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頁
子陌端著早膳進屋來,聽了笑道:“咱們王妃就是心善。也不想想當初那些人都是怎麼對待咱們的?咱們的轎子出了門,哪個見了不是躲著走?背后里頭說了多少閒話?王妃懷著身子的那些個日子有多難熬?如今可好了!邊關大捷,王爺要凱旋了,這些人才知道來送禮道賀了,早做什麼去了?”
寧陽聞言笑了笑,說道:“一碼事歸一碼事。今日是平安滿月的酒席,我自是不能失了主家的周到,若慢待了賓客是咱們的不對。可前些日子的事兒又是另一茬了,我說過會披上朝服去金殿之上為夫君討個公道就自然不會說說就算了!”
幾個丫頭聽了都互看一眼,這才興奮地笑了起來。
這日,諸葛綾和月桂都早早就來了,月桂帶著虎子和滿了三個月的女兒陪著寧陽在屋裡說話,寧陽瞧著月桂懷裡的小女娃如今又會笑又會看人的,心裡歡喜。再看看自己懷裡呼呼大睡的小傢伙,只盼著他快快長大。
天近午時,外頭大雪紛飛,賓客們卻已經來齊了。寧陽這才由諸葛綾和月桂等人陪著,披著狐裘抱著兒子往前院兒中軸正堂而去,那裡擺著祭天的桌案,只是尚未跪下,堂上便來了幾個宣旨的宮人。寧陽等人忙跪了接旨,聖旨上一番恭賀之詞,而後宮人們又端著喜盤,皆是御賜之物。寧陽跪謝過後,親自將幾位宮人送了出去,這才回來從奶娘懷裡抱過兒子,燃香禮讚,祭天告上。
之後,又抱著孩子往後院祠堂而去。待入了祠堂,丫頭們端了熱水來,寧陽淨過手,接過燃香,對著母妃的牌位上香、行禮。
一番祭天告上告祖的儀式之後,寧陽這才抱著兒子去前院兒見賓客。前院兒處處結了紅綢,搭著喜篷。男女賓客分桌而坐,男賓客們安排在花廳大堂,女賓客們則安排的二堂、三堂。這日皇族親戚、朝中大臣及親眷幾乎都來了,連幾個側屋堂子都坐得滿滿當當。
寧陽來到花廳門口,聽一人高喊:“母抱子出,賓客肅立而迎——”
聲音在雪天裡傳出老遠,花廳里頓時安靜了,所有人都站起來,寧陽抱著熟睡的兒子緩緩入了廳堂。廳中賓客連連賀喜,寧陽只笑著聽了,待花廳里走過一圈,這便要準備去二堂見女眷。
正當此時,遠處傳來呼喝聲。
寧陽立在花廳門口抬眼望去,只見小七一身披甲一路高喊:“報——”待來至跟前,小七鏗鏘而跪,拱手報導:“報王妃!前方西門守將來報!王爺已入城外五里亭,很快便會回府了!”
寧陽頓時愣了,好半天都沒反應過來,反倒是花廳里的賓客聽聞此報紛紛笑著向她道喜。寧陽卻覺得四周安靜得誰的話也聽不見,她眼神直愣愣的,過了許久才深吸一口氣,吶吶地問小七道:“你方才說……王爺、王爺到了哪兒了?”
“回王妃!西門守衛來報時說王爺已入城外五里亭,不過末將估計這會兒應該都快進城門了!”小七臉上咧開了個花似的,笑得開心。
奶娘和丫頭們聽了幾乎歡呼起來,諸葛綾從旁笑道:“皇嬸不是早盼著皇叔回來麼?如今正巧趕得及,還不快出去迎接?”
“正是!”月桂聽了忙轉頭對奶娘說道,“如今正飄著大雪,還是把轎子抬來,叫王妃抱著小王爺坐轎子出去等,待見著王爺的身影了再從轎子上下來迎接也不遲,總歸是別叫他們母子冒著雪站太久就成。”
奶娘聽了說了聲:“使得!”便忙回身去喊轎子了。待轎子來了,寧陽抱著兒子坐進鋪著駝絨毯子的暖轎里時,已經覺得手心裡微微出了汗。
暖轎慢慢悠悠地抬到王府外頭落下,諸葛綾和月桂站在大門口的屋檐下遠望,花廳里的朝中大臣也跟著都站到門口,伸著脖子往街上望。
大約一盞茶的功夫,街上隱約有馬蹄聲聲。
寧陽忙從轎子裡下來,戴上狐裘的帽子,順手把狐裘掀開一角將襁褓里的小傢伙掩進懷裡護得嚴實,不叫他吹到半片雪花子,這才抬眼循聲望去。
正當午時,街上大雪紛飛,路上白雪茫茫,幾個百姓沿著路兩旁行色匆匆,聽見街角有馬蹄聲奔踏而來,皆往路兩旁讓了讓,停步望去。只見得風雪裡,一匹玄黑戰馬疾奔而來,那馬胸前已是一片雪白,步伐卻是神駿,一路疾馳而過。馬上的人在這般速度下根本來不及看清面貌,待那匹戰馬疾馳而過,只留下飛揚的墨發和一路雪塵。
百姓們回過頭望去,只見得前方端親王府大門外停著一頂暖轎,轎前女子披著雪白的狐裘,懷裡似抱著一物,狐裘的帽子蓋著,看不清女子的頭臉。那玄黑的戰馬卻在女子身前五步外揚聲嘶鳴,豎起前蹄嚓地停住!男子翻身躍馬而下,淺紫的袍角在揚揚雪塵里獵獵翻飛。
寧陽望著眼前的男子,他眉梢眼角風雪盡染,出征前她親手給他趕製的披風貂毛領子上已迎了厚厚的雪,襯得他的膚色越發黝黑。她靜靜地望著他,似乎能看得見他在邊關大漠裡烈日下練兵行軍的將帥之姿,也似乎能聞見他戰場上浴血拼殺身染血汗的氣息。此刻,他就站在她面前,殷紅的唇習慣性地緊緊抿著,冷淡的眼裡卻似乎有些她不續航見的情感在翻湧著,卻壓抑著。
寧陽的眼有些紅,心似乎堵在嗓子眼兒里,她張了張嘴兒,卻很難發出聲音。
男子卻忽而上前一步,將她緊緊擁在了懷裡。
寧陽愣住,整個身子都緊繃起來,鼻間慢慢侵入男子充斥著風霜塵土的氣息。寧陽眼兒更紅,終是忍不住落下淚來。
四周靜寂無聲。卻在此時,嬰孩響亮的啼哭聲自寧陽懷裡傳來,惹得寧陽一驚,忙從諸葛端雲懷裡退出來,小心地將兒子從狐裘的遮擋里抱出來低頭一看,小傢伙正皺著臉兒,腿兒大力地蹬著,不滿地哇哇大哭,卻是只見雷聲不見雨點。
寧陽眯了眯眼,笑嗔地看了眼兒子,卻覺得頭頂上方一道激烈的視線正鎖著她和懷裡的孩子。
寧陽溫柔地笑了笑,抬起眼來望向諸葛端雲,他正定定望著她懷裡的孩子,寧陽慢慢垂下眼,臉上浮起淡淡的紅暈,她一時不知如何開口,只把懷裡的孩子抱好了遞給他。
諸葛端雲的眼睛一直未曾從孩子身上移開,他穩穩地接了過來,抱著孩子的姿勢卻看著那般外行。小傢伙被抱得極不舒服,他哇哇地蹬著腿兒,卻在父親的懷裡半分動彈不得。似乎能感覺得到那股力量,小傢伙慢慢安靜下來,睜開烏黑的眼睛似乎正瞧著父親,卻又似乎正瞧著遠處。
諸葛端雲望著懷中的孩子,見他的小臉兒圓潤可愛,烏溜溜的眼睛明亮有神。大雪紛飛里,他將孩子慢慢高舉起來。小傢伙從未被舉得這般高,似乎覺得有些刺激,竟慢慢咧開潤著口水的嘴兒,歡快地笑了起來。
寧陽稀奇地瞪大眼,半晌卻皺了皺鼻子,心裡有些微妙的酸意。卻見諸葛端雲立在大雪中,看著兒子的笑臉,竟也慢慢彎了唇角,半晌,緩緩笑出聲來。那笑聲在風雪裡愈漸響亮,風卷著他飛揚的墨發,男子的笑聲里傲氣天成,卻有幾分慡朗開懷。
寧陽笑看著他們父子,見諸葛端雲把孩子慢慢放下來交給奶娘,他臉上的笑意還未淡去,深深看了自己一會兒,淡淡說道:“寧兒,辛苦你了。”
幾個月來的辛苦似乎都化在這一句話里,寧陽拭了拭眼角,這才問道:“夫君怎今日就回來了?原算著日子,還想著最快也得過年的時候呢。”
這時,身後卻有人笑了起來,寧陽回頭一看,見諸葛綾從王府大門的屋檐下走過來,打趣道:“早就知道皇嬸急著見皇叔,因而在收到邊關大捷的戰報之後,我便修書一封與皇叔,告知他皇嬸已經給他添了個兒子,叫他滿月禮前一定要趕回來!”
寧陽聞言一愣,想起那日與諸葛綾說起給孩子取名之事時,她一臉的不著急,這才明白過來原來她是早已心中有數,只是瞞著自己。不由笑嗔諸葛綾一句,說道:“公主早已知王爺會回來,卻不與我說,叫我白操心了這些日子。”
“這不是為了給皇嬸添個驚喜麼?”諸葛綾訕訕地一笑,忙轉移話題道:“咦?我明明信中也告知安泰,他媳婦兒給他添了個千金,怎沒見他的影子?”
諸葛端雲聞言斂了臉上笑意,見月桂抱著個娃娃立在屋檐下,也是正望著街尾,眼底有些失落,聽了諸葛綾的話後臉上更是慢慢浮現出擔憂來。諸葛端雲略微垂眸,走過去說道:“莫要擔憂,安泰在戰場上受了些傷,這些日子叫醫士細細看護,已無性命之憂。只是他傷未痊癒,不便馬不停蹄地趕路,本王便叫他跟隨大軍在後頭慢慢而行,年前必然回來。”說罷,便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交與月桂,“此為安泰手書,托本王交與你,望你與兒女莫要擔憂過慮。”
寧陽聞言笑了笑,說道:“一碼事歸一碼事。今日是平安滿月的酒席,我自是不能失了主家的周到,若慢待了賓客是咱們的不對。可前些日子的事兒又是另一茬了,我說過會披上朝服去金殿之上為夫君討個公道就自然不會說說就算了!”
幾個丫頭聽了都互看一眼,這才興奮地笑了起來。
這日,諸葛綾和月桂都早早就來了,月桂帶著虎子和滿了三個月的女兒陪著寧陽在屋裡說話,寧陽瞧著月桂懷裡的小女娃如今又會笑又會看人的,心裡歡喜。再看看自己懷裡呼呼大睡的小傢伙,只盼著他快快長大。
天近午時,外頭大雪紛飛,賓客們卻已經來齊了。寧陽這才由諸葛綾和月桂等人陪著,披著狐裘抱著兒子往前院兒中軸正堂而去,那裡擺著祭天的桌案,只是尚未跪下,堂上便來了幾個宣旨的宮人。寧陽等人忙跪了接旨,聖旨上一番恭賀之詞,而後宮人們又端著喜盤,皆是御賜之物。寧陽跪謝過後,親自將幾位宮人送了出去,這才回來從奶娘懷裡抱過兒子,燃香禮讚,祭天告上。
之後,又抱著孩子往後院祠堂而去。待入了祠堂,丫頭們端了熱水來,寧陽淨過手,接過燃香,對著母妃的牌位上香、行禮。
一番祭天告上告祖的儀式之後,寧陽這才抱著兒子去前院兒見賓客。前院兒處處結了紅綢,搭著喜篷。男女賓客分桌而坐,男賓客們安排在花廳大堂,女賓客們則安排的二堂、三堂。這日皇族親戚、朝中大臣及親眷幾乎都來了,連幾個側屋堂子都坐得滿滿當當。
寧陽來到花廳門口,聽一人高喊:“母抱子出,賓客肅立而迎——”
聲音在雪天裡傳出老遠,花廳里頓時安靜了,所有人都站起來,寧陽抱著熟睡的兒子緩緩入了廳堂。廳中賓客連連賀喜,寧陽只笑著聽了,待花廳里走過一圈,這便要準備去二堂見女眷。
正當此時,遠處傳來呼喝聲。
寧陽立在花廳門口抬眼望去,只見小七一身披甲一路高喊:“報——”待來至跟前,小七鏗鏘而跪,拱手報導:“報王妃!前方西門守將來報!王爺已入城外五里亭,很快便會回府了!”
寧陽頓時愣了,好半天都沒反應過來,反倒是花廳里的賓客聽聞此報紛紛笑著向她道喜。寧陽卻覺得四周安靜得誰的話也聽不見,她眼神直愣愣的,過了許久才深吸一口氣,吶吶地問小七道:“你方才說……王爺、王爺到了哪兒了?”
“回王妃!西門守衛來報時說王爺已入城外五里亭,不過末將估計這會兒應該都快進城門了!”小七臉上咧開了個花似的,笑得開心。
奶娘和丫頭們聽了幾乎歡呼起來,諸葛綾從旁笑道:“皇嬸不是早盼著皇叔回來麼?如今正巧趕得及,還不快出去迎接?”
“正是!”月桂聽了忙轉頭對奶娘說道,“如今正飄著大雪,還是把轎子抬來,叫王妃抱著小王爺坐轎子出去等,待見著王爺的身影了再從轎子上下來迎接也不遲,總歸是別叫他們母子冒著雪站太久就成。”
奶娘聽了說了聲:“使得!”便忙回身去喊轎子了。待轎子來了,寧陽抱著兒子坐進鋪著駝絨毯子的暖轎里時,已經覺得手心裡微微出了汗。
暖轎慢慢悠悠地抬到王府外頭落下,諸葛綾和月桂站在大門口的屋檐下遠望,花廳里的朝中大臣也跟著都站到門口,伸著脖子往街上望。
大約一盞茶的功夫,街上隱約有馬蹄聲聲。
寧陽忙從轎子裡下來,戴上狐裘的帽子,順手把狐裘掀開一角將襁褓里的小傢伙掩進懷裡護得嚴實,不叫他吹到半片雪花子,這才抬眼循聲望去。
正當午時,街上大雪紛飛,路上白雪茫茫,幾個百姓沿著路兩旁行色匆匆,聽見街角有馬蹄聲奔踏而來,皆往路兩旁讓了讓,停步望去。只見得風雪裡,一匹玄黑戰馬疾奔而來,那馬胸前已是一片雪白,步伐卻是神駿,一路疾馳而過。馬上的人在這般速度下根本來不及看清面貌,待那匹戰馬疾馳而過,只留下飛揚的墨發和一路雪塵。
百姓們回過頭望去,只見得前方端親王府大門外停著一頂暖轎,轎前女子披著雪白的狐裘,懷裡似抱著一物,狐裘的帽子蓋著,看不清女子的頭臉。那玄黑的戰馬卻在女子身前五步外揚聲嘶鳴,豎起前蹄嚓地停住!男子翻身躍馬而下,淺紫的袍角在揚揚雪塵里獵獵翻飛。
寧陽望著眼前的男子,他眉梢眼角風雪盡染,出征前她親手給他趕製的披風貂毛領子上已迎了厚厚的雪,襯得他的膚色越發黝黑。她靜靜地望著他,似乎能看得見他在邊關大漠裡烈日下練兵行軍的將帥之姿,也似乎能聞見他戰場上浴血拼殺身染血汗的氣息。此刻,他就站在她面前,殷紅的唇習慣性地緊緊抿著,冷淡的眼裡卻似乎有些她不續航見的情感在翻湧著,卻壓抑著。
寧陽的眼有些紅,心似乎堵在嗓子眼兒里,她張了張嘴兒,卻很難發出聲音。
男子卻忽而上前一步,將她緊緊擁在了懷裡。
寧陽愣住,整個身子都緊繃起來,鼻間慢慢侵入男子充斥著風霜塵土的氣息。寧陽眼兒更紅,終是忍不住落下淚來。
四周靜寂無聲。卻在此時,嬰孩響亮的啼哭聲自寧陽懷裡傳來,惹得寧陽一驚,忙從諸葛端雲懷裡退出來,小心地將兒子從狐裘的遮擋里抱出來低頭一看,小傢伙正皺著臉兒,腿兒大力地蹬著,不滿地哇哇大哭,卻是只見雷聲不見雨點。
寧陽眯了眯眼,笑嗔地看了眼兒子,卻覺得頭頂上方一道激烈的視線正鎖著她和懷裡的孩子。
寧陽溫柔地笑了笑,抬起眼來望向諸葛端雲,他正定定望著她懷裡的孩子,寧陽慢慢垂下眼,臉上浮起淡淡的紅暈,她一時不知如何開口,只把懷裡的孩子抱好了遞給他。
諸葛端雲的眼睛一直未曾從孩子身上移開,他穩穩地接了過來,抱著孩子的姿勢卻看著那般外行。小傢伙被抱得極不舒服,他哇哇地蹬著腿兒,卻在父親的懷裡半分動彈不得。似乎能感覺得到那股力量,小傢伙慢慢安靜下來,睜開烏黑的眼睛似乎正瞧著父親,卻又似乎正瞧著遠處。
諸葛端雲望著懷中的孩子,見他的小臉兒圓潤可愛,烏溜溜的眼睛明亮有神。大雪紛飛里,他將孩子慢慢高舉起來。小傢伙從未被舉得這般高,似乎覺得有些刺激,竟慢慢咧開潤著口水的嘴兒,歡快地笑了起來。
寧陽稀奇地瞪大眼,半晌卻皺了皺鼻子,心裡有些微妙的酸意。卻見諸葛端雲立在大雪中,看著兒子的笑臉,竟也慢慢彎了唇角,半晌,緩緩笑出聲來。那笑聲在風雪裡愈漸響亮,風卷著他飛揚的墨發,男子的笑聲里傲氣天成,卻有幾分慡朗開懷。
寧陽笑看著他們父子,見諸葛端雲把孩子慢慢放下來交給奶娘,他臉上的笑意還未淡去,深深看了自己一會兒,淡淡說道:“寧兒,辛苦你了。”
幾個月來的辛苦似乎都化在這一句話里,寧陽拭了拭眼角,這才問道:“夫君怎今日就回來了?原算著日子,還想著最快也得過年的時候呢。”
這時,身後卻有人笑了起來,寧陽回頭一看,見諸葛綾從王府大門的屋檐下走過來,打趣道:“早就知道皇嬸急著見皇叔,因而在收到邊關大捷的戰報之後,我便修書一封與皇叔,告知他皇嬸已經給他添了個兒子,叫他滿月禮前一定要趕回來!”
寧陽聞言一愣,想起那日與諸葛綾說起給孩子取名之事時,她一臉的不著急,這才明白過來原來她是早已心中有數,只是瞞著自己。不由笑嗔諸葛綾一句,說道:“公主早已知王爺會回來,卻不與我說,叫我白操心了這些日子。”
“這不是為了給皇嬸添個驚喜麼?”諸葛綾訕訕地一笑,忙轉移話題道:“咦?我明明信中也告知安泰,他媳婦兒給他添了個千金,怎沒見他的影子?”
諸葛端雲聞言斂了臉上笑意,見月桂抱著個娃娃立在屋檐下,也是正望著街尾,眼底有些失落,聽了諸葛綾的話後臉上更是慢慢浮現出擔憂來。諸葛端雲略微垂眸,走過去說道:“莫要擔憂,安泰在戰場上受了些傷,這些日子叫醫士細細看護,已無性命之憂。只是他傷未痊癒,不便馬不停蹄地趕路,本王便叫他跟隨大軍在後頭慢慢而行,年前必然回來。”說罷,便從懷中取出一封書信交與月桂,“此為安泰手書,托本王交與你,望你與兒女莫要擔憂過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