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那麼多萬一,可李亦行偏偏沒想過自己的性命,萬一也去了呢?
被黑青劍一挑劍,李亦行臉上便出了一道口子。他還是不肯放棄這渺茫的可能。
「讓我過去……我求你,他……他真的對我很重要……很重要。」李亦行嗚咽聲音對著黑青劍而道。它是一把有靈性的劍,他知道它是聽得明白他在講什麼的,他知道它也體會得出他此刻的感受。
「不要……不要在攔我了!還有辦法,還可以再試一哈。我不要失去他……我不要生失去他,他若走了我真不知道自己還能怎麼辦。」李亦行垂下頭去抱頭痛苦起來。
終於……黑青劍撤開了,它回到了屋內,回到桌上拂塵一旁。
寒靈子從未覺得時間是如此漫長。他還在等李亦行回來,他現在已油盡燈枯就剩一口氣還在。
李亦行拿著那把菜刀,快步走到寒靈子跟前。當寒靈子反應過來時,李亦行已在他們雙方各自手腕上割開了一道口子。
「李亦行!你這是作甚!」
為了防止寒靈子掙脫,李亦行撕扯下身上一縷布條,口和另一隻手並用把他們血流的手緊緊綁在一處。
看著他們的血液融為一體,寒靈子便知道李亦行要做什麼了。他去掙脫去反抗去質問,「你傻啊!沒有用的,我死不足惜!」可他終沒有那般對抗的氣力。
李亦行擁著寒靈子,淚水早已經浸濕了大半衣襟。
「你這……又是何……苦呢?」這是李亦行記得寒靈子說出口的最後一句話,他便輕輕的垂下了頭去。
身後的那桃花一瞬皆散去,變回了那顆枯木樹,凜冽的風吹動著木枝丫發出響動。
寒靈子的手還是那般涼,不論李亦行怎麼捂也捂不熱。李亦行往寒靈子手上哈著氣,他相信會緩和的。
直到自身也感到那透骨寒,李亦行也未曾放棄,或許等到他也喪失了意識,到時候他才會罷休吧。
…………
第64章 終
木屋外的雨聲漸漸小了,屋內一墨衣道長聽著這面前一人述說的故事也到了尾聲。
墨衣道長從長安玄都觀而來,外出遊歷路上到認識了一位壯士,那壯士乃巴蜀人也,說話帶點口音,人到十分有趣便允了同行。
今夜他兩獨處在此山中,尋了一山中簡陋房屋暫作休息,打算明日天亮雨晴在下山離去。閒來無事,那壯士便講了一個故事給那墨衣道長聽。
因為地方話語的關係,口音聽習慣了也就還好,但一開始道長聽他講故事,運用有些詞彙卻也真是生澀難懂,譬如故事開始講時那『仙人板板』一詞是何意?而那壯士自己也未弄撐頭(弄明白),也就無法給他個準確的解釋,只說:可以忽略掉,莫來頭(不影響)。
「……」
……
地上架起的火堆火勢眼看著小了下去,李亦行趕緊又加了一把柴火添上。他把這故事講完了,而面前的這人也遲遲未在開口,他此刻也是如坐針氈。
「說來,你剛所講的故事那兩人到也可惜。」墨衣道長說著,神情透著一絲惋惜。
李亦行目光閃爍,嘴上笑著對他道:「他倆沒死都活了下來。」
「哦?」墨衣道長聽不明白了,「不是已中鱗蠱?那又是如何得救?」
李亦行:「之所以會有性命之憂,不就是因為蠱蟲在身體裡面產生了排異得嘛,而他身體不是有兩條蠱蟲,那鱗母蠱產生排異的原因就是因為另一條蟲。」
「我明白了,意思就是說如果那條蟲沒有了,鱗母蠱蟲也就不會在排異,人也就活下來了。」墨衣道長想了想,又道:「可問題不是說轉移到他人身......」他說話的語聲漸漸變小,忽然明白過來:「原來如此,他倆生辰竟的一樣。」
李亦行點了點頭,目不轉睛的看著他面前的這位道長,眼中溫情脈脈。
「如此……他倆定是最後過著神仙眷侶的生活。」
說到此,李亦行卻低下頭去,他神情黯然:「沒有,因為鱗母蠱蟲已經傷到了腦袋,他醒來時……」李亦行突然停了下來,他深呼了一口氣,才又道:「他醒來時忘了所有事,也回到了屬於他的地方。」
沉鬱氣氛籠罩於兩人中,他們一道沉默,片刻墨衣道長到開口淡然道:「世間事皆有自身定數,不怨不嗔行自道,若他倆還有緣定還會在相見的。」
…………
木屋外的雨停了,雨後的點點雨水還隨著屋檐滴落下來。外面的天也亮了,墨衣道長起身聽了一夜故事也該走了。
李亦行也起身把火堆滅了,立刻跟上墨衣道長的腳步。
「道長這是要去那兒?」
「要回長安去。」
「那要不我傍著你,跟你一起回你長安去算了。」
墨衣道長有些推婉道:「恐怕不妥吧。」畢竟與這人萍水相逢並不熟悉,還有他自是一個人管了,不喜與旁人一直……
李亦行一把攬過他肩膀,嬉笑道:「沒有什麼不得行的,得行!」
(正文完)
…………
作者有話要說: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寫完了,還有番外:)
第65章 番外·我不是肥橘
有一高牆磚瓦圍起來的道觀位於長安城內,隔著朱雀街與興善寺相對的地方,叫玄都觀。
被黑青劍一挑劍,李亦行臉上便出了一道口子。他還是不肯放棄這渺茫的可能。
「讓我過去……我求你,他……他真的對我很重要……很重要。」李亦行嗚咽聲音對著黑青劍而道。它是一把有靈性的劍,他知道它是聽得明白他在講什麼的,他知道它也體會得出他此刻的感受。
「不要……不要在攔我了!還有辦法,還可以再試一哈。我不要失去他……我不要生失去他,他若走了我真不知道自己還能怎麼辦。」李亦行垂下頭去抱頭痛苦起來。
終於……黑青劍撤開了,它回到了屋內,回到桌上拂塵一旁。
寒靈子從未覺得時間是如此漫長。他還在等李亦行回來,他現在已油盡燈枯就剩一口氣還在。
李亦行拿著那把菜刀,快步走到寒靈子跟前。當寒靈子反應過來時,李亦行已在他們雙方各自手腕上割開了一道口子。
「李亦行!你這是作甚!」
為了防止寒靈子掙脫,李亦行撕扯下身上一縷布條,口和另一隻手並用把他們血流的手緊緊綁在一處。
看著他們的血液融為一體,寒靈子便知道李亦行要做什麼了。他去掙脫去反抗去質問,「你傻啊!沒有用的,我死不足惜!」可他終沒有那般對抗的氣力。
李亦行擁著寒靈子,淚水早已經浸濕了大半衣襟。
「你這……又是何……苦呢?」這是李亦行記得寒靈子說出口的最後一句話,他便輕輕的垂下了頭去。
身後的那桃花一瞬皆散去,變回了那顆枯木樹,凜冽的風吹動著木枝丫發出響動。
寒靈子的手還是那般涼,不論李亦行怎麼捂也捂不熱。李亦行往寒靈子手上哈著氣,他相信會緩和的。
直到自身也感到那透骨寒,李亦行也未曾放棄,或許等到他也喪失了意識,到時候他才會罷休吧。
…………
第64章 終
木屋外的雨聲漸漸小了,屋內一墨衣道長聽著這面前一人述說的故事也到了尾聲。
墨衣道長從長安玄都觀而來,外出遊歷路上到認識了一位壯士,那壯士乃巴蜀人也,說話帶點口音,人到十分有趣便允了同行。
今夜他兩獨處在此山中,尋了一山中簡陋房屋暫作休息,打算明日天亮雨晴在下山離去。閒來無事,那壯士便講了一個故事給那墨衣道長聽。
因為地方話語的關係,口音聽習慣了也就還好,但一開始道長聽他講故事,運用有些詞彙卻也真是生澀難懂,譬如故事開始講時那『仙人板板』一詞是何意?而那壯士自己也未弄撐頭(弄明白),也就無法給他個準確的解釋,只說:可以忽略掉,莫來頭(不影響)。
「……」
……
地上架起的火堆火勢眼看著小了下去,李亦行趕緊又加了一把柴火添上。他把這故事講完了,而面前的這人也遲遲未在開口,他此刻也是如坐針氈。
「說來,你剛所講的故事那兩人到也可惜。」墨衣道長說著,神情透著一絲惋惜。
李亦行目光閃爍,嘴上笑著對他道:「他倆沒死都活了下來。」
「哦?」墨衣道長聽不明白了,「不是已中鱗蠱?那又是如何得救?」
李亦行:「之所以會有性命之憂,不就是因為蠱蟲在身體裡面產生了排異得嘛,而他身體不是有兩條蠱蟲,那鱗母蠱產生排異的原因就是因為另一條蟲。」
「我明白了,意思就是說如果那條蟲沒有了,鱗母蠱蟲也就不會在排異,人也就活下來了。」墨衣道長想了想,又道:「可問題不是說轉移到他人身......」他說話的語聲漸漸變小,忽然明白過來:「原來如此,他倆生辰竟的一樣。」
李亦行點了點頭,目不轉睛的看著他面前的這位道長,眼中溫情脈脈。
「如此……他倆定是最後過著神仙眷侶的生活。」
說到此,李亦行卻低下頭去,他神情黯然:「沒有,因為鱗母蠱蟲已經傷到了腦袋,他醒來時……」李亦行突然停了下來,他深呼了一口氣,才又道:「他醒來時忘了所有事,也回到了屬於他的地方。」
沉鬱氣氛籠罩於兩人中,他們一道沉默,片刻墨衣道長到開口淡然道:「世間事皆有自身定數,不怨不嗔行自道,若他倆還有緣定還會在相見的。」
…………
木屋外的雨停了,雨後的點點雨水還隨著屋檐滴落下來。外面的天也亮了,墨衣道長起身聽了一夜故事也該走了。
李亦行也起身把火堆滅了,立刻跟上墨衣道長的腳步。
「道長這是要去那兒?」
「要回長安去。」
「那要不我傍著你,跟你一起回你長安去算了。」
墨衣道長有些推婉道:「恐怕不妥吧。」畢竟與這人萍水相逢並不熟悉,還有他自是一個人管了,不喜與旁人一直……
李亦行一把攬過他肩膀,嬉笑道:「沒有什麼不得行的,得行!」
(正文完)
…………
作者有話要說: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寫完了,還有番外:)
第65章 番外·我不是肥橘
有一高牆磚瓦圍起來的道觀位於長安城內,隔著朱雀街與興善寺相對的地方,叫玄都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