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查出來有問題的課題組實在是太多,上面的負責人都覺得丟臉,只能追加了一份文件下來,讓那些情節嚴重的研究人員寫檢討寫檢查,之後再申請的項目都將被嚴格監督,之前已經產生的帳目支出不再追查……大概意思就是,甭管你們之前怎麼犯渾,我們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你們一馬,可如果你們之後還這樣亂來,被當做典型給嚴打之後可別覺得委屈。

  那些科研項目的負責人哪敢有以後啊!

  就算他們敢,他們所在的單位也不敢了,這些單位紛紛引進了周誠編寫出來的那個財務系統,立志要從源頭上將科研經費的問題給理清楚、弄明白。

  一道又一道的政策立下來,其實大家都受益。

  原先,項目參與人員的勞務收入完全是由項目負責人拍板的,項目負責人可以說是一手遮天,但有了現在這個系統之後,項目負責人的權力就被稀釋了不少,項目負責人可以給學生酌情增加勞務,但沒有辦法給學生扣除勞務,比如說有些項目負責人天天都把學生派出去出差,到了發勞務的時候,卻變成了一毛不拔的鐵公雞,恨不得讓學生自費去出差,這時候,勞務系統就會介入,要求項目負責人提高項目參與人員的勞動補助,項目負責人有拒絕的權力,但需要學術委員會的仲裁。

  原先這些科研經費用不完都是要收回去的,所以項目負責人才會想方設法地往自己口袋裡撈錢,這會兒已經明確規定了,只要能夠保質保量地完成科研任務,並且最終得出的學術成果能夠通過學術委員會的審核,那節省下來的全部經費都可以轉為科研績效提取,那些項目負責人也不用提心弔膽地動手腳了啊!

  本本分分花錢,省下的都會剩下,剩下的就是賺到的,何樂而不為?

  國內的學術界被這陣清風一吹,風氣都正了不少。

  周誠帶領的專項組因為對國家安全的維護做出了突出貢獻,不僅拿下了團體獎,各個課題長、專題長還都拿到了個人獎項,周誠也順理成章地拿下了一個全新的項目。

  『超高危武器及超高危武器攔截技術』

  蘊含在這個項目中的內涵很明顯,我們不僅要研製超高危武器,還要研製超高危武器的攔截技術。

  應對豺狼虎豹,光有高高的院牆還不夠,誰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豺狼虎豹找到了可乘之機?手裡還需要有□□才行。

  跟著周誠走過一輪的科研人員十分樂意再抱著這位大佬的大腿飛升一把,周誠在保留原班人馬的基礎上,他自己創辦的『未來已來』研究院也開始面向國內外頂尖名校招攬人才。

  -------------------------------------

  光輝的歲月就像是被擰上了發條,一不留神,就走出了很遠很遠。

  七年時間,轉眼而過。

  周誠與程遠都已經站在了而立之年的檔口,與周誠這種深藏功與名風格不同的是,程遠已經憑藉手中那些過硬的技術享譽海內外。

  在三年前的那次堪稱人類危機的全球大疫中,繼承了楚瑜衣缽的程遠拿出了拼命三郎的衝勁,時時事事都走在了最前面,最先找到那種傳染病擴散的根源,最先找到那種對那種傳染病有效的抗體,最先研發出疫苗……經過那次全球大疫,程遠順利揚名國際醫學界。

  兩年前,程遠最新的研究又發現,各種傳染病的爆發都與動植物生存空間的銳減有關,並且通過計算機模擬技術推測出三次規模中等的傳染病流行趨勢,並在一開始就將那種傳染病控制,使得近千萬人倖免於難,程遠本人也因此而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的提名,並於次年順利斬獲當諾貝爾醫學獎。

  同程遠比起來,周誠簡直低調到了塵埃里,他有限地出現在公眾人物耳中幾次,那還是程遠在領各種獎項的時候,發表獲獎感言中提到了周誠,他說的是,「這一路走來,我特別感謝我愛人的幫助與支持,他在學術上的造詣很高,我遠不如他,如果沒有他的提點與幫助,我做不出這麼多的成果。」

  同樣是獲獎感言,有人感謝自己的研究團隊,有人感謝自己的國家,有人感謝自己的信仰,還有人感謝自己的父母妻兒,像程遠這樣感謝自己的『愛人』的人相當少,尤其還是一位不方便透露姓名的愛人。

  實則,就算程遠不說,絕大多數網民也知道他口中的那個『愛人』是誰。

  一開始的時候,網友們還在關注『周誠去哪兒了』這個問題,後來他們漸漸摸清楚周誠那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活動規律之後,也就不糾結於這個問題了。

  周誠有太多太多重要的事情要去做,怎麼可能一直和他們一樣閒?

  從程遠的家園動態里偶爾看看周誠的照片就很滿足了。

  另外,國人也漸漸發現,我們國家的科研人員都不太愛寫論文了,每年都會有很多種科研成果獲獎,可在國際上能拿得出手的論文卻基本沒有,像《sce》和《nature》這種國際頂刊,更是很多年都沒見到花國的文章了。

  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固步自封』,適逢國科大八十年校慶,周誠作為榮譽校友參加了國科大八十周年校慶的典禮,還發表了講話,便在這種莊重的場合里問了周誠這個問題。

  台上的周誠愣了幾秒鐘,拿起話筒,徐徐應答。

  「這並不是你口中所說的固步自封,而是一種好苗頭的證明。我們發表文章的數量經歷了高峰期,現如今漸漸趨於正常化,這代表著學術自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