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些事情你都可以等到出去以後慢慢的跟他們研究,自從你給了姜雨柔你的血之後,她和老阿貴還能再多支撐一些時日。”薊子洋說,“眼下我們需要關心的另有其事。”

  “什麼事?”我問。

  “這個法陣設在這裡,顯然是要保護什麼東西,他們在保護什麼呢?難道是為了保存自己的屍體麼?”薊子洋說,這件事情我們從來沒有提及,並不是我們沒有發現,而是因為結果太過的顯而易見。在三位前輩圍坐的法陣中央,放著一樣我們在熟悉不過的東西,一隻沉香木匣子。

  “那就是他們拼死守護的東西吧。”我說。

  “沒錯,顯而易見。”薊子洋說。

  我們走到法陣的中間,不知道為什麼,這腳底下的複雜的陣圖圖案似乎在緩緩流淌,我的血液在某種神秘的力量之慢慢的回流,我站在法陣的中央閉上眼睛感覺著這種古老,神秘,並且熟悉的力量,那是我們隗氏一族先祖的力量。

  “你在幹什麼呢?”薊子洋問道。

  “我能感受到這種力量,我就存在在這個法陣之中,充滿善意。”我說。

  “真是矯情,咱們可不可以先干正事兒,你確認一下那個沉香木匣子和你手裡的是不是一樣的?”薊子洋說。

  我慢慢的走向中間的匣子,那匣子安安靜靜的被放置在地上,和我擁有的兩個沉香木匣子一樣,這個匣子也是製作精美,用料考究,並且在一角上有一處暗紅色的印記。“這匣子和我有的那兩個,一模一樣。”我說著伸出手,就要去觸摸。

  “別動…”薊子洋大聲的喊道,可是為時已晚,我的手已經觸碰到了匣子,一股紅色的血霧生騰而起,在空氣中形成了一個紅色的血糰子,慢慢的蠕動,最後成了一個嬰兒的形狀。

  那個血紅色的嬰兒匍匐在沉香木匣子上,睜大著眼睛看著我,和之前在公主墳里見到的鬼嬰不同,這個嬰兒雖然渾身赤紅,但是並不是那種恐怖的樣子,反而天真可愛,像是一個純潔的新生的生命。

  “這是什麼東西?”薊子洋問,他的語氣里充滿了警惕。

  “放心吧,這小傢伙不會傷害我們的,我這樣叫也許不準確,按照輩分來算,她也是我的長輩,許多許多年前的長輩。”我說,那個嬰兒長著嘴,似乎是想要哭了,“我明白了,我明白了,你,辛苦了。”我說。

  “你明白什麼了?”我問。

  “這處禁錮矢陣,並不是用來保護前輩們的遺體的,也不是用來守護這個匣子的,是用來守護她的。”我指了指那個紅色的嬰兒,“姜雨柔說她的姐姐懷孕了,可是我們沒能看見她腹中的孩子,現在看來,這孩子我們找到了。她被強行封印在這匣子上,然後前輩們又可以破壞了原本完整的陣圖,讓這個法陣成了凶陣,只怕如果剛才我們沒有補全陣圖,強行取走匣子,後果,不堪設想。”

  我用手掌輕輕的摸了摸那嬰兒的臉頰,“你可以解脫了,這麼久,真的是太累了。”

  第四百一十九章 靈魂印跡

  那紅色的嬰兒在空氣中慢慢的消散,就好像是一個肥皂泡在空氣中消失不見一樣,安靜,不著痕跡,不過我的耳邊依稀聽到了嬰兒銀鈴一樣的笑聲。

  “你救贖了她。”薊子洋說。

  “並不是我救贖了她,而是她救贖了我們整個家族。我只不過是幫助她,結束了自己的使命。”我說。

  “你們隗家的人,還真是什麼都做的出來,連未出生的女嬰也拿來利用。”薊子洋說。

  “也許只不過是情勢所迫。”我說,“薊子洋,你想知道,但是三位前輩被逼入絕境的時候發生了什麼麼?”我問。

  “我說不想,你相信麼?”他問。

  “我最近發現我可以看見一些事情,雖然貴叔有跟我解釋過這個原因,可是我還是心存疑惑,薊子洋,我可以看見靈魂,但是不單單是現在存在的靈魂,即使有些人他們的靈魂都已經進去輪迴,我仍然可以看的見他們曾經發生的事情,所以薊子洋,你說,究竟我們所說的靈魂,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而我的陰陽術,天之瞳,這樣的天賦,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天賦呢?”我問。

  薊子洋沉默了一下,然後說。“我存在在這個時間有上千年,上千年來沒有一個人不在探尋這個問題,究竟靈魂是什麼?人到底有沒有靈魂。自然有相信的人,也就有不相信的人。剛開始的時候,先秦時期,探究這些事情的人都是思想先進的人,有王宮貴族。有士大夫,有諸國的統治者,還有各種學派的學者,老百姓是沒有那些頭腦和時間去思考這些的。不過到了後來就連民間也開始分庭抗禮,開始探討這個問題,這主要是源於宗教的緣故。”

  “繼續。”我說。

  “自佛教傳入我國,至六朝時代。信奉佛教者與批判佛教者之間產生多種歧見。其中,以佛教之輪迴報應說為主題所進行之理論探討,稱為神滅不滅論爭。首先。承認佛教輪迴報應說者以為,人死後,宿於*之靈魂兮神識一不會隨之死滅,而將繼續轉宿於另一*;且人經三世。輪迴於五道或六道中,必定身受相應於自己所做所為之善惡業報。反之。神滅論者站在我國傳統思想之立場,否認三世、輪迴報應、心神不滅之說,而以為人死之後,心神必隨形體散滅。神不滅說。最早見於三國時代吳·牟融所作之理惑論,但是最具代表性者,卻是東晉廬山慧遠的主張。其所作沙門不敬王者論卷五有,形盡神不滅。一說,用木與火之間的關係比喻形體與心神之關係,於是說,心神由一形體輪迴入於另一形體,而繼續存在;猶如火之燃燒,燃盡一木再轉燃另一木。慧遠之弟子宗炳作明佛論,揭示二種神不滅義:也就是輪迴之神識不滅;身之神識常住,或謂,法身神識常住,之義融合涅槃經之佛性說與道家思想,而將佛性視作道家理想境界中虛靜無為之心,此心即神識;又說佛性常住,亦即心神不滅之意。”薊子洋接著說道。




章節目錄