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頁
李深似受到極致恐嚇,登時間足履蹣跚如黃髮老人,未退幾步便跌坐在地。他望著雕樑畫棟,眼前一片混紅,腦海炸裂不堪負重。終是躺地不起。
「阿晚——」一聲幽靈似的呼喚。
衛晚晴猛然一顫身子,當即轉向李湮的屍身。不曾直視她一刻的男人,竟是半闔著黑眸,靜靜望著她。
斷裂下的碧玉荷葉遞到她手心,「回江南。」南忘我,回到江南便忘了我罷。
「王爺!」衛晚晴握著那碎裂中唯一完整的玉荷葉,雙眸噙淚,一心撕裂作千重瓣枯萎的江南睡蓮。哀至深處,聲斷淚盡。
縱李湮不夠十成心狠,不肯在她面前果斷了結。卻仍舊難以回天,頸側偏幾寸的匕首足以害命。
柔風甘雨的男子,用盡一生心力,笑比河清海晏。
衛晚晴掌背拂去淚痕,回以江南女子別有柔和笑顏。睡蓮沾蘭露,江南煙雨晚晴。
夔州,一池碧荷紅蓮正待七月鳴蟬,也待七夕不歸人。
『王爺,今年的荷葉很是圓碩。』女子一身綠衣闖入涼亭間安坐的男子視線。
男子頓覺滿身骨肉撕離之痛消散,他眸底那抹綠是持荷葉的人,而非田田荷葉。
『長勢,不甚喜人。』
女子頓時手足無措,面頰燙了許久,才道:『做糯米雞也用不到太大荷葉,煮什錦粥也不是整片取用……』
也不知費盡多少心力,男子才忍下呼之欲出的笑意,語氣不露破綻道:『如此,確實無妨。』
觀賞的本就不是荷葉,而是持荷葉的人。荷葉長勢幾何,自然無妨。
晝夜疾馳,忽然有黑袍客不請自來。
李湮望著江南方向,滿目山河空念遠。【注】
深深宮苑,華燈初上,生在長在江南淺淺煙水的女子看著宮人來來往往。
楊奉先垂眸見李湮半身血泊,目光停駐於染血放妻書許久,才吩咐人道:「去內侍省挑幾個可靠之人,送王妃——先王妃都御史之女回江南罷。」
將李深安置妥當,請太醫院的人日夜照看。又派人安置李湮,秘不發喪。
楊奉先料理諸事後,當即請方歸來,兩人不咸不淡敲定一事——將滿朝文武大臣召進宮中軟禁。
方歸尤有一點不安心,「那顏尚書,究竟有沒有折在清水?目下一點消息都沒有,大將軍至今也未傳消息來,萬一咱們輕舉妄動給人留下把柄如何是好?」
楊奉先淡目看方歸,道:「當年顏大將軍誣陷程門謀反,此事若讓程節度使知曉,你覺得顏尚書還能回的來嗎?更何況,要借顏尚書之名改朝換代,於程節度使而言也是百利無一害。我等若是動作不麻利,讓程節度使反應過來,屆時率先顏大將軍兵臨城下,你我必死無疑。」
方歸沉息良久,見上弦月,思及大將軍人馬已至鹿府。便狠下心道:「我這就去辦,宮中諸事,還需楊公費心。」
「這是內家本分。」楊奉先應的波瀾不驚。
待方歸離去,楊奉先立身丈高殿門前許久。借著悠蕩的輝火照亮一枚信印,這正是李湮的信印。不由得嘆息,李湮如今意外死去,借他名義草擬的勤王書,只怕無用了。
思及此,楊奉先竟有些僥倖。如此,顏歲願謀逆之名是否也隨之不復存在。思及顏尚書那名往各道送勤王書的小廝腳程,楊奉先將心中僥倖掐滅。
算著時日,只怕是難。荊南、淮南……這幾大節度都是暗中磨牙吮血的猛虎。
除非,掌握大寧以北的兩大駐軍不興戰火,否則這天下註定亂成一盤散沙。
將要入夏時,皇帝便會移駕含涼殿居住。晚夜星亮月未明,楊奉先將要被手下的小太監引入含涼殿時,忽然剎步於殿門之外。
楊奉先於漆漆夜色之中,揮手撤下周遭值夜宮人。
隨後,便有黛色近墨的人影飄落而下。
諸葛鑾立身一盞白石雕就的落地燈前,燈火被格格分切落在黛色衣袍。他目光比衣袍上的輝火微弱,道:「我說過了,你若不聽從程藏之所言行事,他自有無數法子扭轉局勢。死多少人,程藏之都在所不惜。」
楊奉先身後是含涼殿通明火光,「程藏之,此舉究竟是何目的?他難道不知道由李湮禪位,是最好的選擇嗎?」
從一個曾經謀逆的廢太子手中接過神器,即便是臣子上位都能減輕異議。
「程藏之,他不需要名正言順。」諸葛鑾是與程藏之共事過的人,「如果不是為了山南道被冤屈的將士聲名,如果不是想讓顏庭聲名盡毀飽嘗山南之苦,他壓根就不屑回京虛與委蛇。」
「……」楊奉先頓悟瞭然,這才是程藏之在京本分的原因,「他要如何對待顏歲願呢?」
「顏庭也好,顏歲願也罷,」諸葛鑾神情模糊,心中雖無底,但卻可以用程藏之曾言的一句話答覆他,「能殺一個是一個。」
楊奉先眸間一絲詫異,不由放空目光。想及顏歲願那封留書,心中越發悽苦。人人都為程藏之屢次被拒絕意難平,為程藏之海枯石爛的心意抱不平。如今聽來,可悲的是誰一目了然。
「顏歲願,果真是至仁至善的君子。」只可惜,純心錯付。
諸葛鑾不解其意,也不想解其意,只是直言:「所以,你若不聽命行事,程藏之必殺翩翩。這並不是在虛聲恫嚇你,就是我也救不了翩翩。」
「阿晚——」一聲幽靈似的呼喚。
衛晚晴猛然一顫身子,當即轉向李湮的屍身。不曾直視她一刻的男人,竟是半闔著黑眸,靜靜望著她。
斷裂下的碧玉荷葉遞到她手心,「回江南。」南忘我,回到江南便忘了我罷。
「王爺!」衛晚晴握著那碎裂中唯一完整的玉荷葉,雙眸噙淚,一心撕裂作千重瓣枯萎的江南睡蓮。哀至深處,聲斷淚盡。
縱李湮不夠十成心狠,不肯在她面前果斷了結。卻仍舊難以回天,頸側偏幾寸的匕首足以害命。
柔風甘雨的男子,用盡一生心力,笑比河清海晏。
衛晚晴掌背拂去淚痕,回以江南女子別有柔和笑顏。睡蓮沾蘭露,江南煙雨晚晴。
夔州,一池碧荷紅蓮正待七月鳴蟬,也待七夕不歸人。
『王爺,今年的荷葉很是圓碩。』女子一身綠衣闖入涼亭間安坐的男子視線。
男子頓覺滿身骨肉撕離之痛消散,他眸底那抹綠是持荷葉的人,而非田田荷葉。
『長勢,不甚喜人。』
女子頓時手足無措,面頰燙了許久,才道:『做糯米雞也用不到太大荷葉,煮什錦粥也不是整片取用……』
也不知費盡多少心力,男子才忍下呼之欲出的笑意,語氣不露破綻道:『如此,確實無妨。』
觀賞的本就不是荷葉,而是持荷葉的人。荷葉長勢幾何,自然無妨。
晝夜疾馳,忽然有黑袍客不請自來。
李湮望著江南方向,滿目山河空念遠。【注】
深深宮苑,華燈初上,生在長在江南淺淺煙水的女子看著宮人來來往往。
楊奉先垂眸見李湮半身血泊,目光停駐於染血放妻書許久,才吩咐人道:「去內侍省挑幾個可靠之人,送王妃——先王妃都御史之女回江南罷。」
將李深安置妥當,請太醫院的人日夜照看。又派人安置李湮,秘不發喪。
楊奉先料理諸事後,當即請方歸來,兩人不咸不淡敲定一事——將滿朝文武大臣召進宮中軟禁。
方歸尤有一點不安心,「那顏尚書,究竟有沒有折在清水?目下一點消息都沒有,大將軍至今也未傳消息來,萬一咱們輕舉妄動給人留下把柄如何是好?」
楊奉先淡目看方歸,道:「當年顏大將軍誣陷程門謀反,此事若讓程節度使知曉,你覺得顏尚書還能回的來嗎?更何況,要借顏尚書之名改朝換代,於程節度使而言也是百利無一害。我等若是動作不麻利,讓程節度使反應過來,屆時率先顏大將軍兵臨城下,你我必死無疑。」
方歸沉息良久,見上弦月,思及大將軍人馬已至鹿府。便狠下心道:「我這就去辦,宮中諸事,還需楊公費心。」
「這是內家本分。」楊奉先應的波瀾不驚。
待方歸離去,楊奉先立身丈高殿門前許久。借著悠蕩的輝火照亮一枚信印,這正是李湮的信印。不由得嘆息,李湮如今意外死去,借他名義草擬的勤王書,只怕無用了。
思及此,楊奉先竟有些僥倖。如此,顏歲願謀逆之名是否也隨之不復存在。思及顏尚書那名往各道送勤王書的小廝腳程,楊奉先將心中僥倖掐滅。
算著時日,只怕是難。荊南、淮南……這幾大節度都是暗中磨牙吮血的猛虎。
除非,掌握大寧以北的兩大駐軍不興戰火,否則這天下註定亂成一盤散沙。
將要入夏時,皇帝便會移駕含涼殿居住。晚夜星亮月未明,楊奉先將要被手下的小太監引入含涼殿時,忽然剎步於殿門之外。
楊奉先於漆漆夜色之中,揮手撤下周遭值夜宮人。
隨後,便有黛色近墨的人影飄落而下。
諸葛鑾立身一盞白石雕就的落地燈前,燈火被格格分切落在黛色衣袍。他目光比衣袍上的輝火微弱,道:「我說過了,你若不聽從程藏之所言行事,他自有無數法子扭轉局勢。死多少人,程藏之都在所不惜。」
楊奉先身後是含涼殿通明火光,「程藏之,此舉究竟是何目的?他難道不知道由李湮禪位,是最好的選擇嗎?」
從一個曾經謀逆的廢太子手中接過神器,即便是臣子上位都能減輕異議。
「程藏之,他不需要名正言順。」諸葛鑾是與程藏之共事過的人,「如果不是為了山南道被冤屈的將士聲名,如果不是想讓顏庭聲名盡毀飽嘗山南之苦,他壓根就不屑回京虛與委蛇。」
「……」楊奉先頓悟瞭然,這才是程藏之在京本分的原因,「他要如何對待顏歲願呢?」
「顏庭也好,顏歲願也罷,」諸葛鑾神情模糊,心中雖無底,但卻可以用程藏之曾言的一句話答覆他,「能殺一個是一個。」
楊奉先眸間一絲詫異,不由放空目光。想及顏歲願那封留書,心中越發悽苦。人人都為程藏之屢次被拒絕意難平,為程藏之海枯石爛的心意抱不平。如今聽來,可悲的是誰一目了然。
「顏歲願,果真是至仁至善的君子。」只可惜,純心錯付。
諸葛鑾不解其意,也不想解其意,只是直言:「所以,你若不聽命行事,程藏之必殺翩翩。這並不是在虛聲恫嚇你,就是我也救不了翩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