在每年的這個時候從各地來此祭拜。」

  蔣惜惜低嘆一聲,「太慘了,這麼多人因為一把火與親人陰陽兩隔。」轉念一想,聯繫到自己的身世,又接著說道,「大人,我有時在想,人來這世間走這麼一遭,竟是受苦來了,既然如此,還不如不做人。你看那些貓阿狗啊的,每天倒是沒有煩惱,活得怡然自得,倒是我們,一輩子不知道要承受多少苦楚,離別苦、生死苦。下輩子我再也不想做人了,最好就托生成一隻懶貓,每天在房檐上一臥,看著別人的生死別離,自己餓了吃,累了睡,再也不攙攪進這茫茫塵世人間煙火中。」

  程牧游知她這幾日心情抑鬱,所以才說出這樣一番喪氣的話來,剛想安慰幾句,忽聽身後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蔣姑娘算是悟了,佛祖說:人在世間,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當行至趣,苦樂之地,身自當之,無有代者。姑娘年紀輕輕便參透此道,可喜可賀。」

  程牧游和蔣惜惜同時回頭,看見晏娘站在他們身後,目光卻穿透他們落在前面那片祭祀的人群之中,裡面滿是哀慟之色。

  蔣惜惜於是朝她走去,充滿期待的問道,「晏姑娘,佛祖是否說過這些苦難的解法?」

  晏娘目光不動,眼睛卻微微眯起一點,「他當然說了,他說苦的根源是無明,所有的痛苦皆是來自於妄想和執著,是欲望造成我們的苦惱。所以苦惱也只能通過欲望的止息來解除。止是妄念的止,息是妄念的息。」

  蔣惜惜愕然,「佛祖的意思是只要我們無欲無求,便不會再有痛苦?」

  晏娘終於將目光從人群中收回來,她看著蔣惜惜,輕輕點頭,「姑娘體會的不錯,不過照我看來,這些話虛得不得了,人只要活著,心就不可能不動,一味強求消除妄念,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那晏姑娘覺得痛苦如何才能消除?」程牧游冷不丁插了一句,他看著晏娘比星辰還要明亮的雙眸,不知為何,一顆心忽然飄飄蕩蕩,惶恐不已,找不到落腳之處。

  晏娘從嘴角扯出一個極冷的笑,手指輕輕朝前一點,「大人覺得,這些人年復一年的在此地祭奠,是為何故?」

  「親人葬身河中,焚香設祭乃人之常情。」

  晏娘又是一笑,「可是朝廷卻每年都派官府的人全程監督,這又是為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