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周誠利用新找到的材料不但構建立體晶片結構,藉助質子刀在碳材料中自如地穿梭雕刻……技術不斷精進。

  直到他精進到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拿著成品去高能物理研究所做了一個掃描電鏡測試,測試結果相當喜人。

  他用一天時間撰寫完實驗報告,然後便向付盛林院士提交了離所申請。

  付盛林院士看到呈現在自己面前的結題報告,端起來的茶杯過了很久都沒能放下。

  「質子刀技術……成功了?」付盛林院士問周誠。

  周誠先是點頭,隨後又搖頭,「勉強算是成功,接下來還需要和科工集團那邊聯繫,將質子刀刻機研發出來,然後從花粉海斯實驗室選一批設計好的晶片來進行流片實驗,如果流片實驗通過,並且能從設備性能上檢測到依賴於這種技術而生產出來的晶片的優越性,才算是成功。如果稍微放寬一點點要求,能同目前國際上最頂級的那些晶片持平,也算是成功。」

  付盛林教授放下茶杯,揉了揉有些酸的手腕,問周誠,「能不能帶我去看看你的操作?我想再親眼見你復盤一下實驗過程。」

  「自然可以。」

  這樣的實驗周誠已經做了不下千次,做起來的成功率相當高,他將操控質子的軟體連接上自己的電腦,由電腦中已經預設好的程序來發射質子移動指令,不到七秒鐘的時間,一片多通道晶片就已經誕生了。

  周誠一連做了二十分鐘的實驗,在付盛林院士面前秀了一波操作。

  付盛林教授看得瞠目結舌,等周誠結束操作之後,付盛林教授才想到了最關鍵的問題,「你電腦上這個軟體是……建模用的?你能不能在晶片上造一份地圖出來,要是能留這麼一個東西作為紀念品,我們所肯定會增色三分。」

  「沒問題,您稍等。」

  質子刀刻出一片晶片需要七秒鐘的時間,但想要設計一枚新的晶片外觀卻至少需要十分鐘,周誠找到官方給出的花國地圖後,建好矢量化模型,然後便調動起了質子發射程序。

  熟悉的紋路在碳材料上一點一點勾勒出來。

  那是九百六十萬山河的輪廓。

  第92章 :白澤晶片

  『質子刀』技術的突破,並沒有太多人知道。

  周誠自己知道,付盛林院士知道,除了他們倆之外,就連許宴都不太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他只知道周誠這個『釘子戶』總算從高能物理研究所走了,貌似還做出來一點東西。

  這件事情不可能瞞得住,也沒必要瞞,只是搶占一個先機,僅此而已。

  付盛林院士深知『質子刀』技術背後所擁有的的戰略意義,不敢有任何的耽擱,他生怕周誠也輕視了這項技術,立馬建議周誠擬定一份技術報告,聯合花粉集團、高能物理研究所一起向國家科技部報告。

  周誠想著自己寫論文的時候也會詳細地復盤『質子刀』技術,便答應了下來。

  海斯實驗室的負責人杜威在接到周誠的電話時,整個人懵了有三十秒鐘。在那三十秒里,他能清晰地聽見自己的心跳聲,一聲比一聲有力,就仿佛時刻都有可能跳出胸腔。

  「周總工,您,您,您說的……都是真的?技術瓶頸,我們突破了?」杜威的聲音都變了。

  周誠道:「沒錯,從技術上來說,科工集團現在就能生產應用於生產線的設備,但這種設備想要走上生產線,至少需要兩個月的時間。我和呂總、華總已經通過電話了,你們海斯實驗室最好是拿著最先設計的晶片方案來,我們做個試驗。」

  如果能的話,卡在花粉集團脖子上的一道枷鎖就徹底擺脫了。

  掛斷電話後,杜威連掛在衣架上的上衣都沒拿,徑直跑去了設計晶片的部門,調取到最新設計的『白澤』晶片,問設計架構師,「『白澤』的生產有沒有委託出去?」

  「目前還沒有,不過正在和積雪集團談相關的事情,他們開出的價格不低,我們還想再壓一壓。」設計架構師說。

  杜威頓了頓,將『白澤』晶片的設計方案拷貝到自己的U盤裡,將U盤裝進隨身攜帶的保密夾,同那設計架構師說,「接著談,但記住,在得到我的明確批覆之前,一直都要壓價,朝著我們心中的底價往死里壓。」

  那設計架構師愣了一下,看杜威的眼神有些複雜,「杜總,我知道我們實驗室的經費有點艱難,但我們背後靠的大樹是花粉集團,沒必要摳摳索索得太厲害吧……只要在預算範圍之內,能簽就簽了。價格壓得太狠,容易壞我們自己的口碑,之後想要再合作,難度也會明顯增加不小。」

  「沒事,先不用操心這個,按我說的做就是。」

  如果周誠說的『質子刀』是真的,那別說是找積雪集團代生產的7nm晶片了,就算積雪集團能夠生產出2nm的晶片來,站在質子刀的角度上看,那晶片的厚度都像是板磚。

  杜威安排好海斯實驗室的事宜後,立馬帶著採取去了一趟花粉集團的總部,同華總、呂總一起會和,一併進京,去了科技部。

  彼時,科技部的陳炳部長已經得到了上層關於『質子刀』技術的批覆,要求科技部上下立馬組織專家,展開會議研討工作,一為保障『質子刀』技術的落地,二為圈一個城市經濟發展圈出來,供即將催生的半導體產業群紮根。

  周誠作為『質子刀』技術的擁有者,他具有不低的話語權,陳炳部長徵求他的意見時,他仔細研究了各省市的經濟發展情況,最終將自己的票投在了向來不受重視的西山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